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家乡家际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家乡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性学习具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内涵,从广义来说,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从狭义来说,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般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我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此种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地理教师指导下,根据所学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选取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书本之外的地理知识,并把这种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这里主要介绍有关高中《地理(下册)》“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这一单元的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如下:
第一步,知识储备。面对本县工业生产现状,反思30年来本县工业布局的合理性,从而提出研究课题——汉寿县工业生产发展困境和县域工业布局合理性思考。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学完本单元的全部基础知识,并且熟练掌握“工业生产活动”、“工业的区位选择”、“企业的空间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等基础知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思考我县工业生产布局的现状,激发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上述研究课题。
第二步,背景知识介绍。上述课题一旦由学生提出,得到教师首肯后,教师应在全班公开介绍,特别是要公开介绍选题的经过,然后还要重点介绍研究此课题的背景知识。我重点介绍了我县20世纪70年代时片面强调水运重要性,把近20个工厂选址在距县城东面40多千米的蒋家嘴镇,将其作为我县的一个工业小区这一背景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①20世纪70年代我县蒋家嘴镇地处沅江和洞庭湖交通运输干道上,水运便利是其有利因素,然而远离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呢?②这一工业小区随着20世纪80年代水运衰落而逐步衰落,然而我县公路运输却迅速崛起,如果这一工业区布局在县城西南15千米处的太子庙镇是否显得更合理呢?(因为该镇位于319国道和S205省道以及长常高速公路交汇处,石长铁路穿镇而过,其交通枢纽优势日益显现。)③困扰当时决策层未能选址太子庙镇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即太子庙镇缺水,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假如70年代不在蒋家嘴镇与洞庭湖相连的南湖围湖造田,再扩建位于县城与太子庙镇之间、距太子庙镇仅5千米之遥的清水坝水库,水源问题不就解决了吗?④我县80年代又先后把近20个工厂选建在一个新的工业小区,把位于城北1千米处的杨旗嘴镇,以图县城向北发展,由于且城以北的围堤湖经过围湖造田,县城已北距沅江干道15千米,为什么再次犯工业布局同样的错误?
第三步,学生调查研究,搜集有关资料。我积极鼓动学生利用父母工作关系和课余时间,行后走访县经委、县财委等单位,搜集有关课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分析、综合等,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讨论,努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步,在学生占有资料、研习资料、书本知识和上述背景知识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开一次以此课题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用演讲的形式报告自己研究所得。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反思汉寿县30年来的工业布局”小论文,分析我县20世纪70年代蒋家嘴镇工业小区布局、80年代杨旗镇工业小区布局以及90年代随着全国“开发区热”而建设的太子庙镇经济开发区的失误后,设想如果30年来三次县域工业布局能够经过科学论证,集中精力布局在且城与太子庙之间,也许今天我们的县域经济会更加活跃,更具发展潜力,论文中还提出了工业布局相对集中,企业之间互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思想,须知这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最后一步,用一节课将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将学生所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及行为,特别是创新意识给予充分肯定,热情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