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视野与他们的愿景--论加拿大初中教材“文明模式II”的阅读与翻译_世界历史论文

我们的视野与他们的愿景--论加拿大初中教材“文明模式II”的阅读与翻译_世界历史论文

我们的视野与他们的眼光——有感于读译加拿大初中教材《文明的格局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他们的论文,加拿大论文,格局论文,视野论文,眼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有幸获借到一本加拿大原版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文明的格局Ⅱ》(the patterns of civilizationⅡ),作者是Burton F·Beers,由加拿大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出版。拜读兼翻译之后,受益匪浅,因而将之与我区现在使用的上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与社会》作了一些对比,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文明的格局Ⅱ》介绍的是世界近现代史(world’s modern history),而其具体时间的划分和中国的习惯说法不同。本书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革命时代;第二单元:工业时代的曙光;第三单元:帝国主义时代;第四单元:今天的世界。各个单元的时间段有所交叉,但自成体系。这种划分显然没有明确的近现代之分,正如英文的modern一词涵盖近代、现代之义。这种划分倒也让我们受到启发,即不要太着重这个界限、那个标志。事实上,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可能是哪一年、哪一天完全实现突破和飞跃。正如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文明的发展应该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何必非要找一个分界点?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每一个进步的过程。本书立足于文明,所展现的是人类在从十六世纪初到现在约五百年时间内发生的文明演进和社会进步,而不仅仅是政治制度、战争革命。显然,这更像一本文明史。这样的选编还是有助于展现全面的历史内容,适合教与学。

加拿大本来就是一个近代才兴起的欧美国家,他们眼中的历史与文明自然是以欧美为中心的。但是,他们也没有太狭隘,《文明的格局Ⅱ》以尽量包容的姿态来呈现西方人眼中的欧美文明和其他文明。书中谈及的其他文明形态仍是其文明格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个单元的内容概要大体如下:

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了十六世纪初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欧美革命。其中有英国革命的翔实背景,可追溯到十六世纪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学说;还有美国独立战争的缘由,引出了英国在美洲殖民的一段历史;还有法国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一直延续到拿破仑时代之后的第二阶段和十九世纪欧洲浪潮般的革命风暴以及南美洲的独立战争。

第二单元讲述的是十八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这既是人类生产力的飞跃,也是人类迈进更高文明的时代;十九世纪接二连三的改革和统一、民族独立运动反映了这个巨变时代的不同国家、民族想跟随工业文明日益强大的夙愿;那些伴随而生的各种现代思潮和科技成就是这个时代的骄傲。

第三单元讲述的是在工业文明笼罩和殖民体系控制下的亚非拉地区。当然,西方人或欧美人是不会太过于承认赤裸裸地殖民、侵略和扩张等残酷的字眼。但他们也承认“帝国主义时代”就是建立在欧美国家对弱小地区的“影响”之上的,近现代西方文明的辉煌离不开广大非洲、亚洲和拉美国家的“支持”。可贵的是,他们也毫不隐讳地谈及了各地的有关历史和西方国家与当地文明的交往。这种交往是一种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的改造,而弱势文明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四单元讲述的是人类进入“二战”后新时代的全球文明。现代世界,科技、资源、文化等文明的动力正以全球姿态成为世界进步的主题。本单元简明地介绍了新科技革命、未来资源和新的文化特点。

笔者正好执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所讲授的内容也正好是世界历史与社会(包括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课改下的综合课程显然不同于以前比较生硬教条的旧课本。首先,历史的内容不再仅仅是政治史。现在的课本更加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一点上倒是与加拿大教材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教材的编排不仅仅按照时间顺序。在第一单元“古代世界”中,学生既纵向地了解了人类走向农耕文明,也横向地知晓了四大文明、欧洲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第安文明。在第二、三单元的近现代历史部分,学生将学习到人类如何走向工业文明、世界格局的几番变迁、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思想文化的与时俱进。纵向的历史知识与横向的社会知识结合,是本学科综合课程的最大特色。可以说,上教版《世界历史与社会》教材是十分符合课改理念的:既让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也感受到了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学习内容的更新,又有学习方法的改进;既不乏历史学科能力的初步培养,也不缺公民教育的情感熏陶。

通观我们现用的这本上教版《世界历史与社会》教材,并将此与《文明的格局Ⅱ》一书相比,我认为两者之间有同有异。相同的是两本教材都把握了文明这一历史发展的主线,将散乱的历史事件放在文明的格局中进行阐释。《文明的格局Ⅱ》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文明展开,从工业文明的开端讲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世界历史与社会》则将人类文明分为三个时期,明显的时代划分并不影响三个时期人类文明的衔接和更替。

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加拿大毕竟是西方国家,因而在他们眼中,世界历史应当以欧美世界为主;而中国上教版也是以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历史为主的。作为欧美文明的一员来谈世界文明和作为欧美文明的旁观者来谈世界文明自然是有许多差异的。《文明的格局Ⅱ》重点讲述的是工业文明形成和发展之初的那段历史,浓墨重彩地介绍了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于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发生的那些战争、冲突、变化则鲜有提及,只是在最后介绍当代科技文化时一笔带过。我们的《历史与社会》略古代、重近现代,颇有薄古厚今的意味。

其次,知识点的分类和重心不同。传统教学往往把历史时间、人物和事件本身作为最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课改之后我们还是难以避免地侧重这些知识点的识记。而加拿大将地理方位、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作为教学重点。例如,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美洲殖民地的革命》要求识记:邮票法案、波士顿倾茶事件、托马斯·杰弗逊、乔治·华盛顿、联邦法案等知识点;另外要求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航海条例是如何帮助殖民地的。

2.那些从东印度群岛进口糖蜜的人对新英格兰商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为什么殖民者不愿意向英国缴税?

4.列举三个美国战胜英国的有利因素。

5.为什么宪法草案建立了一个三权分立体系?

第三,课文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我们的教材虽然在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感方面有所加强,但是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内容的逻辑性不强,所以有时候学生对阅读教材不仅没兴趣,而且还不容易理解。正是因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不紧密和历史事件的割裂使得学生不爱学历史,认为历史难学。另外,这套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较少,设计的问题和活动有些也缺少可行性,这样的教材不方便教师进行整合教学。而《文明的格局Ⅱ》是以学生阅读和老师指导为主的。老师的指导是在学生了解知识的基础上的提升和整合,所以,课文内容的编写充分考虑学生阅读后的理解。例如,第二单元讲“俄国农奴制改革”时,课本依照以下五个步骤层层设问,然后逐渐释疑,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1.农奴制的效率如何低下?

2.为什么尼古拉斯一世认为要加强独裁政治?

3.什么使得亚历山大二世确信要解放农奴?

4.工业革命对俄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5.尼古拉斯二世如何应对1905年的革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两套教材各有所长,如何在比较中思考,在研究中收获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本土意识很强的文科素养课,教材的差异是必然的。但若能在本土研究和改革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经验,取长补短,则有益于加快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实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功能。

标签:;  ;  ;  ;  

我们的视野与他们的愿景--论加拿大初中教材“文明模式II”的阅读与翻译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