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崔艳秋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崔艳秋

崔艳秋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 163111)

【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我院对2010年5月~2012年12月共收治1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病情均好转且治愈。结论:我院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 内科

【中图分类号】R54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339-01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共收治1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岁。

1.2 临床表现

1.2.1 心血管检查可见心脏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闻及S4奔马律,提示左室顺应性降低,严重心衰可闻及S3奔马律。血压测量或外周脉搏触诊时可发现交替脉,其特征为脉搏呈规律性强弱交替现象。患者可出现静脉压升高的表现:颈部静脉持续升高,既是右心衰可靠的早期征象,又提示泵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肝脏因瘀血而肿大,可有触痛;肝颈静脉逆流征阳性。液体潴留超过正常体重(干重)5%以上可出现外周水肿,特点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先累及静脉压高的身体悬垂部位,如足踝部和胫前部,以及卧床者的腰骶部,严重者出现腹水和全身水肿。

1.2.2 呼吸系统检查

除了呼吸困难,可能还有发绀外,肺底部可闻及细湿啰音,系由于渗出的液体经肺泡进入气道。两肺野闻及粗水泡音和哮鸣音是肺水肿之征,常伴泡沫样血痰。还可有两侧胸腔积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治疗

2.1 一般治疗

2.1.1 消除诱因

应防止和积极处理可诱发心衰或引起心衰恶化的各种因素,如感染、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型心房颤动、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肺梗死、酗酒,以及用药不当等。

2.1.2 调整生活方式

应限制钠盐摄入在2~3g/d(轻度心衰)或<2g/d(中重度心衰);限制液体摄入,严重低钠血症者(血钠<130mg/L)应<2L/d。宜采用低脂饮食,必须戒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失代偿期须卧床休息,做一些被动运动以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2.1.3 精神和心理治疗

减少各种精神刺激包括对病情恶化与死亡的恐惧,加强心理疏导,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不仅可改善生活质量,还对长期预后有益。对于严重焦虑和忧郁的患者,可酌情应用抗抑郁焦虑药物。

2.2 药物治疗

2.2.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通过抑制RAAS和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提高缓激肽水平而发挥有益于CHF的治疗作用。

应用方法要点:应采用临床试验设定的目标剂量,不能耐受者亦可用中等剂量或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从很小剂量起始,每隔1~2周剂量加倍,直至最大耐受剂量,之后长期维持。各种ACEI均可应用,其起始剂量/目标剂量如下:卡托普利6.25mg 3次/日至50mg 3次/日,依那普利2.5~20mg 3次/日,雷米普利2.5mg 1次/日至10mg 1次/日,福辛普利5~10mg 1次/日至40mg 1次/日,赖诺普利2.5~5mg 1次/日至30mg 1次/日,培多普利2mg 1次/日至4~8mg 1次/日。

2.2.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遏制过度激活的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路,降低 CHF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程度,减少对心肌细胞具有损伤作用的去甲肾上腺素的产生,从而发挥有益的治疗。该药短期应用可明显抑制心功能,降低LVEF,这是产生的药理作用;长期应用则可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这是发挥的生物学效应。

应用方法要点: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作用有类别差异性,建议在CHF治疗中应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他洛这3种经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制剂。需从极小剂量开始,美托洛尔缓释剂(琥珀酸美托洛尔)12.5mg/d,酒石酸美托洛尔6.25mg每日3次,比索洛尔1.25mg/d,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采用滴定法,每2~4周剂量加倍,直至达到目标剂量,即临床试验的最大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200mg/d、酒石酸美托洛尔100mg/d、比索洛尔10mg/d、卡维地洛50mg/d。清晨静息心率在55~60次/分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的可靠指标,不应按照治疗反应来确定剂量且心率不应低于55次/分。

2.2.3 利尿剂

这类药物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和氯,从而控制心衰时的水钠潴留,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的前负荷,达到减轻和消除全身水肿和肺部瘀血的目的。

应用方法:首选袢利尿剂,噻嗪类仅用于轻度液体潴留、或伴高血压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应从小剂量起始,如呋塞米10~20mg/d,氢氯噻嗪12.5~25mg/d,逐步加量。呋塞米的剂量一般不受限制,必要时甚至可静脉给药,而氢氯噻嗪100mg/d已达到最大效应。病情稳定后,以最小剂量长期维持,并酌情调整剂量,以保证不出现液体潴留。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历回顾性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50~454.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论文作者:崔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崔艳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