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论”视角下区域型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例论文

“融合论”视角下区域型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例论文

“融合论”视角下区域型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例

◆崔 广

(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

【摘要】 区域型社区学院凭借自身师资、课程资源、地缘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心城区内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为一体,已经成为推动中心城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阵地,成为“普职融通”、“院社共建”的“立交桥”。但在终身教育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区域型社区学院在管理体制、职能定位、经费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理顺关系,明晰责权,提升服务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 社区学院 终身教育 创新实践 提升策略

一、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理念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实施主体却并不明确,甚至是缺失。普通高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成人高校主动主导却师出无名。基于这样的背景,2002年,经天津市教委批准,依托中心城区的六所区属职工大学,成立社区学院(下文统称为河东社区学院),明确其主要职能是服务区域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在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一块牌子——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为办学主体,多元发展互补的办学格局——远程教育(天津电大河东分校)、河东社区学院、河东区老年大学。我院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同时,积极发挥职能,引领区域终身教育发展,并逐步由区域终身教育的参与者发展成为引领者,在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内的“龙头”作用日益突出。

社区学院积极贯彻国家及市政府关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文件要求,在服务“职继协同,双周推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二三四”的办学理念:一条主线即教育教学管理;两翼齐飞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三个中心即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老年教育学习活动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四个维度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

二、利用社区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区域终身教育发展的实践

(一)以服务“一老一小”为纽带,提升服务区域终身教育的能力

在推进区域终身教育的前提下,“一老一小”是终身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扩大服务人群,努力实现服务终身教育“一老一小”发展目标,使“一老一小”融入到终身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充分夯实学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成为学院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其他区域型成人高校的战略转型进行理论探索和积累。

1.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构建区域老年教育学习活动中心

老年教育是夕阳产业,朝阳专业。天津市河东区老年大学始建于1986年,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办学的特色。河东区老年大学抓住政策机遇,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加快发展速度,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知名度和学员认可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老年教育牢牢把握发展契机,加快发展速度,依托河东区职工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立足区域优势,辐射周边地区,使老年大学在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知名度和学员认可度等方面都有更为显著的提升。

在成人高等教育方面,针对在校学员开展调查,结合专业与从事的岗位,为成人学员提供岗位技能资格证服务。远程教育处还积极与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联系职业技能培训分中心建设,为成人学员技能再上新台阶提供贴心服务。

还有颜真卿师父,大家觉得他很古板,书法课也很没意思,除了描红,就是描红,依葫芦画瓢,又排在春日迟迟的下午,一般的弟子能逃课,就会逃课。找到理由是要去帮工部修机关啊,帮藏药部晒个药啊,帮图部整理书籍啊,帮酒坊糖坊干活啊,为厨房捞鱼摸虾啊,心疼脑热啊谁也免不了,自己去采药配个方子什么的,实则是与心上人去逍遥林散个步,三星望月去看夕阳,晴昼海去摘花,落星湖去摸鱼。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全民终身学习周中,河东区老年大学在全市首次举办“七彩音符·美丽人生”河东区老年人钢琴大赛。近百名老人踊跃报名,同台竞技,在跳跃的音符中,享受美丽人生,此项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2.以“迈好人生第一步”为目标,培育精品科技艺术启蒙班

我院培训部以培育科技艺术启蒙班为精品,以“迈好人生第一步,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为培养目标,实施“未来之星”培养工程。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经过长期实践,该项目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赢得了区域内百姓的好评,逐步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其中未来之星舞蹈队屡获国家级、市级大奖。在第十二届华夏之星全国青少年校园艺术成果展示天津选拔赛中,参赛的两个舞蹈分别获得了天津市一等奖、二等奖,并代表天津参加了全国的比赛,荣获幼儿组金奖。“未来科学家”科技启蒙班,多次参加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比赛,培养了多名科技特长生,多次承办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无线电比赛,因为组织工作出色,参赛选手成绩优异,被确定为天津市无线电比赛基地。

(二)实践“普职融通”,创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依托我院的3D打印实训中心,与区内中小学合作,开展科技知识讲座、工程实践创新活动、产品设计等活动。通过演示、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3D打印技术,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成为科技人才的积极性,通过体验活动强化团队概念,提供职业体验。

开展面向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等人群的继续教育,与区民政局开展“圆梦”合作,为退役士兵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几年来,已帮助近百人“圆梦”。

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让很多中小学“伤脑筋”,千篇一律的参观,难以取得实效,教师们为学生的安全提心吊胆,学生们也把“参观”当成一种形式。我院抓住终身学习的契机,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青少年量身定做“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一批符合青少年年龄阶段特征、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培训课程,进而补充校内教育的不足,丰富青少年的课外文化生活。开设的短期培训课程包括英语听说读写、国学知识、工艺品制作、艺术欣赏、美术书法等多个专业和门类。据统计已有近2000名社区青少年参加各类培训课程。通过多年的发展,河东区社区学院作为社区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和培训基地,已经形成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降低:暴露在慢性轻度压力下的大鼠海马齿状回,由于局部缺血反应会出现神经受损,BDNF则能减轻这种受损[16]。BDNF与高亲和力的酪氨酸激酶受体B结合后,诱导其磷酸化,激活多种蛋白和酶,进而启动即早基因和延迟反应基因的转录,以保护和再生神经元。因此,BDNF在PSD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抗抑郁药物对神经再生的作用类似于非卒中患者。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BDNF水平下降,抗抑郁治疗后则恢复正常水平[17]。在PSD患者中,低水平BDNF与入院时的PSD发展密切相关[17]。

(三)“送课到社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院紧跟科技潮流,以3D打印技术方向专业群建设为特色品牌,通过与3D打印知名企业合作,在权威专家指导下,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下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形成系列课程体系,并对区域社区居民开放共享。开展“送课到社区”活动,社区居民通过教师的讲解,近距离观看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提升社区居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院以“送课”为载体,与社区实现“院社共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和谐文明社区建设。

(四)在各类型教育中,实行“1+N”证书制

面向下岗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培训近千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力量。

目前,开设的专业有近16个大类,50余个特色专业,139个教学班,服务区内20余万老年人,在校生规模达到年平均4000人。老年大学成立了合唱等近10个社团,社团活动精彩纷呈。瑜伽、钢琴、茶艺、烹饪等训练室、教室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市内同类校中领先。经过几年的努力,力争把老年大学建成区域内老年人学习、活动、交流的中心,并由此向12个街道,138个社区辐射,为老年人提供课程、师资及相关的设备,在老年教育领域真正起到龙头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别名地丁、地丁草、紫花地丁、小鸡菜、扁豆秧,为罂粟科植物紫堇的干燥全草,夏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

作为中心城区内的社区学院,积极发挥社区教育的职能责无旁贷,并且在社区教育方面引领的龙头作用凸显,社区教育结出丰硕成果。

企业财务风险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产生的风险。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有效判断企业管理的方向性,是否和既定的目标产生了偏离,从而提前掌握企业在经营中产生的风险。

为了促进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有效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我院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展“1+N”证书制,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例如,要求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取得维修电工等岗位技能资格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部署,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承担了白矾的专项抽验任务,对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91家饮片生产企业抽取的119批样品进行了评价性检验。具体抽样情况见表1。

三、河东社区学院担当作为,龙头作用凸显,社教成果丰硕

我们和业务能力强的跨境业务经理共同讨论,精心选择了时代感很强的二十个不同产品的开发邮件的案例,最有特色的是全部按照新手原始版(original version),老手改进版(edited version)编写,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怎样改进一封营销邮件的具体策略,对照性强,可操作性强。

(一)理念指引,社区工作者培训班成效初显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构建“美丽河东”的进程中,在实现“四个之区”的实践中,为了推进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社区学院与区组织部、民政局合作,承办了河东区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班。各社区书记及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及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共1100余人参加培训,后期将陆续开设系列“精品班”,形成品牌效应。

(二)开发教材,培育特色课程资源

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师资优势,结合区域特色组织编写《奥运英语》《微课程技术开发》《老年计算机教程》等教材;结合社区教育工作重点,深入街道,对特色课程研发、教材编写、网站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操作与管理等进行指导;以我院为中心,辐射12个街道市民学校,138个社区的互动学习平台正分期分批建设中。

(三)创新发展,数字化学习惠民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龙头作用,社区学院积极帮扶有条件的社区建设网络学习教室,努力实现数字惠民。学院与社教办积极推行微课程学习制作,举办四期微课程培训班,请资深教授辅导讲座,在连续四届全国微课评比中,多个“微课”课件获得国家级奖项,提升了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平台的惠民功能。继2016年,社区学院在我市率先推出“3D”打印与增材制造技术后,2017年又不断增加投入,新项目为社区教育带来新的突破。

(四)社区大讲堂,百姓身边的知识学堂

为了增强学习氛围,提升区域社区居民的精神品质,发挥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职能,开展社区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开展专题讲座,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城乡社区成员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

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举办近20场讲座,例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聘请天津市知名理论专家,讲授《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聘请河东区百姓学习之星主讲《道德楷模周恩来》等讲座。

(五)“双周推动”,提升服务区域终身教育能力

社区学院以每年一度的“社区教育展示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契机,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终身教育的能力,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彰显区域终身教育特色成果,成为河东区“社区教育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完善社区学院服务区域终身教育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明晰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明确社区学院功能定位

各区县普遍存在社区学院与社区教育办公室之间职责职能相互交叉、模糊不清的问题,导致了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方面虽然很专业,但鉴于行政管理构架的问题,使之与社区的沟通不畅,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由社区学院院长兼任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便于工作协调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职能,真正实现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

鲎(hòu),俗称鲎鱼,因为长着硕大的马蹄形的头胸甲,也被称作马蹄蟹。鲎是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鲎科动物的统称,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世界上现存的鲎只有4种,分别是中国鲎、美洲鲎、大鲎和圆尾鲎。

(二)推进法规制度建设

推进终身教育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政府、社区学院、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推动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台终身教育的相关地方法规与政策。

本研究针对恶臭散发的第2个严重污染过程,提出履带式移动堆料机作业方式,以期达到异味气体的有效控制;同时按作业特点,分层分区分单元使用该设备,可实现最小作业面和最佳堆体高度,提高污泥填埋作业效率的同时实现恶臭的有效控制。

(三)保障社区教育经费投入

地方政府应该成为投资主体,除人员经费外,每年还要拨付必要的专项经费,并纳入本地区财政预算。同时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加投入,以保证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需要。

(四)优化绩效政策

优化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充分考虑成人高校大力发展社区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工作实际,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相关工作纳入到“增量绩效”的考核中。以此充分利用现有成人高校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积极性并促进教师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并拓宽成人高校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渠道。

(五)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健全配套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教研科研的体制机制,解决长期以来成人高校发展的瓶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促进成人高校专业能力提升。为教师培训设立统一规划要求,制定定期培训制度,规范并统一各校开展校本研修情况,有效解决“重使用轻培养”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景泉.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带动社区教育服务终身学[EB/OL].现代职业教育网.

[2]穆树发,李新茹,李娜.“职继协同,双周推进”服务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6).

[3]李彦.“职继协同、双周推动”,服务终身学习[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03).

[4]李霞.构建服务终身学习区域职教集团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

[5]徐文新,姜明文,张学兰.服务区域全面发展 推进社区学院战略转型——以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的创新实践为例[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5,(01).

[6]杨建波,张侃.滨海新区社区学院建设成果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7]高丽萍.浅谈社区学院的社会服务职能[J].中国教师,2013,(12).

标签:;  ;  ;  ;  ;  

“融合论”视角下区域型社区学院服务终身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天津市河东社区学院创新发展实践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