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_刘柯岚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_刘柯岚

【摘 要】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我能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改革 创新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要本着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结合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制造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任学生自由的想象,进而产生疑问。例如《乌鸦喝水》这一课,讲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了水。讲读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乌鸦口渴了,但它找到的瓶子,口小、身高、水少,怎么也喝不到水。在此基础上,我打破常规教法,带学生学习最后一节,学生惊喜地发现乌鸦居然喝到了水。至此,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画了一个大问号:它是怎样办到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课文的中间部分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时,有的同学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里面的水就慢慢升高了呢?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瓶子的四周有玻璃挡着,水只能向上移动,水位就升高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悬念中解决了,学生们对这只聪明的乌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在揭示课题后,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的三次试验,这种合作探究,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做,既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又能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课本剧表演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如: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读出不同的语气,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形式,让语文课堂教学“活”了起来。

五、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回答问题时,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我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钟启泉、崔允漷.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刘柯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_刘柯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