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评价论文_谢黎,邓晓虹(通讯作者)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2760)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头孢噻肟钠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实施头孢噻肟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头孢噻肟钠;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204-02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几率为10%~47%[1],病死率高,因此,对于SBP需积极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腹水中主要为单一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但也有小部分患者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因头孢噻肟钠(三代头孢)抗菌谱广、肾毒性小,故本文以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头孢噻肟钠的实施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小组。观察组患者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5.2±2.5)岁,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病情分级,其中A级患者10例,B级患者15例,C级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6.1±2.7)岁,其中A级患者8例,B级患者16例,C级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分级等资料上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保肝、利尿、补血、补充白蛋白、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热量等基础药物,每日腹水引流量控制在2000ml以下。在此基础中观察组采用头孢噻肟钠治疗,静脉滴注2.0g头孢噻肟钠及生理盐水100ml,每8h注射1次。两组患者均以14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2]

显效:腹痛、腹胀等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腹膜刺激征及发热情况明显改善,腹水细菌培养结果转为阴性;有效:腹痛、腹胀等症状有所好转,患者的腹膜刺激征及发热情况有所改善,腹水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使用n(%)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情况

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了感染性休克,1例出现了肝肾综合征,无死亡病例,并发生发生率为6.45%(2/31);对照组中3例患者出现了肝性脑病,2例肝肾综合征,2例感染性休克,1例肝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8/31),3例患者死亡,但与并发症无关,死亡率为9.68%(3/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腹痛、呕吐、腹泻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还会出现肝性昏迷、低血压甚至休克等反应。目前该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医学研究通常认为其与肠道粘膜屏障作用削弱,细菌迁徙至腹腔,宿主免疫力低下,腹水抗菌活性减弱等因素有关[3]。临床研究表明,腹水中有着多种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其中的大肠杆菌约占40~50%,肺炎克雷伯杆菌约9~18%,而革兰阳性球菌则以链球菌为主,约占30~53%,90%以上肝硬化腹水疾病为单一细菌感染,混合感染者占10%以下,且大多数为需氧菌,合并厌氧菌感染的极少。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关键。头孢噻肟钠是临床上用来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常用药物之一,其具有抗菌性强、抗菌谱广的特点,对多种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菌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现已广泛应用到了抗菌治疗中。从应用效果来看,患者注射头孢噻肟钠后,可在30min内达到血药峰浓度,且用药后8h仍可检测出有效浓度。另外,除了抗菌能力强之外,该药物还具有安全性高的效果,较少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承担的痛苦较少。与常规药物联合使用后,头孢噻肟钠可进一步提高抗菌能力,杀死外源性致病菌,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微生态平衡。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45%,未出现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实施头孢噻肟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居朝霞,陈菊娣,周美芳,陆忠华. 腹腔置管灌洗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04):482-483.

[2]江梅,李汀,王毅,阴俊,鲁晓岚.头孢噻肟钠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6,(09):1185-1188.

[3]王秀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5):49-50.

论文作者:谢黎,邓晓虹(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  ;  ;  ;  ;  ;  ;  ;  

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评价论文_谢黎,邓晓虹(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