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论文_薛晓安

岳阳广济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的效果以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在发病后6h~12h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n=30)在发病6h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分析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同时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心血管不良事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血供中断或者急剧减少现象,进而导致患者心肌出现严重并且持久的缺血现象。患者会出现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并且疼痛持续时间在20min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多数患者发病后1h内由于心室颤动以及心律失常会导致死亡,在发病后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并且给予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5±6.5)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5±6.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均经病理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2)存在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3)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发病后6h~12h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

给予患者抗凝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告知患者家属持续抗栓的注意事项以及作用,让其掌握基本的抗栓治疗并提高配合度,在患者发病后6h~12h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桡动脉进行穿刺,之后植入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在狭窄的冠脉部位以及梗阻部位植入管转动脉内球囊支架。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 H20113013;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0.1g*12片*3板/盒),100mg/次,1次/d。在植入治疗前6h给予患者普通肝素,根据体重110U/kg,在手术期间若手术时间延长1h则追加1000U普通肝素,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体重静脉滴注普通肝素,12U/kg/h,持续治疗24h之后每隔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时间为1~3d[2]。

1.2.2观察组在发病6h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者发病6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治疗方式以及药物使用同对照组。

1.3疗效观察指标

分析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的为计量资料,主要以t检验,采用[n(%)]表示的为计数资料,主要以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心功能改善情况()

3.讨论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患者危害较大,导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越来越高,且逐渐趋于年轻化,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临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方式主要为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尽早恢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效果较好,在发病6h内进行手术可保证手术有效性,并在在手术期间给予阿司匹林与肝素治疗可保证疗效,其中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溶栓的有效药物,可与患者的血液相结合,是的环氧化酶丧失活性,肝素具有显著的抗凝效果,与患者血液结合后可使得凝血酶的亲和力不断增强,使得凝血酶活性不断降低,且安全性以及生物利用度均较高[4]。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表明发病6h内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助于帮助患者残存的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得以恢复,还可为其他动脉提供侧支循环,使得患者心电不稳定性得以降低,局部室壁运动也得以改善,进而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这与王音[5]的研究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32%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h内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段鹏,张小勇,张赛丹,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7):711-714.

[2]江晓波.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9):1-3.

[3]黄靖,鲁玉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1):61-63.

[4]秦江萍,张秉宜.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2):64-67.

[5]王音.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60-63.

论文作者:薛晓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植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论文_薛晓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