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高压输电线路在整个国家电网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高压输电线路性能的稳定、运行的安全性、对用电地区电能供应的及时性等都是决定人们用电是否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往大的方向上说,甚至间接地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提高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单分析了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影响因素以及维护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问题;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电力部门加强了对特高压输电网络的构建,以此为基础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并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现代人们的各项生活、生产活动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特高压输电网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压输电线路在架设作业的过程受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将其多放置在郊外,故而导致超高压输电线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故障,导致线路跳闸、电网停电等问题。基于此,需要电力部门以及作业人员加强对于运行维护问题的关注以及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影响因素
1.1自然因素
超高压输电线路往往需要经过山林地区,塔杆基础周围的山体,由于长期强降雨过后导致山体含水量饱和,而施工过程回填土未压实、粘聚力低、渗透性大,雨水极易下渗到坡体内部,并在岩土界面汇集,导致边坡发生塌方溜滑,不利于输电线路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近年来,各地极端气候不断增加,雷电活动存在无规律性与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使得线路防雷工作有着很大的困难。处在雷击故障多发地区与多雷区中的线路缺乏足够的防雷设施。雷击故障通常产生于没有设置防雷设施的线路杆塔上,如果没有目的性的增大防雷设施配置面积,其投入和产出将不成正比,所以要强化对雷击规律方面的探究,优先采取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的防雷措施。
1.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电力施工人员在进行超高压输电架设的作业过程中未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故而导致了电路抢修措施不到位、杆塔距离长、线路低垂等方面问题的出现,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第二,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输电线路附近的群众进行输电线路宣传保护工作,偷盗线路或是毁损线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给输电线路带来了巨大的损坏,导致线路作用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
2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问题
2.1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电力企业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部分制度落不到实处,这不仅会影响电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不利于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超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十分广泛,存在跨区域架设的问题,这就容易发生电力企业生产人员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另外,电力企业人员数量较多,工作内容涉及范围较广,部分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存在着专业技能与工作内容不符的问题,这对输电线路维修和养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2输电线路巡视处理难度大
我国电力部门大多将超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在人烟稀少的山区、森林。在一些地区的植株生长茂盛,地面巡视人员受到植被高度的影响无法看清线路与植被间距离情况,且登塔人员的视线受到“一片绿叶海洋”干扰而无法准确判断,导致数据不准确,故而电力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以对细微的潜在故障进行发掘以及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检修作业面广
随着我国通信工程和光缆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规模和长度。因此,超高压输电线路传统的检修方法,由于其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增加了检修作业面,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检修成本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传统检修往往会涉及到面广线多的问题,在人员配备、检修工作分配等方面也容易产生矛盾,过高的检修成本无疑就增加了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成本。
3超高压输电线路运维策略
3.1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就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管理现状,针对不同的线路运行阶段和不同的故障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合理的改善,优化创新运行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做好维护管理措施。电力企业在针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管理中,应保持高度重视的态度,无论是从上层领导、管理人员,还是下层的组长基层员工,都应明确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建立安全管理网络,落实相关责任制度,促使运行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对于其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及时有效的检查和维护。对于一些雷区和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应强化巡视工作力度,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加强对雷电的防护,针对雷电造成的损害采取了全面且有效的专门的预防措施,提高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成效。
3.2加强无人机直升机配合人员巡视
传统的检修方法都是依靠登杆来进行,效率低难度大且观测数据不准确。引用无人直升机进行观测,无疑成为当下最科学高效的方法。电力企业必须要重视对于架空线路的巡视与管理,对于所负责区域的重点地段一定要加强运维人员的巡视力度,尽量将巡视周期缩短。无人机搭载的红外成像仪可对各个部件进行巡航拍摄,不受地理环境影响灵活高效,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此外,直升机配合巡检人员的同时还可以运用望远镜、照像机、机载可见光镜头检查记录基础杆塔、导地线金具、绝缘子等部件的运行状态、线路走廊内的树木生长、地理环境、交叉跨越等情况。
3.3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要积极应用功能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使人员从复杂、繁琐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减少或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全称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运行维护影像化与智能化管理信息平台,它是指充分利用管理系统提供的基本数据,融入影像资料与监测系统信息,根据各项控制因素与危险点的分析结果,充分考虑巡视、周期与检测,确立选择参数与条件,使用各项科学技术建立的一套新型管理平台,集状态监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跟踪评价等功能为一身。平台支持所有输电专业管理工作,取代几乎所有量化计算工作,及时给出设备的诊断结果,提供动态状态报告,下发在不同阶段与时间内的计划安排。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超高压输电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保障能源的安全可靠供应,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了对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问题的关注。电力企业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高压输送线路的安全维护工作,确保其线路运行的顺畅,进而提高供电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传志.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6:108-109.
[2]郭振华.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探析[J].通讯世界,2015,04:118-119.
[3]魏峰.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张长春.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与维护思路刍议[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304.
论文作者:刘思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线路论文; 作业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人员论文; 运行维护论文; 防雷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