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论文_殷钊,蒋婷婷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毫针针刺,取患侧阳白、四白、地仓、下关、颊车、承浆,健侧合谷,浅刺,合谷穴行泄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泄。治疗组在取穴与针刺手法与对照组相同外,于下关穴处行红外线照射。两组每次均治疗20min,一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4个疗程。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效,但治疗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结论: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更加明显。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下关穴;针刺;红外线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以患侧眼裂增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眼歪斜等面部表情肌瘫痪症状为主要表现[1]。该病多以患者免疫力低下为主因,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大多以面神经在茎乳孔内发生炎性水肿、受压、麻痹等造成的损伤而发病。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祖国医学之“口僻、口眼喎斜”等范畴,病因病机是患者正气虚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经脉,使经络气血阻滞,面部经脉失养,经筋纵缓而致面部肌肉瘫痪[2]。《诸病源候论》中说:“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喎僻”,“小儿中风,口喎邪僻,是风入于颔颊之筋故也”。李梃《医学入门》也说:“风邪初入反缓,正气反急,以致口眼喎斜。”每年的春季气温变化频繁,是面瘫的好发季节。在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面部的保暖。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不同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病程均5~10天,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8~65岁。经头颅MRI等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3],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突然患侧面部口角歪斜,肌肉瘫痪,嘴歪向健侧,眼睑闭合不全,漱口时漏水,不能皱眉、露齿、鼓腮,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2.治疗方法

取患侧阳白、四白、地仓、下关、颊车、承浆,健侧合谷,合谷穴泄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泄。治疗组取穴及针刺手法同对照组,在针刺同时用华佗牌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22-XL照射下关穴,距皮肤距离20-30cm,以患者不感灼痛为度。两组每次均治疗20min,一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4个疗程。

3.疗效标准

治愈:面部表情肌功能、肌力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自如,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口眼歪斜,无任何后遗症。显效:面部表情肌功能、肌力部分恢复,活动欠灵活,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仍有轻度口眼歪斜。有效:上下眼睑闭合,鼻唇沟、颏唇沟及患侧面部表情肌较前有所改善。未愈:各种原因失治误治,表情肌功能、肌力无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留有永久性后遗症。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4.治疗结果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普通针刺和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并且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的效果更好,见表:

5.讨论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在临床中已取得广泛认可。有研究报道,面神经受损平面越低,则疗效越好,疗程越短;反之,面神经受损平面越高,则疗效越差,疗程越长[4]。难治型面瘫其面神经损害的平面多偏高,多在鼓索肌支以上。刘瑾利用HPR法对下关穴进行研究,结果证实下关穴与脑干的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有直接通路投射[5],此处予以红外线照射,可改善面神经炎症、水肿、痉挛,缩短病程[6]。中医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手太阳经及手足阳明经有关,三经均上行头面,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经和足阳明经脉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下关乃是阳明少阳之会,有疏通面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的作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口僻,颧及龈交、下关主之。”明•张介宾《类经图翼》:“下关主治偏风口眼歪斜。”均表明下关穴对面瘫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予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2.

[2]沈钦彦.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5):90-91.

[3]陈贵延,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4]陈增力,代秀丽,李永强.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与针刺疗效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10):25-26.

[5]刘瑾,吕梦翔,张崇智.下关穴的局部解剖学及神经元分布的定位研究.解剖学研究,2004,26(4):272-276

[6]韩为,王颖,张国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效性研究.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515-517

论文作者:殷钊,蒋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针刺配合红外线照射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论文_殷钊,蒋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