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提高民主生活质量的长效机制_民主生活会制度论文

努力构建提高民主生活质量的长效机制_民主生活会制度论文

努力构建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长效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效机制论文,民主生活会论文,努力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要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必须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构建起一整套环环相扣、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

一、健全引导机制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正确,才有行动上的主动自觉。要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首先要确保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

1.坚持经常性教育引导。要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党的组织生活原则、民主生活会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等党内有关条例制度和党纪法规,并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2.坚持一把手表率引导。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真正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当好“总导演”。坚持做到会前多沟通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确定会议议题;会中适时调控“火候”,准确把握方向;会后认真抓好整改,确保措施落实。并且要努力做到带头抓、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听、带头帮、带头改,用自己的率先垂范带动、引导和影响班子其他成员,创造一种畅所欲言、坦诚相见的健康和谐环境,使大家在思想上共振、感情上共鸣、行动上共进,真正达到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目的。

3.坚持典型示范引导。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精心培育、总结推介民主生活会会风正、效果好的各类典型,充分运用典型示范激励,促进会议质量的提高。要组织开展“学典型、找差距、促提高”活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民主生活会的自觉性和内驱力。

二、规范运行机制

民主生活会制度作为党内民主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必须体现其规范性和严肃性。要按照要求抓好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十七个环节的工作,以每个环节的高质量确保每个阶段的高质量,以每个阶段的高质量确保整个民主生活会的高质量。

1.会前准备要充分。民主生活会前要做好六个准备。一是结合实际,确定会议议题。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党委(组)学习、工作、思想等实际,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民主生活会的中心议题。所确定的议题必须是党内外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或者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二是改进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委托纪检、组织等相关部门,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开展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进行归类,向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如实、及时地反馈。三是会前“告示”,真诚交心通气。将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日期、议题和要求提前七天通知各成员,使他们心中有数,早做发言准备。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要广泛进行交心谈心,进而消除误解,增进共识,扫清障碍,为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创造良好氛围。四是自我剖析,撰写发言材料。班子成员要深刻剖析,撰写好有内容、有深度的会议发言材料或提纲。发言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上次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初步整改方案,以及对领导班子集体和班子其他成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五是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提前十天主动向上级党组织进行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除按规定必须报告的外,还包括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上次民主生活会的整改效果、本次民主生活会的准备情况、本次民主生活会的议题和时间。六是组织学习,做好思想准备。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有关重要理论,进行党性教育,为高标准召开民主生活会奠定思想基础。

2.会中“交锋”要严肃。民主生活会的重点环节是要组织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也是检验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关键。在开展自我批评时,班子每个成员必须严于解剖自己,不护短、不遮丑,重点就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廉洁自律、遵守纪律和岗位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深挖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在开展相互批评时,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无限上纲。要敢于坚持原则,打破情面观念,指出实质性问题,一针见血地分析原因和危害,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善于见微知著;既不放过原则问题,又不追究细枝末节。

3.会后整改要落实。民主生活会后关键要落实好整改措施。一是推行评议制。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上门征询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整改措施进行评议,并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整改措施。二是推行承诺制。向社会公开整改的具体问题、整改时间、整改措施及整改目标,向群众作出承诺,并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推行责任制。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整改工作责任制。对落实整改措施不力、整改效果得不到群众认可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层层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创新管理机制

少数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不力、管理不严。创新管理机制,就是建立上级党组织对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管理、把关、考核和评价制度。要在继续坚持会议记录调阅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已形成的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和坚持以下三项制度。

1.建立会议指导制度。在指导主体上,要注重规范性。应明确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召开民主生活会,由上级党的委员会派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指导;党和国家机关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由分管领导参加、指导。如,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由市委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指导;县直单位党委(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由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指导。在指导内容上,要注重针对性。坚持一般指导和重点指导相结合,既要搞好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的普遍指导,又要针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动态、民主生活会进展状况、工作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工作措施,搞好重点指导。在指导方式上,要注重有效性。上级党组织要指派专人参加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行现场指导;要认真总结、推介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好经验、好做法,让下级党组织学有榜样,进行典型指导;要超前预测民主生活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对策,以文件或通报的形式印发下去,进行超前指导。

2.建立审核评估制度。上级党组织要对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集体审核评估,坚持“四不开四重开”原则,即会前征求意见不广泛的不开、会议主题不明确的不开、发言材料准备不充分的不开、交心谈心不深入的不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深入的重开、问题找得不准的重开、整改措施不具体的重开、整改责任不明确的重开,以此严把会议质量关。

3.建立考核问责制度。制定和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确定考核指标,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地量化。每年由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的一项重要依据。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当年不得评优评先,并要追究一把手和相关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连续两年民主生活会质量不过关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

四、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重要保证。要从扩大监督主体、拓宽监督范围、创新监督方式着力,发挥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督作用,为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1.扩大监督主体。实行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相结合,进行立体监督。要严格上级党组织的监督责任,凡因上级监督不力导致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出现问题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增强班子内部的监督意识,一把手要增强“主角”意识,敢抓敢管;班子成员要增强责任意识,搞好互相监督。要落实广大群众、普通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等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群众监督的地位。

2.拓宽监督范围。实行会前监督、会中监督、会后监督相结合,进行全程监督。会前监督主要是广泛征求意见,让干部群众揭摆问题;会中监督主要是看问题是否找得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否深入、整改措施是否具体可行;会后监督主要是看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实、整改效果是否明显。

3.创新监督形式。一是会议旁听监督。适当选举、邀请部分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等列席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监督参会人员的发言情况,并对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质效评议监督。由上级纪检和组织部门组织党员群众从“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对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民主生活会,责令重开。三是公示通报监督。采取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公示、宣传栏公示等形式,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基本情况、查找出来的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效果等适合公开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群众监督。

标签:;  ;  ;  ;  ;  ;  

努力构建提高民主生活质量的长效机制_民主生活会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