中年脑卒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论文_江惠英,张小青,罗敏

中年脑卒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论文_江惠英,张小青,罗敏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医院 神经内科 214405

【摘要】目的:分析中年脑卒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脑卒中的中年患者28例,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后,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得到缓解,康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中年脑卒患者心理状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年;脑卒中;心理状况;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10-01

脑卒中是一种神经外科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病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致残率与死亡率也不低。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极易出现情感障碍,从而可能会产生低落情绪和负罪感,同时兴趣将逐渐消退,思维也会变得迟缓,进而给患者日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为了探讨护理措施对改善中年脑卒患者心理状况的积极效果,本文对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中年脑卒患者进行研究,详细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是本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中年脑卒患者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41~56岁,平均年龄为(46.3±2.4)岁;12例为脑出血;16例为脑梗塞。

1.2方法

护理人员要和所有脑卒中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分析,积极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2.心理状况

2.1焦虑、恐惧

中年人肩负着多重责任,不仅要照顾老小,也有着自己理想与事业。脑卒中突然发作时,患者大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再加上患者并不了解脑卒中的疾病知识,往往担心自己出现语言障碍、偏瘫等症状,无法再实现人生抱负,同时也害怕给家人的生活带来麻烦和负担,因而容易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此时,患者的急躁、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十分明显。

2.2幻想、轻视

在发病初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太严重,经过治疗和护理,其症状大多会有一定好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以为短时间内完全康复的可能性非常大,疾病不会影响自己往后的工作和生活,因而会有强烈的出院欲望,亦或是住院的时候不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不配合治疗。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和护理的时机,致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2.3消极、抑郁

住院一段时间以后,患者的语言障碍和肢体功能仍然无法完全恢复,生活还是需要护理人员和家人照顾。此时,患者对他人的依赖较强,原有的社会地位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因而极易出现消极、沮丧、失落、愧疚等情绪,可能会引发抑郁心理。如患者容易有孤独感,常常哭泣、自责,反应变得迟钝,表情也特别冷淡,配合度不高。

2.4悲观、绝望

由于脑卒中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以后,仍然还是会担心预后效果,害怕病情持续发展、恶化,因而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或丧失治愈的信心。再加上患者大多伴有肢体功能和语言障碍,可能会给患者心理造成较大阴影,使其害怕被他人看低、歧视,亦或是给家庭成员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长此以往,患者的负面情绪会逐步扩大,在得不到疏解的情况下极易发展为悲观、绝望的心理。

3.护理措施

3.1创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和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多倾听其心声,深入了解其心理状况,同时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使其饮食起居更合理、舒适。例如,护理人员应可以和患者家属一起为患者擦澡,更换被褥、衣物,为其调整舒适休息体位,保证其身体清爽、干净。在掌握患者信息以后,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使其能充分了解护理措施的作用,提高治疗信心和护理依从性。此外,对于患者的特殊习惯和兴趣爱好,护理人员也有必要加强了解,这样做既是为了避免触碰患者的心理禁区,同时也有利于拉近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提升患者护理配合度[1]。

3.2加强健康教育和沟通

首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说明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异常心理状态,并告知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时间等基本疾病知识,使其能够引起重视,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定期开展患者心理咨询和健康检查活动,以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文化程度为依据,适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向其介绍典型病例和治疗方法,使其得到更多的鼓励与认可,减少抵触情绪[2]。其次,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如果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障碍较严重,可以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以提升护理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可以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和患者进行一定的身体接触,并适时和患者进行目光交流,以减轻其陌生感,缓解其不良情绪。再者,有必要引导患者适当加强人际交往,因为在和他人愉快交谈的过程中,患者的抑郁思维能够得到转移,其自信心也将有相应提高。

3.3营造舒适修养环境

这需要护理人员定时清洁,并注意打扫时不要激起灰尘,保证病房干净卫生。同时,为了病房更加舒适、卫生,有必要定期通风,使病房内空气流通,并合理调节病房温、湿度,确保室内光线柔和。再者,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休息、睡眠的环境,使其心情愉悦、轻松,护理人员要确保病房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亲属探望,合理控制探望时长,以免因病房环境嘈杂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刺激。此外,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房中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或轻松幽默的电视节目,以便患者能够转移注意力,合理调节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

4.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得到改善,护理依从性和配合度也有提高,康复情况良好。

5.讨论

脑卒中发病较急,病程较长,中年脑卒患者需要承担多重责任,一旦患病便极易产生极大心理压力,进而可能出现恐惧、消极、焦虑、抑郁、悲观等心理。为了及时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据此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便患者能够了解疾病知识,提高护理配合度与依从性。

本研究对我院30例中年脑卒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措施展开了分析,发现护理后,所有患者不良心理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综上可知,在分析中年脑卒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既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身体恢复也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朝辉. 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2012(25):71-72.

[2]杨雪. 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 北方药学,2014(05):178-179.

论文作者:江惠英,张小青,罗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中年脑卒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论文_江惠英,张小青,罗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