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浇带施工工艺探讨论文_华磊

+建筑工程浇带施工工艺探讨论文_华磊

济南二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当前的施工过程中,浇带技术是一项运用很广泛的一项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与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高层建筑运用的更多。虽然浇带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就比如温度控制较难、应力分析比较复杂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不断研究浇带技术使其更加的成熟使其可以更好的为建筑施工服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浇带施工;工艺探讨

1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1.1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概念

后浇带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与适应环境的温度变化、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密切相关,依据施工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梁板与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并且同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建筑工程后浇带还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有严格的温度要求。通过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的探讨可以促进后浇带技术的提升,有效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的收缩不均而造成的有害裂缝。后浇带施工工艺是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环节,应该对此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重视后浇带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创新与发展。

1.2建筑工程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1)减少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随着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新浇混凝土会“热涨冷缩”。一般在建筑工程结束后的两个月之内,混凝土的结构受到温度的制约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混凝土的变形之所以会造成建筑工程构件出现裂缝,原因就在于变形受到挤压,给混凝土内部造成温度应力,进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后浇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减少温度收缩影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涉及到的环节比较繁琐复杂,并且后浇带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的结构具有制约作用,相关的建筑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都应该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前做好施工预控,保证建筑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

(2)解决沉降差

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另一功能就是解决沉降差,所谓沉降差就是不同基础或者同一各点间的相对沉降量,相邻独立基础沉降量之差。框架结构和地基分布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建筑工程沉降差之所以会发生就是伴随着加压后,地基发生瞬间的沉降,地基土在外荷载作用之下,它的体积还来不及发生改变,这主要是地基土的畸形变曲。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房屋的结构都是连为一体的,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会对结构的整体性进行分割,而最后要浇灌混凝土使得分割的部位得以连接成为整体,这就会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沉降差。

2后浇带法的施工工艺

(1)因为施工的原因。需要设置相关的后浇带,但是相关的设置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而定。(2)后浇带的保存时间。按照相关的规定,在规划的使用,应该不少于40天。但是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应该保存60天。(3)后浇带的保护。在设置相关的后浇带之后,应该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防治相关的杂物掉入。可以采用木板掩盖等方式进行保护,木板的宽度应该比需要保护的地方长宽各大500毫米以上。地下室的后浇带可以使用砌砖来保护。楼层里面的后浇带两边的横梁支架不应该撤销。(4)后浇带的封闭。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后浇带的模板上应该设置一层钢网,后浇带在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钢网也不需要撤出。后浇带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设施方法,都必须要在封闭之前将相关的混凝土表面的砂浆去除,也就是需要彻底的清除后浇带中的所有的废弃物,并且需要不定时的对其进行湿润,设置水泥浆,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想要链接的两部分的完美链接。地下室底板与外墙的后浇带需要做相关的止水处理,并按照相关的工程检查要求进行验收等等。后浇带的封闭应该根据先后浇筑结构要求等级的前一级进行密封,并需要连续保温14天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后浇带法的施工要点

(1)后浇带里面使用的微胀大剂以及其他的一些添加剂,应该根据施工过程的具体分析,并事先通过实验来验证。(2)后浇带里面使用的微胀大剂以及其他的一些添加剂,必须要有相关的出厂证明以及相关的合格证明等等,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施工要求。(3)微胀大剂的掺入直接改变了混凝土的相关物理参数,因此,在微胀大剂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与称重,微胀大剂的渗入量误差一般时±2%。(4)混凝土进行是搅拌均匀的,否则会产生部分应力不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需要适当的渗入微胀大剂来进行控制。(5)后浇带的砼应该密封,具体的操作就是先浇筑解释,也就是在产生应力的时候也不会产生裂缝。(6)在具有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预应力以及非预应力都要有一定的范围,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拉伸等范围。(7)预应力的结构中的后浇带要设置相关的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并且在后浇带中还需要进行浇筑,使得其密度更高。(8)地下室中的后浇带的施工缝隙应该设置在底板最厚的中心,形状为“u”字型。(9)后浇带混凝土在浇筑结束之后需要增加相关的保护膜来进行保护,并且按照规定,洒水保护的时间不应该低于7天,如果渗入了添加剂,那么保护的时间不应该少于14天。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果还有一些防治渗透的要求,还应该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操作。

4完善后浇带施工工艺的措施

(1)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后浇带工艺得以应用的根本保障。首先,技术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其次,技术人员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相关建筑企业应当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加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考核。组建一支优秀的施工工艺队伍。

(2)针对钢筋材料的措施。首先,应将钢筋固定好,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应该注意不能将两部分的混凝土同时施工,要分开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找好钢筋的距离,混凝土不要将钢筋全部覆盖,应当留出一块钢筋。这样,就能有效地对钢筋进行保护。若钢筋搁置了较长时间,应当用泥浆对钢筋进行清洗,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

(3)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封闭政策。在进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时,应当先浇筑本层楼的楼板,楼板浇筑完毕后,间隔一段时间,使楼层的浇筑稳定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建筑工程后浇带工艺所用的混凝土强度应比建筑时所用的混凝土强度高,这样,才能起到封闭的作用。后浇带施工工艺中所用的混凝土,应当在其中掺进一些膨胀的物质,使这层混凝土硬度较强,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工艺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严密的封闭作用。

(4)模板的设计。要制定出完善的方案来对模板支撑的质量进行控制。模板支撑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建筑工程在进行浇筑以后出现面积较大的裂缝。为改善这一现象,相关的建筑企业引进了模板支撑这种设计。要想让模板支撑在建筑工程中起到预期的效果,就应对模板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首先,应当对模板的硬度进行严格把关,必须符合规定,才能加以应用;其次,是模板的固定;最后,是对模板支撑的检验。只有严格监督控制这些步骤,模板支撑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后浇带施工工艺的设计流程以及完善措施,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后浇带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使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郝艳.建筑工程浇带施工工艺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8):109.

[2]赵婧.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探讨[J].时代农机,2017,44(12):98.

[3]张永生.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探讨[J].四川水泥,2017(01):217.

[4]丁玉岭.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44):28-29.

论文作者:华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浇带施工工艺探讨论文_华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