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吕振辉

吕振辉

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脓肿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引流换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问、住院时问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应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很大。

关键词:粘贴式负压冲洗器;乳腺脓肿;临床应用

乳腺脓肿是由于乳汁积存造成导管扩张形成,由于哺乳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忽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会发生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一经确诊,必须采取外科手段排脓。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法创伤巨大,换药频繁,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疤痕,常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现代女性接受。如何减少创伤,加快愈合,尽量保持乳腺的完整美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临床课题。本院在为乳腺脓肿患者治疗时,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进行引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72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切开引流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6例,年龄20岁一35岁,平均28岁,均为一胎哺乳期妇女,分娩后5周内发病者42例,5周后发病者18例,发病至引流时间均在15 d内,平均9d,具体脓肿分布:单个脓肿患者50例,2个脓肿患者6例,3个脓肿患者4例,每个脓肿每天切开引流量平均为130 ml;观察组患者36例,年龄20 -35岁,平均28岁,均为一胎哺乳期妇女,分娩后5周内发病者42例,5周后发病者17例,发病至引流时间均在15 d内,平均9.3 d,具体脓肿分布:单个脓肿患者49例,2个脓肿患者7例,3个脓肿患者4例,每个脓肿每天切开引流量平均为130 ml。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仪器准备

以长约5cm、直径0.8cm多孔塑料管制成吸引头外套管,套管内插入直径0.4cm吸痰管制成双套管吸引头,直径0.2cm吸痰管为冲洗管,以粘贴式小口径造口袋制成吸引器外罩,将吸引头及冲洗管经造屡袋排出口伸入袋内,置于粘贴口附近,胶布封闭排出口,制成粘贴式负压冲吸器。

1.3方法

观察组术前B超明确脓肿部位及范围,以龙胆紫液标记脓肿最薄弱部位(常为波动感最强处中心)。患者平卧,局部麻醉,肌注布桂嗪100 ml,利用空针(长2为5.0 cm)对脓腔进行穿刺并对其深度加以判断,对所抽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之后展开药敏试验。自穿刺道将皮肤切开1 cm切口,利用止血钳对皮下组织予以钝性分离直至脓腔中,利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尽,用手指对脓腔问隔行钝性分开,促使脓腔充分敞开,利用生理盐水对脓腔进行冲洗,根据脓腔形状和大小将负压冲吸器1~2根冲洗管放到脓腔中,吸引头放至切口旁边,在切口上罩粘贴口使之构成密闭的空问,将吸痰管和负压相接,在负压吸引后脓腔瘪下。冲洗液从脓腔流出后由负压吸引并引向患者体外。对照组患者平卧,局部麻醉,肌注布桂噢100 mg,手术切开术前B超检查确定的脓肿范围及大概位置,常规做约5 cm的大切口,将脓腔间隔打开,并将其中的脓液清理干净,生理盐水冲洗后将浸润凡士林的纱布填塞在脓腔,应用干纱布包扎后完成手术。

1.4术后护理

所有患者均予回乳、全身应用抗菌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保持粘贴式负压冲洗器持续压力吸引,并应用浓度为0.9 %的氯化钠1500 ml和24万U的庆大霉素作为冲洗液经由冲洗管缓慢冲洗脓腔,注意观察并保持负压吸引的顺畅和脓腔的状态,不必换药,待水肿消失后可向后移出冲洗管,继续负压冲吸3d后,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如脓腔完全消失可去除负压,去除后切口2d左右即可愈合。对照组伤口每日盐水纱布或抗菌素纱布换药,患者病情稳定后有20例出院转门诊继续换药治疗。

1.5统计指标

统计二组病人伤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过程均顺利,所有患者全部治愈。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时,所有切口长度均为10mm左右的小切口。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乳腺脓肿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常由急性乳腺炎早期处理不当所致,也被称为乳汁淤积症。临床表现主要是乳内出现肿物,哺乳期患者如先前有乳腺增生症、炎症或肿瘤压迫等病史或在哺乳期哺乳习惯不良,都可造成乳腺一个腺叶的堵塞,进而形成乳汁积聚,导管扩张形成囊肿。脓肿一经确诊,必须手术切开排脓。传统的大切口开放式引流的治疗方法是将切口切至脓腔边缘,大量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由于哺乳期乳汁较多,加上脓液,使切口渗液较多,需每日一次甚至多次更换敷料,操作过程中病人疼痛明显。切口愈合缓慢,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疤痕,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患者接受。

近年来在微创技术小断发展下,超声引导下乳腺脓肿置管引流或问断抽吸冲洗已成为现阶段乳腺脓肿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诸多临床实践证实该术式有良好临床疗效。然而虽然这一术式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特别是乳腺脓肿过大者仍需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展开治疗。在过去乳腺脓肿临床治疗中,大切口切开引流术是常用术式,但常会给患者造成过大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复杂伤口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可促进人慢性创而血管生成,有利组织愈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促进组织愈合:负压吸引主动去除了组织中水肿的液体,降低了小血管压力,改善血流,从而改善了组织的氧供和营养供应,促进机体愈合。在负压吸引条件下,肉芽组织的形成速度较平常增加。负压的机械性刺激对细胞增生和小血管的形成也有进作用。高氧供环境对中性粒细胞灭杀细菌的过程十分有利。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训一学意义(P<0.05),这些优点间接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4、结语

总之,粘贴式负压冲吸器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操作理念,在保证引流的彻底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脓肿切开引流带来的创伤,保全了乳腺的完整与美观。可加快切口愈合缩短,减少换药次数,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控制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正文,王玉明,高迎飞,等.乳腺脓肿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22例疗效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317-1318.

[2]陈少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严重乳糜屡1例.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1):1136.

论文作者:吕振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吕振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