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的探讨论文_李文波

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的探讨论文_李文波

国网四川射洪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遂宁 629001

摘要:本文的研究内容为明确现代配电网运检自动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情况以及现代配电网运检自动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相应的策略,进而提高我国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得知,提高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水平可以从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实行动态化常态管理机制、实行全员自动化管理模式、改进电力系统各个设备四个方面入手。希望本文研究对我国相关电网工作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管理意识

前言: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需要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在落实现代电力生产技术的同时,确保自动化管理的实际效果和管理规范性。电力企业在配电运检工作中实行自动化控制管理能够加速电力企业生产目标的实现,让电力企业的运检管理水平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基于此,本文研究对提高我国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配电网运检自动化管理发展概述

现代配电网的自动化管理发展是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发展重点,配电运检是电力企业与用户实现有效连接的重要工作,也是电力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与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配电自动化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馈线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利用自动化开关设备间的相互配合,为故障供电地区及健全地区恢复供电。第二阶段,配电自动化系统,该系统是以馈线单元、通信网络、后台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设的实施应用系统,能够兼容正常情况监控以及故障处理两种功能。第三阶段,配电管理系统,该系统结合配电GIS、OMS、TCM、WMS,结合侧负荷管理系统,支持配网调度、运行、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以某电力公司为例,目前主要发展方向为配电运检自动化试点建设工程,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高新开发区以部分区域开展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系统,并且在今年年底计划在老城区实现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其中上线运行的配电终端设备数量已经接近1200台,在此基础上,计划2016年底在中心城区的10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行“三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对420回10kV配电线路进行自动化配电运检线路改造,该计划最终会生成105回“三双”线路环。

二、现代配电网运检自动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员工受到传统配电运检管理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目前配电运检工作人员在自动化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是相对较低的[1]。员工受限于传统配电运检思想的束缚,在自动化管理意识及管理技术水平方面没有跟随配电运检自动化发展进程而转变,导致现代配电运检工作缺乏技术性和专业性。配电运检工作缺乏技术性和专业性就会导致自动化管理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在目前的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并且工作中缺乏对相应工作技能的运用,应对突发配电故障问题的能力也较差,员工水平的不足很有可能会忽略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问题,导致部分严重缺陷不能及时检测出来,进而造成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系统瘫痪,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企业自动化管理机制不完善

企业自动化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是限制我国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首先电力企业对自动化管理缺乏相应的认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机制没有的与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各项问题一一对应,相关的工作措施也不具体,工作人员也很难落实到位。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周期较长的工作,而目前企业自动化管理机制缺少长期的监督控制机制,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让配电运检整体的管理效果和有效性很难得到提升[2]。另外,自动化控制的工作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相符也是企业自动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的主要体现,自动化管理机制很难有效落实到基层工作当中,并且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制度对工作区域的划分也比较模糊,最终影响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三)企业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模式滞后

现代电力企业在配电运检工作上的自动化管理模式存在滞后问题,配电系统出现问题时,并没有发挥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电力故障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导致电力故障的检修出现滞后,延迟电力恢复时间。电力配电运检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该工作需要电力企业多个部门进行配合,而在现有的自动化管理模式中缺乏关于跨部门合作的相关规定,导致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工作效率及质量低下,进而导致配电运检整体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效率质量低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电力系统设备智能化水平低

电力系统中支持电力运输的设备都是大型电力设备,而这些设备往往运行的年限较长,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进行过更新升级,这部分设备的运行效率已经不能支持配网自动化运行,并且由于现有运行效率的不达标,导致电力系统经常在良好运行状态下出现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三、现代配电网运检自动化管理的实行策略

(一)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配电运检的工作相比其他电力管理行业具有更高的执行难度。因为配电运检需要掌控整个电力配送工程的运检周期,这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自动化管理的意识,才能应对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的各方面需求。并且,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面对管理工作时不拖沓,工作态度负责到底,可以针对各种情况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在我国电力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加需要一批这样具有极高综合素质的自动化配电运检管理人才。而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教育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应该联合起来,培养出电力企业真正需要的高水平配电运检人才。电力企业应为配电运检工作人员提供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的相关培训,尤其注重加强工作人员对各项设备自动化管理技术的掌握水平以及对自动化管理的意识加强,保证每位在岗人员的综合素质足够应对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中的各项问题。

(二)实行动态化常态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水平,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应具体分析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措施,保证自动化管理机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在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配电运检工作实际价值,这就需要强化自动化管理机制的控制结构和目的性,为配电运检工作提供完善的管理策略,进而实现自动化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只有确保配电运检工作能够贴合具体的工作区域和计划,才能使自动化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展开[3]。针对此,电力企业可建立一套动态化常态管理机制,在优化自动化管理业务流程的同时,确保自动化控制管理体制能够与电力企业配电运检工作相互适应。

(三)实行全员自动化管理模式

针对电力企业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模式滞后的问题,电力企业可借鉴国外电力企业的全员自动化管理模式。全员自动化管理模式指的是建立配电运检相关部门的统一工作机制,将多个部门融合成为一个大部门,对配电运检整体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强调各岗位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抛弃部门之间原有的工作机制,进而提高部门间工作衔接的效率和质量。实行全员自动化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故障的抢修效率,并且维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促进配电运检的自动化发展,进而提高电力企业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水平。

(四)改进电力系统各个设备

应对电力系统中各个电力运行控制设备进行改进和升级,并对部分已经淘汰的设备进行回收。工作人员在运检过程中也应时刻检查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加强对其运行效率方面的监察,促使电力设备的使用年限得到有效延长,针对运行效率不达标的设备应及时上报,由供电公司上层统一安排设备的改进和升级。

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为现代配电网运检自动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企业自动化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模式滞后、电力系统设备运行效率低下。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实行策略: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实行动态化常态管理机制、实行全员自动化管理模式、改进电力系统各个设备。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应加强配电运检自动化项目的运行实效性,保证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能够符合实际工作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丰言.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研究[J].通讯世界,2017,26(22):61.

[2]胡跃云.研究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运检管理[J].通讯世界,2017,17(18):194-195.

[3]向丹.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其原因与运检管理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2(25):43.

论文作者:李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的探讨论文_李文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