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张华论文_张华

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张华论文_张华

张华

身份证号:32062119920308XXXX

摘要:在现今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公路运输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多项路桥建设工程相继开展,大大缓解了现有的交通压力。目前,在路桥建设中的施工质量问题十分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软土路基施工部分,需要施工人员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施工技术,并加强研究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施工技术,避免出现路基失稳、沉陷等情况,保证路桥建设施工质量。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 路桥施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我国的软土地型分布广泛,路桥工程的选址不可避免的遇到,软土地基存在的地层,常常会造成施工材料以及填上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甚至是出现沉降现象,导致路桥的质量受到严重不良影响,使得工程的正常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很多的路桥工程,尤其是高等级道路,只能建设很高的桥墩,进行抬高处理,悬于半空,才能使工程质量达标【1】。路桥工程的重要基础的组成部分是地基,一般存在于地下,正常情况看不到,但是其作用却是巨人的。如果软土地基夯实不牢固,还存有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建设工程的稳健和牢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地基的处理,直接的影响着建设工程的质量。同时,对施工工程的经济预算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体而言,地基、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与投资这四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 软路基带来的影响

2.1 材料技术对路基强度的影响

软路基的综合强度直接决定了路桥施工的整体质量,如果实际路基强度不足以承受路面传导来的设计荷载与内部应力变化,便会出现坍塌和严重损坏的状况,从而对来往车辆事故概率的提升,并针对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政府与监理部门必须抓起路基方面的质量检验,而施工单位更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单位提供数据与图纸进行理性的分析施工,避免材料的浪费与质量问题的出现。

2.2 环境因素对于路基对于影响

气候环境因素导致的问题往往是软路基施工中常出现的情况,其原因是基础垫层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水含量不达标和压实技术不到位所导致的,有些时间周期较长的工程在施工中也会出现天气环境因素的直接干扰,面临这种突发情况为避免延误工期,有许多施工单位便抱着不严谨的心态进行继续施工,如此才导致了工程后续与使用阶段的破坏情况。故而在施工前期和途中,勘察与设计人员必须急性有效的数据采集,在满足施工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后续施工,以避免经济财产和施工质量的损失。

3 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难点

3.1软土路基自身承载力较弱。软土路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其自身承载力较弱,在难以承受过高强度的压力,一旦所承受压力超出软土路基自身承载能力,便极有可能会造成整体路基的破坏,并加大路桥建设工程难度。

3.2 软土路基含水量较高。软土路基本身含有大量的水分,一般含水量在33%~71%左右,通常在路基下层便是流动的水。在施工过程中,这些地下水的浮力会对路桥建设工程的基础工程产生严重破坏,影响正常施工。由于含水量问题是软土路基本身存在的特性,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充分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予以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软土路基沉降量较大。沉降问题是软土路基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再加上土壤空隙不均匀,经常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路桥建设工程的质量,导致很多路桥在投入使用后,出现了开裂等情况,质量完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浪费了众多资源,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安全。

3.4 软土路基压缩性较强。软土路基具有较强的压缩性,在施工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构造基坑边坡侧向变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边坡质量,甚至会导致边坡坍塌、移位。这不仅对整体路桥建设工程的质量有所影响,同时也威胁着路基周边事物的安全性,十分不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3.5软土路基渗水能力弱。软土路基较高的含水量,使其渗水能力受到了影响,外部加水的渗水能力相对较弱,并延缓了软土路基的固结速度。而软土路基的固结速度越快,其稳定性较强,固结速度的延缓,会造成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同时,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也有可能会加大水分排出难度,并扩大软土面积,甚至引发路桥塌陷,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4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技术要点

4.1表层处理技术。表层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是通过排水、增添材料、敷设等手段,尽可能的改善地表的原有强度,从而有效的防止地基坍塌或断裂现象的发生。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土质较软的地基,因为它可以有效的改善路基的组成成分,提升表层的耐强度,为之后的施工建设打好基础。但在进行表层处理技术之前,施工人员一定要实施整体、全方面的施工地段检测,了解当地的水分情况、地基强度和土质状况等,然后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工作,制定出预防以及治理的有效方案。

4.2置换处理技术。尽管表面处理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频率高,但就长期工程的质量而言,耐久性还是比较差的,需要定期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置换处理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主要是通过用优良的土质来替换掉软土,从而提高土基的耐强度。在对所需要替换的土基进行清扫后,将斜坡的角度设置成1:5,为之后的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奠定基础。然后选用一些不含树根、腐殖土或者是其他有害物质的泥土作为填料,采用分层铺筑的方式铺设填料,每层的填料要超出路堤设计宽度的50cm左右,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当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堤时,应该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确保土基的耐久性。

4.3排水固结技术。对于改变路桥建设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含水量,一般采用的技术是排水固结技术,因为这种技术可以降低路基的含水量,提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这种方式主要使用于在一些路基含水量不高、周围区域含水量也不高的地区。具体的方式是,利用天然地基水层的透水性,设立一些竖向的排水设施,促使地基中所含的水分在短时间内得到排除,特别是孔隙水等,进而加快固结软土土体、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4.4粉喷桩施工技术。利用搅拌处理粉体状的固化剂,对土基进行深层搅拌,在软土路基中形成足够的加固土桩,就是所谓的粉喷桩软土施工技术。使用这一技术,首先要购进大量的石灰、水泥以及其他的添加剂;然后以施工工艺的需求作为基础,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工作,这是为了配制出最有效、最长久的配方;工艺性试桩的承载力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在施工工地进一步确认施工的参数和设计方案的参数,这一实验一般安排在大面积在施工场地采用这种技术之前。这种技术美中不足的就是容易在浆液的输送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整个施工桩基的整体性,比如说因为设备故障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停浆情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极其的重视浆液的输送工艺,实时监测输送过程,避免停浆等突发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在施工过程中留意工艺参数和用量,按照最初的设计进行监控,真正落实每一步骤从而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

结语

软土路基施工使路桥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其质量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质量,因此,要求施工人员能够了解施工难点,明确置换技术、垂直排水技术、粉喷桩技术、砂垫层技术、深层密实技术等的技术要点,并加以合理运用,以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妲,章浩.浅谈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J].中外建筑, 2015(01):170-171.

[2] 张理忠.分析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 (04):183-184.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张华论文_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