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蓝伟 高颖

(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0800)

【摘要】目的:探究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接受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比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达98.0%,轮状病毒转阴率为9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腹泻临床症状,改善机体状态,促进轮状病毒转阴,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喜炎平;醒脾养儿颗粒;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

导致小儿腹泻的病原体中有一种就是轮状病毒[1],多数发生在秋冬季节,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会导致患儿出现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症状,对患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其潜伏期较短为2~3d,最长为7d[2]。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目前临床中并未确切治疗手段。本文为探究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接受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接受临床研究,所有患儿均符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标准,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1.58岁(Max2岁,Min6个月);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1.62岁(Max2.1岁,Min5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P>0.05)。

1.2排除标准

未接受轮状病毒检测或检测未完成;发病后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合并其他感染源。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内容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补充电解质及盐分、改善肠道微循环等[3]。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于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2mg/(kg.d),一周为一疗程;醒脾养儿颗粒根据患儿年龄进行服用:低于1岁,单次服用剂量为2g,1~2岁单次服用剂量为4g,均为每日早午晚饭前服用。

1.4评价标准

用药1~2d后,腹泻次数少于2次/d,大便正常,临床症消失为显效;用药2~3d后,大便次数每日少于2次,大便情况好转,水分显著减少,临床症状有好转为有效;用药3d后大便次数无减少,临床症状无改变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对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对(n,%)

3.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轮状病毒导致,临床表现为呕吐、急性发热和蛋花样稀便或者水样稀便,无腥臭味。轮状病毒直接袭击小肠年粘膜,在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4],致使肠粘膜脱落。致病后肠粘膜失去吸收水分及营养物质的能力,病变的肠粘膜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不高,食物中的糖类消化不全滞留肠腔内,肠内高渗透压进而加剧腹泻。本次研究中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有效提高了轮状病毒的转阴率,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

4.参考文献

[1]孙广斌.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3):46-47.

[2]王红霞.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4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66-67.

[3]梁弘.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5):86-87.

[4]廖霄玲.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J].华夏医学,2015,28(1):55-58.

论文作者:蓝伟 高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蓝伟 高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