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此社会民生对电力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为满足社会各界的用电需求,我国电网建设相关行业也开始不断更新其技术与设备,直至今天,我国电网已经正式进入了智能化与科技化建设的新时代。在新时期的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非常有限。电能作为人们每日必须使用的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日益明显。智能电网的运营模式能够极大地节约运用成本,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电力资源的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因此,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促进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1 智能电网的特征
1.1环保性。为响应我国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智能电网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也要力求环保,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与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2 耐用性。为了保障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输电稳定性,电网建设过程中也对其主体结构的强度进行了再次加强,减少气候灾害等自然因素对电网架构的影响,使电网在恶劣天气下仍能够稳定运行。
自动化运行是电网走向智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自动化体现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内部程序来自主诊断并修复,及时恢复到正常运作中,既提高了电网故障处理效率,又节省了人力。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智能电网运行效率。使智能电网既节省了建造成本,又提升了经济收益。电网走向智能化的另一重要标志就是其具有较好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电网单向传输模式的限制,可以与用户进行双向交互,根据每个用户具体的用电需求来提供服务,这就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
2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 1 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利用电力工程技术可实现电网每个环节的供需平衡,提供给不同设备所需的电源,主要类型有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频及变频电源,通常蓄电池充电源为直流电源,在变电所的运行过程中,还会涉及交流电源,在计算机的运行操作中,所需的电源均为高频电源,根据设备及运行环境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电源。
智能电网通常需要高质量且稳定的电源能源,为保证达到电能的标准要求,可以利用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无功补偿技术也可以保证电源能源的稳定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出现新设备与装置、变换器类型的转变、无功补偿装置的更新等。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线路较长或输电容量较大时,通常采用直流电源进行电能运输。我国在电能运输中,通常利用闸管变流装置充当整流阀结构,有效提高了电网输送的稳定性,同时电网输送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利用逆变闸进行配电的过程中,能有效减少电压的不稳定事故及各种突然停电事故,提升了供电效果。
常规电力技术在电力公司中应用广泛,比如:当公司的电力负载出现异常的电压变化或出现电源突然中断的问题时,会导致供电系统的供电电源异常敏感,甚至出现整体断电情况,严重时会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我们可以通过更换电力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使用两套常规的电力设备能有效避免电力公司的断电情况,再次投入使用后,还会极大提升公司电力质量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2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该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建立在微电子、通信控制等相关技术基础上,能够将污染小的新型清洁能源输入到电网中。智能电网建设中,超高压输变电数量增加,因此,应积极引入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对有限能源的过度消耗,且能将各类能源有效隔离。该项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特别是将其与智能电网的结合,能够保障智能电网稳定运行,能够提高电能运行质量。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流输电网络中,这一技术是在电力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中央处理技术和网络结构技术广泛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想将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应用得更好,需要做好对电网结构和系统的有效控制,实现对智能电网中电能的有效隔离和清除,确保整个输电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使用过程中,要将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输电技术进行高效结合,并对电网系统中的电力信息和控制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处理,从而使智能电网对各种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反应。
2.3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现阶段,我国输电以直流电为主流趋势,供电范围越来越广,很多输电环节变为交流电,这对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实现对输电网络整流、逆变的处理,使电网处于优良状态。针对重量较轻的直流输电系统而言,设置换流器,能够提高输电可靠性。该项技术在智能点样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远距离、偏远地区供电的目标,如针对海岛等地区输送电能。尤其是我国正致力于西部大开发,适应远距离输电的高压直流技术会获得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以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持续发展。
2.4 能源转换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等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开发新型能源迫在眉睫。运用新型能源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且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引入能源转换技术能够为智能电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电网建设主要以并网技术为主,随着范围不断扩大,将会引入光伏发电技术。但相比国际水平,我国在能源转换方面还存在一定滞后性,要适当增加技术、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技术核心性能。我们应与时俱进,吸纳先进的技术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电网建设。
2.5 用电计量技术
用电环节作为智能电网运行终端,在传统模式下,用户根据电表数字确定用电量,精确度偏低,且功能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智能电网建设中,利用用电计量技术,能够提高计量设备精确度,且能够使计量更加稳定,提供更加多元、具有时效性的供电服务,电力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各家各户用电信息。新电改背景下,针对电力调度的管理也趋于自动化,有效协调了电力能源分配与供应,逐步突破了供电与用电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电能利用率。
2.6 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
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需要确保有完善的电能质量等级和评价标准体系,要充分考虑供电接口和用电接口的经济性能,以实现供电质量和用电质量的优化。要对市场用电需求进行有效分析,从而保证供电与用电之间的平衡。此外,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对直流有源滤波器、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些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供电电能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在减小供电成本的基础上,帮助电力企业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结束语
由此得出,电力工程技术的高效运用,对建设和完善我国智能电网以及实现我国经济和能源的永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用电需求量逐年增大,将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是智能电网系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电网必将更加科学、稳定、高效。
参考文献
[1]周娥.试论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5期.
[2]刘全海.试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2年第24期.
论文作者:孙元鹏,陈晓岚,郑永涛,汪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电能论文; 能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