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秀娟

探究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秀娟

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154002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5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抽签随机法分组。甲组患者予以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雌激素治疗。连续用药24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L2~4腰椎骨密度、药物副作用的差异。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所有患者L2~4腰椎骨密度均有所上升,其中乙组L2~4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甲组,且乙组药物副作用更少,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骨密度,减少药物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雌激素;抗骨质疏松药物;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strogen combined with anti osteoporosis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75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be anti osteoporosis drug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group B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with estrogen. For 24 weeks,the treatment effect,the bone density of L2 to 4 lumbar vertebrae and the difference of side effec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all patients with L2 ~ 4 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 increased,the group B L2 ~ 4 lumbar bone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B,less side effects,the above index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strogen combined with anti osteoporosis drugs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reduce side effects of drug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estrogen;anti osteoporosis drugs;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clinical efficacy.

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骨量峰值比较低,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由于其体内雌激素含量骤然降低,因而骨量也随之而降低,这是绝经后妇女易于出现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为肌肉疼痛,甚至出现抽搐等现象。在临床治疗上,主要是骨钙丢失的抑制和钙剂补充[1-3],对患者骨痛症状进行改善,降低骨折风险。本研究分析了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75例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5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符合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其他原因骨质疏松者排除。随机方法分组。甲组患者38例,岁数50~64岁,平均(59.1±5.9)岁;BMI 19~35kg/m2,平均BMI(26.12±8.09)kg/m2;绝经历时6个月~14年,平均绝经历时(7.13±1.29)年。乙组患者37例,岁数50~66岁,平均(59.2±5.5)岁;BMI 18.2~35kg/m2,平均BMI(26.13±8.89)kg/m2;绝经历时7个月~15年,平均绝经历时(7.78±1.62)年。两组患者年龄、BMI、绝经历时等基线资料可比性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膳食调整,高钙质、适量蛋白和低盐为主,避免酗酒和吸烟。补充钙剂,1000mg/d左右。给予维生素D和衍生物补充,并给予适量运动指导。同时还要采取措施预防跌倒。

甲组患者予以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抗骨质疏松药物采用的是阿仑膦酸钠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H20061303,规格:10mg/片:按阿仑膦酸计)。用法用量为:口服,每日早餐前30min,空腹用200mL温开水送服,每次一片,一日1次。连续用药时间为24周。

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雌激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雌激素采用雷洛昔芬(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mg×7粒/盒,H20050899)每天服用一次,一次1粒,连续用药时间为24周。

1.3 评价指标

连续用药24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L2~4腰椎骨密度、药物副作用的差异。

治疗效果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分为三个级别,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以以下标准为判定:(1)患者疼痛消失,骨密度显著提高;(2)患者疼痛有所改善,骨密度有所提高;(3)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恶化。将显效率和有效率纳入总有效率计算中[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骨密度属于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用()表示。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属于计数资料行x2检验并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L2~4均有所提高,跟两组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改善更为显著,跟甲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药物副作用比较

乙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女性绝经后代谢疾病之一,骨质疏松对广大绝经期妇女带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尤其是骨质疏松后出现的骨折影响极大。妇女身心受到影响,痛苦程度加剧,在临床治疗时应注重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干预,以有效将骨折风险降到最低。当前治疗以骨转换逆转和骨流失量减少为标准。目前在绝经后进行钙剂补充虽有助于骨质疏松改善,且一定程度上对骨质疏松症所致骨痛和腰椎密度降低有效,但临床效果非常有限[4-6]。

阿仑膦酸钠为常见抗骨质疏松药物,其属于骨吸收抑制剂,其主要通过对骨细胞部位进行作用,对骨细胞活性加以抑制,以促进骨转换的降低,加速骨的形成,促进骨量提升[7-10]。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应在每天第一次进食前至少半小时使用,并用温开水送服,以免出现药物副作用和降低药效。且在使用前需对低钙血症进行纠正,服药期间需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11-12]。

雷洛昔芬属于雌激素,对雌激素作用组织有激动或拮抗活性,其同时也为骨吸收抑制剂,其通过跟雌激素受体高亲和度结合,并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促进不同组织间多种雌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研究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用雷洛昔芬治疗可以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具有骨矿盐密度和骨量增加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雷洛昔芬治疗时,需要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考虑,并考虑是否对患者乳腺组织、子宫、心血管产生危害[13]。

在应用时,将上述两种药物联用,具备协同作用,能够显著对骨吸收进行抑制,促进骨形成和骨量的增加,且有助于药物副作用的降低[14]。

本研究中甲组患者予以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雌激素治疗。连续用药24周,结果显示,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59%显著高于甲组的81.59%,提示联合用药在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和骨密度方面效果更佳。所有患者L2~4腰椎骨密度均有所上升,其中乙组L2~4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甲组,提示联合用药对腰椎骨密度提高作用更强,充分发挥了协同作用。另外,乙组药物副作用更少,提示联合用药可减少药物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福志.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40例[J].中国药业,2013,22(23):72-73.

[2]黄明炜,廖勇敢,李晓雯,等.联用补肾益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2(1):49-53,61.

[3]张力辉,周红,刘丽华,等.阿仑膦酸钠肠溶片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荟萃,2010,25(23):2088-2090.

[4]吴迎爽.吡格列酮对去卵巢大鼠IL-1β、IL-6、TNF-a的影响及与骨代谢关系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

[5]孙树凯,翟玉娥,赵鹏,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23(10):1652-1657.

[6]郑燕,朱小春,章振林,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雷洛昔芬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40-644.

[7]王珺,马婷婷,张一娜,等.抗骨质疏松药物预防绝经后妇女椎体及非椎体骨折:网络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4(4):648-656.

[8]崔莹,冯正平.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12(3):367-371.

[9]刘福志.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40例[J].中国药业,2013,22(23):72-73.

[10]李天清,雷伟,马真胜,等.狗脊提取物对去势大鼠抗骨质疏松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3(7):736-740.

[11]薛俊伟,尹宏.成骨细胞中非核效应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5,14(3):316-319,329.

[12]杨锋,崔学军,王拥军,等.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6(21):5943-5947.

[13]黄爱群,黎兆宏,陈伟达,等.某院2012年~2013年抗骨质疏松药的临床使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8(10):31,32.

[14]赵玉玺,张彬,湛梅圣,等.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BGP、TRACP表达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7(11):1302-1305.

论文作者:刘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探究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