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校德育特点分析_社会教育论文

国外学校德育特点分析_社会教育论文

国外学校德育课的特点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德育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把德育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有些人以为,在国外,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里不重视德育,视德育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事实是,近些年来,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表现出对学校德育改革的迫切心情,社会也强烈呼吁加强学校德育,普遍要求把改革和加强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日本在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在知识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育质量,特别是德育质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很多青少年不上学而在社会上游荡,悲观失望、吸毒、犯罪现象日益增多,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由于在教育改革中过分强调以知识为中心,学校成了非人格化的机构,198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其发表的教育改革报告中提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在《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的健康成长。”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他的《重视优等教育》一文中也强调,学校不能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英国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主席大卫·柏斯卡说:“学校不能与道德相脱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无不以鲜明的态度主张在学校里对其事业的继承人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以维护本阶级统治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就各国重视德育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无论是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把下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真正重视起来。

二、在德育内容上,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需要

尽管世界各国学校的德育课程叫法不一,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课程和决定课程内容的。美国、香港称为“公民教育”,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称为“政治教育”,西班牙称为“共处之道的教育”,日本称为“社会科”。虽然各国所设德育课的名称不一样,但目的是一个,那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理想社会,使青少年关心国家,认同社会,以国家利益为大前提,积极负责地参与社会事务。

西方很多国家把宗教的教义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作为个人品德形成完善发展的环节。如基督教教义要求人们对他人要同情、信任、宽宏大量、友善和关心,提倡谦逊、正直、真诚和善良。西方的德育内容也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纪律教育、集体意识教育和劳动教育。香港地区的中等学校德育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教育,重点论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是个人品德教育,着重讲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三是政公科,其宗旨是加强青少年一代的政治意识,培养议政的思考能力。香港教育署1981年颁布的《学校德育指引》中指出:“公民教育是一种既将个人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又能促进个人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教育”。学校的责任在于“增进青少年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技能,使他们成为有理性的、富有政治觉悟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并能在政治、社会变迁过程中作出建设性的贡献。”香港的公民教育特别注重培养三种思想意识:一是容忍意识,就是尊重和宽容社会上的不同意见、信仰、志趣和价值观;二是妥协意识,就是善于采用妥协的方式去解决社会上的争端和矛盾,其中包括家庭和学校及工作单位的争端和矛盾;三是开放意识,就是愿意因新的证据而改变个人态度和价值观。香港政府为了维护其经济上的繁荣发展和政治上的稳定,着力创造协调、融洽、宽松的气氛和环境,弘扬相互尊重,是符合香港社会实际需要的。

由于各国和地区的政治地区不同,德育课程的内容有很大差异性,但他们的教材内容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贴进学生生活;教材风格、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写法上从学生特点出发,不强调理论系统化而注重实际行为的养成和操作,理论通俗浅显,衔接合理等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国外德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1.提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进行德育没有理性是不行的,只有在理性的规范指导下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品行;但没有情感的理性教育也难以实现道德的内化,只有形成学生的内在情感,才能将学生学到的理论转化为感性和行为。

2.教师讲授是德育的基本方法。目前国外在实施德育中仍把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德育知识作为基本方法,但他们的方法较为灵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和教师对话,向教师提问和发表异议。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让学生背诵理论,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3.注重德育实践,广泛采用活动教育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大力提倡活动教学法。每讲完一部分内容,都围绕教学内容配以规定的活动内容;并列出课程表,规定课时,如举行讨论会、报告会、辩论会、检讨会、尊师会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给评分,并做为总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情感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外部教育产生内化作用。

4.开展校外活动。国外不少国家注意不断开拓德育新领域,十分注意开展符合教学内容和社会对人才规格需要的校外活动。如匈牙利制订了《校外、课外道德教育活动计划》,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展览会、演讲会、读书会、社会调查和各种比赛。

5.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品德。国外教育家认为,劳动可以培养学生为社会、为国家的献身精神,也会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修理校园劳动、公益劳动、助人劳动和家庭劳动。日本还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进行“土留学”活动,通过艰苦劳动磨炼学生的意志。

标签:;  ;  ;  ;  

国外学校德育特点分析_社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