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探析论文

时代新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探析论文

时代新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探析

李 斌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既是新时代青年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体现。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个人品德在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具体表现,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坚持“四德并举”,才能真正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时代新人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

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国家在大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三德”建设拓展为“四德”建设,首次明确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四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衰成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则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的广大青年是否走得正、行得远。“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人才既是新时代青年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时代新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个人品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具体表现于社会、职业和家庭之中,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正是个人品德在特定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外在表现。梁启超曾说:“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外,则公私之名立焉。”[4]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将社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内化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断内省修为,最终成为行为自觉并将个人品德具体外化于实践活动的过程。从发展过程来看,个人品德是按照特定的社会道德要求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各时代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道德要求。“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品德修养提出的具体要求。从相互关系分析,个人品德不是孤立发展形成的,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同社会、职业和家庭层面紧密联系,在个人品德修养提升的同时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的品德也随之相应提升,一方面,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基所在,是其他“三德”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职业和家庭中的道德行为则是个人品德的集体表现,而个人品德的水平也直观地反映出整个社会公共道德水平。因此,要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有效地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首先要把握好时代新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关系。

社会公德是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个人品德在公共生活的具体体现,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和平友好交往的重要先决条件,具有维持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重要作用。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道德水平的直观反映,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个人品德的好坏决定着这个国家、社会和民族道德水平的高低。陶行知曾说过:“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要本。”[5]雷锋同志是一名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没有万贯家财,但是他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以及为他人、集体和社会奉献自我的精神,如今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传承和发扬下去,“雷锋精神”也依然值得广大新时代青年人学习和践行。而有些“老虎”、“苍蝇”和“狐狸”自身心术不正,哪怕位高权重,表面上伪装的再好也难掩其品德败坏的本质,终究会被法律所制裁,留下千古骂名被社会和人民所唾弃。因此,个人品德提升是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前提和基础,要想建设良好的社会公德,首先要抓好个人品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特定职业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具有本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和原则。正是因为有着无数个分布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辛勤奋斗的职业工作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因此,职业道德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恩格斯指出:“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6]每个人都是以一定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如为民族育人才的教师、为人民除病痛的医生、为国家探未知的科学家以及为社会和谐稳定、繁荣昌盛而默默奉献又籍籍无名的广大基层建设工作者等都有着各自职业工作相应的道德准则。我们常说为师者须以德为先,从医者应医德仁心,究其根本而言这些都是职业道德在不同行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职业道德水平也不因职业岗位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真正影响职业道德的关键因素是个人。“铁人”王进喜,“改革先锋”郭明义等道德模范他们的先进称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的现实写照,这也正体现出他们个人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优良品德。新时代青年人只有秉承“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才能真正成为伟大事业的推动者,伟大梦想的筑梦人。

蒋曹清 男,1973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博士,现为广西财经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形式化方法,程序分析,数据挖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关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可用之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建设发展是否后继有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持续向前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坚持“四德并举”,全面加强新时代青年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大部分学生还在单纯依靠背诵的方式学习文化这部分的知识,而不会选择理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充满被动性,他们更加倾向于把课后所有学习时间放在背诵之前所画的知识点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这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在课后习题和日常考试中,在面对源于知识却又高于知识且变化多端的选择题、材料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成绩下降。有一些高中生普遍缺乏文化参与的热情,故而难以在实践中运用、检验所学知识。

二、坚持“四德并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着力点

家庭美德是指个人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家庭成员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应当履行的责任义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清代刘蓉在其所著《习惯说》中写道:“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只有先将小家建设好才能推动国家的建设发展。家庭的幸福美满是在国家繁荣富强、和谐稳定的基础之上实现的,而良好的家风家教会辐射到整个社会,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得一个国家内部呈现一片祥和、团结友善的景象。而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揭示了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个人品德是家庭幸福美满的前提条件,而优良的家风家教则会促进个人品德素养的提升,两者同向并进,不可分离,家庭美德建设也是促进个人品德建设关键因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道德应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从而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优良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动力之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规范个人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快节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职业道德一定程度上也能调节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紧张而复杂的关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有助于个体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能激发个体为集体和社会奉献自我的精神,避免发生“公报私仇”、“以公谋私”等现象;另一方面,个体在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的过程中,职业观念、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作风等方面也会相应提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社会公德建设是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关键所在。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计划,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实现社会公德的提升。首先,应当牢牢把握正确思想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引领广大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打好道德建设的基础;其次,充分发挥道德教育资源,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汲取精华,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活动,引导新时代青年人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私德与公德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意识,提高公德素养,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家庭美德建设是营造良好家风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因素。家庭是个人的避风港,也是个人最强大的后盾,同时,家庭也是联系社会和个人的桥梁,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美满的家庭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美德也能对社会道德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明有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一方面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结合新时代发展变化,推动家庭美德的新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树立优秀榜样,用先进家庭、文明家庭等现实案例引导整个社会共同建设良好家风文化,从而促进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的全面提升。

基于增加资源数量,提高资源质量,改善资源功能的逻辑,推动矿业供给侧改革。由煤、铁等大宗矿产的开采向稀土、钨、锂等新兴战略性、高技术矿产资源开采转变,将共伴生稀土矿、钨矿等纳入总量控制指标管理。推动非煤能源如天然气、地热、页岩气、煤层气等相对环保型资源的开发使用,优化资源使用结构。

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有好公民的品德,只有这样的城邦才能成为最优良的城邦。”[6]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而人民群众的道德品质对他们所创造出的事物其优劣属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之不懈奋斗,而把握好新时代青年人的个人品德建设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工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建设重在基础,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既关系到个人的全面成长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地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新时代青年人不断在实践中锤炼高尚品格,磨炼意志品质,方可真正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155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4]粱启超.饮冰室合集(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9:12.

[5]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724.

[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项目“‘时代新人’个人品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CX18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斌(1994-),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  ;  ;  

时代新人个人品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