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棘手战争_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论文

西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棘手战争_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论文

西方棘手的波黑战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棘手论文,战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7、8月,波黑战场形势骤然紧张。7月上旬,波黑塞族先后攻占了联合国“安全区”斯雷布雷尼查和热帕后,又攻打戈拉日代和比哈奇,穆军节节败退。正在紧要关头,克罗地亚政府军突然攻打塞族,闪电般攻下波黑西部塞控区两座重要城镇,之后又攻克了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控区——“克拉伊纳共和国”的大部分城市。于是,整个波黑和克罗地亚战场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克、穆军士气大振,塞军损失重大。南斯拉夫联盟则增兵边界,加强战备。形势如何发展尚难预测。

波黑战争的起因

原波黑共和国约有400万人,主要由三个民族组成,塞尔维亚族约130万人,占总人口的32.5%;穆斯林族约160万人,占总人口的40%;克罗地亚族约8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9%。

原南斯拉夫解体后,三个民族围绕未来的政治体制、各民族的权利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塞、克两族主张建立本民族的主体国家,并分别与其母体国——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合并或联合,而穆族则主张建立以穆族为主导的独立国,并借其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抢先宣布波黑为独立国。之后,塞、克两族也先后宣布成立本民族的国家。于是,三个民族展开了争夺领土的战争。经过三年的战场上的较量,塞族占领了约70%的国土,克族占领约20%的国土,穆族占领约10%的国土。但是,塞族占领的多为山区,土地质量和经济水平都较差,而穆族占领的国土虽不大,却大多数是城镇,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都较优越。1994年3月,在美国策划和支持下,穆、克结成联邦,共同对付塞族。1994年7月,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络小组”提出和平方案,将波黑领土作如下划分:49%归塞族,51%归穆克联邦。由于塞族要求占有63%的领土,且对所划分土地的地区分布等问题不满,因而拒绝接受这一方案,于是战火此伏彼起,战场形势时紧时松,一直拖延至今。

波黑战争旷日持久的原因

波黑战争已持续3年半之久,是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从目前形势看,要结束这场战乱,难度仍很大。主要原因是:

一、三大民族积怨甚深

今天波黑的塞、穆两族在历史上原本都是塞族,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统治者分化、瓦解塞族,竭尽全力在塞族中培植穆斯林教徒,给予他们以优越的社会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先的塞族被分割为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族和信奉东正教的塞族。由于统治者的挑拨,宗教和民族矛盾与日俱增。

克族与塞、穆两族的矛盾是由于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克罗地亚后,利用克族中的败类——乌斯塔希,血腥镇压其他各族人民,导致了克族与其他民族,特别是塞族的矛盾。

塞、克、穆三族在历史上的矛盾,加上原南斯拉夫解体后,围绕政体、民族权利问题上的冲突的复杂性,导致了战争的持久性。

二、大国的插手

东欧剧变后,美国出于本身的战略利益,最初曾主张保持原南的统一。但德国却力求恢复其势力范围,率先承认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独立,进而导致了前南的解体。1992年3月,波黑战争爆发后,德、英、法等唯恐战火蔓延到欧洲其他地区,惧怕城门起火,殃及池鱼。同时,大批难民势必涌向欧洲,后患无穷。因此,它们力求保持原南分裂为五个国家的现状。美国原想隔岸观火,但是,又怕过分超脱会失去欧洲阵地。于是决定插手波黑问题,以保持其在北约的霸主地位。但基于越南参战的经验教训,美国的方针是“既不直接卷入,又不撒手不管”。

俄国则力求改变曾被排除在欧洲事务之外的局面,重返国际舞台,于1994年2月借调停波黑冲突之名,派遣2000名维和部队赴波黑,并说服塞族接受当时西方提出的条件,阻止了北约对塞族阵地的空中打击,从而争取到很大的发言权。

上述大国或在幕后支持交战一方,甚至以北约的名义直接派飞机对塞族进行空袭;或以“调停人”身分与其他国家讨价还价,出台“和平方案”。这种内有交战三方,外有五国争斗异常错综复杂的局面,使大国陷入欲罢不能的困境。

波黑战争使西方陷入魔圈

一、和平方案碰壁

为控制波黑局势,五大国先后提出四个方案,即1992年3月“欧共体方案”,1993年初的“万斯—欧文计划”,1993年中的“国际和会两主席方案”以及1994年7月五国联络小组的“和平方案”。但迄今都没有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波黑的三个民族多年生活在一个国家里,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地理分布。先后提出的和平方案大体上是以现状为基础,把波黑分为三个政治实体。由于这些方案都很难兼顾三个民族的原生活地区和当前战场上的割据现状及未来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加上大国的战略利益各异,因而很难找到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最近,美国又在活动,酝酿提出新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对波黑版图划分方案作某些调整。鉴于三方对划分领土的比例、领土的经济价值的战略位置、领土的联片和对外通道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因而新方案要为各方都能接受也并非易事,英皇家三军国防研究所处长乔纳森说,美的新方案是“新瓶装老酒”,“美的斡旋可能成为波黑新战斗的序幕。”

二、维和部队进退维谷

1992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43号决议,派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1.4万人赴原南斯拉夫地区执行监督停火、撤军、武器禁运和救济难民等活动,驻扎期为一年。但是,现已历时三年半,维和部队的人数增至4万人(其中在波黑2.5万人),每年耗资10多亿美元,却没有起到维持和平的作用。更具讽刺意义的是,1993年5月,联合国又通过决议,将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及图兹拉、热帕、戈拉日代、斯雷布雷尼查和比哈奇等划为受维和部队保护的“安全区”。而今年以来,斯雷布雷尼查和热帕被塞军攻占,戈拉日代和比哈奇常发生战事,萨拉热窝也常受到炮击,对此,维和部队却无所作为,维和人员被打死打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克政府军在8月初攻打塞族的过程中,甚至占领和摧毁40个维和部队观察哨所,并俘虏了200名维和部队队员。

维和部队的弱点是,由美国承担三分之一的费用,因而受到美国的操纵,具有明显的偏袒穆族的倾向,安全区被称为穆族的“庇护所”,成为塞军攻打“安全区”的口实。

维和部队继续留在波黑,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激化矛盾,因此,英法等国要求撤出维和部队。但要撤出维和部队,将使西方面临三大难题,其一,撤出维和部队标志着维和行动的失败,其恶劣影响远远超过了在索马里的失败。其二,维和部队一旦撤出,波黑战火蔓延的严重后果将不堪设想。其三,在撤退过程中,三方都将奋力抢夺维和部队的武器并发生战斗,为了安全撤出,至少须动员6万部队作掩护,在西方大国的压力下,美国虽答应出2.5万人掩护和大量“空中支援”,但美国的真实意图是要利用北约和维和部队来维持波黑的现状,力求阻止维和部队的撤出,总之,维和部队在波黑的处境艰难,进退维谷。

三、伊斯兰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强

自波黑战争爆发以来,伊斯兰国家就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在人员、军火和资金方面公开支持穆族,给波黑战争火上加油,力求借波黑穆族之手,乘原南斯拉夫分裂之危,在欧洲建立一个纯伊斯兰国家。今年7月22日,“伊斯兰会议组织”50个成员国在日内瓦通过决议,宣布联合国对前南地区的武器禁运决议无效,他们将公开向波黑穆族运送武器。

同时,伊斯兰国家凭借其石油资源等经济实力,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施加强大影响。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一方面慑于伊斯兰国家的实力,公开或暗里支持波黑穆族,但也害怕穆斯林势力扩大到欧洲,更害怕在欧洲出现一个纯伊斯兰国家危及西方国家的利益。这种矛盾的方针更增加了波黑问题的复杂性。

四、大国之间的分歧加深

俄罗斯和西方大国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争相插手波黑问题的解决,力图把它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他们之间围绕着对塞族进行空袭、向波黑派地面部队、维和部队的去留、以及对南联盟的制裁等问题争吵不休。西方盟国对美既想按自己的战略意图操纵波黑问题的解决,又迟迟不肯承担军事义务,特别是不愿派地面部队参加维和行动表示日益强烈的不满。最近,美国会两院通过解除对波黑武器禁运决议,更加引起俄国和西方各国的一致谴责,迫使克林顿总统否决该决议。此外,对于美支持克罗地亚政府军于8月初攻占塞控区的“风暴行动”,除德国表示支持外,俄、英、法都表示反对。舆论认为,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已使北约成为“第二个波黑战场”。

与此同时,美俄之间各支持一方的争斗更加公开化。在克政府军的“风暴行动”后,叶利钦总统邀请塞、克总统赴莫斯科会谈,但在西方大国阻挠下,克总统拒绝与会,致使俄单方面调解冲突的企图落空。与此唱对台戏的是,克林顿总统派出以国家安全顾问莱克为首的代表团,到英、法、德国磋商解决波黑冲突新方案。之后,又派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前往塞、克和波黑磋商该方案。

另方面,针对美国会两院通过解除对波黑穆族的武器禁运的决议和美支持克政府军的“风暴行动”,叶利钦总统宣布,如美单方面解除对穆的武器禁运,俄将对塞族提供武器。俄国家杜马于8月12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俄退出对南斯拉夫的国际制裁”的决定,对“克罗地亚实施经济制裁”以及“俄防止对克境内塞族人实行种族灭绝措施法”等文件,由此,调整波黑战争的俄、美、英、法、德联络小组内的斗争空前白热化。

标签:;  ;  ;  

西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棘手战争_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