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我国发展物流的智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的综合理解_现代物流业论文

凝聚我国发展物流的智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的综合理解_现代物流业论文

凝聚中国发展物流的智慧——全面领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要论文,国民经济论文,中国论文,社会发展论文,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们需要有一个认真学习和领会的过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物流业来讲有使人振奋的东西,因为它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文件上,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这可以说是破天荒之举。《纲要》有三种对于物流发展任务的表述方法,一种是在一个章节中集中表述,在第四篇第十六章的第二节,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发展现代物流的四方面任务,大体可以分成十一项任务。第二种是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普遍的任务中,包含了物流发展任务,分散作了相关的表述。第三种是与物流强相关的专业领域,包含了发展现代物流的任务内容。

《纲要》对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的这种写法,是有很深的理论根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于: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的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可以划清界限的“个性”的领域,但是更多的恐怕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纲要》很正确地处理了这些问题。

解读《纲要》,如果仅仅把集中提出的四方面任务看成是简单的四项任务,会使我们丢掉许多非常重要的东西,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从《纲要》提出的共同问题来解读现代物流发展的任务

1.关于物流业“优化升级”的问题

关于产业“优化升级”,《纲要》有一段精辟的文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这和我国物流业是多么的贴切!

在《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本质含义就是物流业整个产业的现代化升级,而不是强调与传统物流加以区分。把“现代物流业”和“传统物流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只发展“现代的”而不去关心“传统的”,只搞那些“现代的”,只抓那些“龙头”企业,只给予那些“龙头”企业以优惠政策。其结果是,加大了物流领域的差距,加大了物流领域的两极分化。

我国的物流业整体水平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比较,是明显的落后的,加上这个产业的庞大,这个产业和社会底层联系如此之深,这就不是一些技术措施或者局部领域的信息化、自动化能够全面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所以,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问题,其重要性应当居于首位。

2.关于物流业“体制改革”问题

《纲要》用很大的篇幅,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期间体制改革的任务。明确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其中,深化国企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等内容都是和物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

体制障碍是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业本身的特点,物流业对各行各业的跨越性,也使物流业必须面对他们的体制问题。中国经济体制的一个固有弊病,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分割”,所带来的结果,一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严重。这个问题不仅反映在企业中,市场上,甚至也反映在行业组织和学术研究方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一节中提出了两个具体的解决办法,一个是“系列化的运作”,另外一个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这些具体的办法再结合《纲要》中深化体制改革部署,也许会取得突破体制问题、促进物流发展的成效。

3.关于物流规划的问题

《纲要》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之中,对于规划提出了重要的原则性的看法:“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正确履行职责调控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很明显,这正是我们物流规划重要的原则。体制分割和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常常是影响一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物流规划的问题在体制改革等内容中也可以得到解读。

4.关于开放战略问题

《纲要》明确提出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这一篇中,多处提到了物流以及包含物流的其他经济领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是,实际上,《纲要》把物流纳入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之中,这是我国现代物流需要承担的一项新任务。

例如,在“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一章中,第三节“发展服务贸易”,这样表述:“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鼓励外资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物流服务等。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积极稳妥扩大服务业开放,建立服务贸易监管体制和促进体系。”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一章中的第一节,从引导外资投资方向角度提出,“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并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

在“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一章中的第二节,提出“统筹规划并稳步推进贸易、投资、交通运输的便利化,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这些段落中,有的直接提到物流服务,有的则是以现代流通、交通运输、国际运输来表述,这些是以不同的提法,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到现代物流任务。

三、从几个密切相关领域的发展来解读现代物流发展的任务

1.商贸服备业中所涉及现代物流发展任务

在丰富消费性服务业一章中,第一节是提升商贸服务业,把“物流配送”作为一个发展的重点,提法是“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

配送几乎是物流的半壁江山,因为在现代化的环境中,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物流服务最终体现在配送,或者说配送最后完成了物流眼务,发达国家将配送视为物流研究的突出的重点,原因就在于此。

配送也是我们国家在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的阶段,最先受到关注、最先取得成果、最先见诸我国国家最高层文件的物流发展的内容。有人说,物流问题在我国只有这次《纲要》才第一次提到,这是对我国物流发展不了解所致。李鹏在担任政府总理期间,在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建立为企业服务的原材料配送中心”。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就在石家庄、无锡、锦西三个城市进行全市的生产资料配送试点。同样,随着电子商务和连锁商业的兴起,我国的商业系统是最早大面积采用配送方式并且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而且是在整个现代物流业中,相对比较成熟的一个领域。

2.交通运输业中所涉及现代物流发展的任务

在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部分,特别强调网络、设施、港口、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建设;强调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强调集装箱运输系统及联运等运作方式。显然,这都是我国建设现代物流体系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也都没有在现代物流部分作全面的表述,这是因为,这些领域和现代物流领域有强相关的共性,而这个共性的问题,更偏重于交通运输业,所以便放在了交通运输业之中表述。

交通运输既有“基础”性又有“服务”性,传统的产业划分,常常把交通运输划分在第二产业之中,在《纲要》中,特别强调它的服务业地位,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重要动向。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一点,而只看到交通运输对于物流的“平台”作用,而不承认他的服务作用,是不全面的。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之间,是强相关的关系,经常是不分你我,许多国内外的物流著作也都认同他们的共通性,而不刻意排斥一方。交通运输在增强服务功能之后,他的服务有一大部分就是物流服务。过分强调两者的不同性,是没有必要的,或者只会引起物流领域体制分割的加剧。

3.服务贸易领域所涉及现代物流发展的任务

在“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一章中,第三节专门讲述“发展服务贸易”问题。具体是这样表述的:“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鼓励外资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物流服务等。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积极稳妥扩大服务业开放,建立服务贸易监管体制和促进体系。”

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四点:一个是服务贸易的出口问题;第二个是,鼓励外资参与物流服务的问题;第三个是建设服务业外包基地问题;第四个是扩大服务业开放,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问题。

关于服务贸易的出口问题,《纲要》明确点了“国际运输”的名字,“国际运输”是现代物流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作用是解决国际物流问题。在这里,《纲要》明确要求我们:重视国际物流大市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的竞争明显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我们可以用相比来讲很低的劳动成本进入到国际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对我们意义还不仅于此,一旦国际物流这种服务贸易取得相当的规模之后,对我国的相关制造业以及培养大批国际型人才会有很大的贡献。

关于鼓励外资参与物流服务的问题,《纲要》中明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对于外资参与中国的物流服务,国家的政策是“鼓励”。我国的物流刚刚进入发展期不久,因此有两个大问题显然是我们的“软肋”:一个是大规模的、系统发展缺乏资本;一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锻炼和优化我们的经营管理。因此鼓励外资参与物流服务的政策显然对促进我们物流服务的水平提高和升级有很大的好处。

关于建设服务业外包基地问题,我们特别关注这是一个很新的提法,过去我们讲到基地之类的语言,都是把基础设施和大规模的生产运作作为主要的内容来认识,我们在谈到现代物流专业化和外包的时候,也主要把它当作一种认识、一种行为、一种经营方式。服务业外包基地,作为服务业企业集群的一种方式,创造服务业规模化和集群互补、集群系统化,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个问题,不但对与我国际物流服务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国内物流服务也是重要的。这个提法正好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之中,“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相呼应,告诉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笔者认为,如果我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都能形成物流服务的外包基地,这一方面对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培育物流服务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会大大地方便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是落实《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之中提出的“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非常有创意的措施。

最后,关于扩大服务业开放,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问题,更表明了《纲要》的高瞻远瞩。我们现在讲产业转移,大多瞄准在制造业,供应链理论告诉我们,在国际供应链之中,制造业已经逐渐处于低端位置,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虽然对在很短时间内提升我国的制造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毕竟缺乏战略性意义。而服务业这个过去在供应链中处于低端的产业,现在已经逐渐在供应链中处于高端的地位,因此,我们鼓励国际服务业转移,实际上也是我们抢占未来国际供应链高端的一个战略考虑,它的意义要远高于制造业的产业转移。

四、《纲要》明确了物流的产业地位

《纲要》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明确了物流的产业地位,这个产业地位是和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商贸和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产业相平行。虽然我们有一些理论研究人和实践工作者,对于物流产业的层次还要看高一线,那只是内涵和层次的问题,定位为物流产业,对于我国物流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也有相当的一些人,不把它看成是产业,或者虽然表面上把它看成是产业,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赋予它产业的内涵。

“产业”作为经济学概念,可以定义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进行相同或相近经济活动的单位或经济组织。而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BG/T4754-2002)关于产业的定义:“一个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从这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产业是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行业(或企业)群体,它的覆盖面很广泛,可以说复杂的群体结构是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物流产业也是由不同行业或企业组成的集群,这个集群也拥有复杂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行业群体。

明确物流的产业地位,就可以修正我们过去认识上的错误。去年五月份出台的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中仅将物流企业划分为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型三种类型的企业,个中的理论与实践错误,作者已经在专门的论文中指出,这里仅就产业问题而言,将物流企业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实际上是否定了物流的产业属性。因为作为一个产业,仅由三种类型的企业构成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产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

五、现代物流业正确的定位是眼务业

《纲要》发表之后,由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段文字写在了“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之中,自然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或者虽然也提到了消费性服务业,但是相对轻重相差极远;或者仅只为了不造成疏漏,勉强带过一笔。

作者认为,不能因为“生产性服务业”段落中,物流的文字比较多,就依此给现代物流作定位。《纲要》在消费性服务业之中,明确提到“物流配送”,这几乎是物流领域的半壁江山。所以,物流不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消费性服务业。何况,就拿消费来讲,不但有生活消费,也有生产性消费;就拿配送来讲,不但有生活资料的配送,也有生产资料的配送。所以,现代物流应当是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并重的服务业,正确的来讲,就是涵盖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业”。在《纲要》中,文字结构也是这样一种层次: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中,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是平行的,它们的提纲携领是“服务业”。所以,过分强调它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不妥当的。特别应当注意的是,过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忽视商贸流通领域物流配送的作用和影响;过分强调在《纲要》中把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章中的二节来写,以此为根据说明交通运输不是物流,这是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

我们的结论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十一五”规划纲要对现代物流提出的任务,就不仅要在现代物流的章节中寻找答案,也必须在其他章节中寻找答案。《纲要》是一个整体,必须以这一整体为基础,认真研究特定的、具体的任务,全面进行解读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标签:;  ;  ;  ;  ;  ;  ;  ;  ;  

凝聚我国发展物流的智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的综合理解_现代物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