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论文_王天志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论文_王天志

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学

一、案例背景

科学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对科学研究的“简约复演”。是把我们所要教授的科学知识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从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和评价与交流等活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许多老师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更没有把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

案例一:

我前不久出了一份试卷,其中有道题目是:

在杭州地区,某些植物只要受到一次霜害便枯萎死亡,有些则依旧呈鲜绿状态。植物体内含有70%以上的水分,水在摄氏0度以下会结冰。因此,植物细胞内的水如果冻结了,组织就会坏死。但是,如果细胞内有较多的糖分,植物就不易冻死。寒冷地区的针叶树,体内的水分较少,叶的构造特殊,可耐酷寒。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入冬之后,叶子全部脱落,有些则整株埋入雪中或地下,这都可避免在严冬中被冻死。

①提出的问题是 。

②建立的假设是 。

反思一:

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对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淡。因此现在面对七年级学生,我本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自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设计这样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然后根据所给的信息,把自己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通过这样一个试题,让我发现学生对提问能力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审题不清,表达不恰当。如:“为什么植物受到一次霜雪就会死亡?”植物为什么在冬天埋在土里就可以活下来?这些学生的回答过于肯定。题目中点出是“有些植物”。因此,科学探究的表述要求必须科学性。

2、问题的提出不明确。如:“为什么有些植物会整株埋入雪中或地下,又是怎么避免被冻死的?”这位同学没有明确到底想探究什么问题,这就使得后面的环节无法进行下去。

3、没有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些植物不会在严冬中死去呢?”问题的提出,要依据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而产生的质疑提出对应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要想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案例二:

前不久,听过一位老师上《时间的测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实录如下:

教师展示器材:停表

师:对于一个新的仪器,你们想了解什么呢?

生1:停表如何使用?

生2:停表如何读数?

生3:停表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别是多少?

生4:停表为什么有大盘和小盘之分?

…….

接着,该老师有针对性的选取一些问题展开讨论研究。

反思二:

提出问题是实施科学探究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只有根据探究的目的提出相应的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使探究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步走下去。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新事物,并引导学生参与对新事物的质疑,提出明确的、多样的、可探究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探究型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

案例反思: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作为学生科学探究伊始,她需要教师的呵护、引导,更需要学生自我的尝试、锻炼,直至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一些简单的方法所能达到的,它需要我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我们的社会创造条件,需要学生思维模式的改变,也需要教师的引领。

在平时,我们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生活方面

初中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已经有比较丰富的与科学知识相关的经验,有些经验认识是正确的,只是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概念,有些经验是错误的,影响着正确的科学概念的建立。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多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加以概括和抽象理解,形成科学正确的概念。对于错误的科学前概念,通过科学的探究学习或实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

2、已有知识方面

小学科学教学侧重于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不会过多、过深涉及初中科学知识。因此,在小学已初步接触过的知识学习中,我们只需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提出新的问题。如在小学浮力教学中,教师演示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再往水中加盐,继续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由这个实验回顾小学浮力知识,再由该实验展开探讨,提出可探究的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浮力的概念与特点。

3、课堂活动方面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学生从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结果将会让学生难以忘却。如:案例一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停表、尝试停表计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相应的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得更多的学生乐意参与解决问题。

4、科学情境方面

情境教学是现科学课堂非常常见的引入模式,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矛盾,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整个课堂活动围绕所提的问题而引发探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新的更深入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实验创设情境,从实验现象中产生问题;我们还可用故事创设情境,从好奇中产生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体现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做一位“提问者”,对学生“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让教师为学生服务,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有助于教师掌控教学节奏,把握重点、难点。探究教学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问题,又能促进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论文作者:王天志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重要一步论文_王天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