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直通车论文_邱璇华

教育直通车论文_邱璇华

(汕头市潮阳区大坑初级中学,515159)

摘要:教育无定论是大家所认可的,但作为教育者需要把握住教育的基本作为,并摸索出个人本色的教育方式。本文以行车的过程喻教育的过程,形象的以赏识为起跑线,以惩罚为休息站,以人为本直达终点站,结合真实例子,浅谈教育的基本模式,隐含教育育人的真谛。

关键词:教育;直通;教育方式

教育乃是育人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正道出了教育工作的复杂艰辛与重要,如何教育学生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从事教育工作中,我坚信地搭上了这趟列车:

一、教育从赏识开始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近年来有关爱教育的内容层出不穷。很多教师明白:“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但有时教师也苦恼爱上他还真不容易,试想:假如你碰到一学生大错偶现,小错不断,天天给你惹麻烦,这样的学生你爱得起吗?爱不起!但你不能放弃,放弃等于你承认你的失败,你要坚信现实中确实有《丑小鸭》的美丽故事,这种美好愿望的实现就从赏识开始吧!

可以这么说,当前的教育中无效教育比比皆是,教师教书不能不说不认真,对德育工作不能不说不重视,然而收效甚微。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要么漠然视之,要么内心产生反感的情绪,有些甚至直接跟老师对抗。在这种状况下,要学生愿意学,乐学,谈何容易。我们必须记住:使庄稼满意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使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使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许学会赏识,正是打开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班里张雷同学,科任老师给予评价是:没才没德没长相,一无可取。确实如此;一者张雷学习成绩低下,经常倒数第一:二者课堂交头接耳是时常发生,课后以大欺小是家常便饭,再者外表也不甚讨人喜欢,说句不委婉的话“聚缺点于一身之有余而不过”。但作为班主任我明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你的教育工作注定失败。为了转化这丑小鸭必须先让他懂得自信、自爱、爱人。赏识便是工作的起点,于是每天我睁大眼睛去捕捉他白天鹅的优点,并把放大的优点挂在嘴边,如穿着整齐就夸他衣着得体,上学来得早就夸他时间观念强了;作业比上次整洁了,听课比往常专注了……在日复一日的夸奖中,真发现这学生优点多了,纪律性强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关心集体了,懂得替别人着想了。面对学生的转变,你不能不领悟到: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而且他们天性中强烈地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别人肯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赏识,这样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赏识是鼓励学生前进的明灯,信任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赏识的语言。

二、中途惩罚不可少

提倡“赏识”教育,但并非全盘否定惩罚。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应该说是教育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通常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想要惩罚学生时,总是想着怎样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或心理受到负面的刺激,往往把惩罚变成伤害学生自尊心,伤害学生身体的行为,这是极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惩罚美丽动人起来,让学生欣然地接受,潜移默化中变成激发学生向上的力量,让惩罚变成一缕宜人的春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仙涯和尚在博多任主持时,由于他名声很大,寺中僧徒甚多,其中有一个名叫湛元的弟子,在化缘时结识了一个富家子弟。在富家子弟的引诱下,湛元开始随他偷偷地出入花街柳巷,常常是深夜爬墙出去,天快亮方回。时间久了,他的事很快就在寺内僧众间传开了,仙涯和尚也有所觉察。一天,一个僧人来揭发湛元,并说按规应该将其逐出山门。又是一个雪花飘飘的冬夜,寺门早早地关闭了。湛元便悄悄地拿了一个木桶垫脚跳过墙又找那富家子弟去了,仙涯知道后,就把那个木桶移开,自己就在放桶的地方坐禅。雪花一片片地落在仙涯的身上,寒气侵袭着他的筋骨,但他一动也不动。拂晓时分,湛元回来了,他用脚踩在原来放桶的地方,发现踩的东西软绵绵的,跳下来借着雪光一看,原来是师傅,不觉大吃一惊,心中充满愧意,仙涯摆了摆手说:“清晨天气很冷,小心着凉,快点回屋睡觉暖暖身子吧。”说罢,抖了抖身上的积雪,没事似的回方丈室去了。后来,湛元再没做过出格的事。

在教育中你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班级考勤分数因学生贪睡迟到被扣分了,学生在课堂上偷偷地做手工品……这时你可以来点惩罚,但前者你可以采用将功补过的办法,让他做好事弥补。后者你可以采用扬长避短的办法,让他独立完成一件自主创新的手艺品来装饰教室……

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主次分明意识,只要教师多一点理智的教导,把教育化作阳光的事业,把惩罚变成春风,那么,教育者就会在受教育心灵的原野上看到遍开的鲜花,并将从那里收获甜美的果实。

三、终点站以人为本

新课程观要求德育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前那种在教育工作中“只见物的异化现象”,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和根本的归宿。作为教育者应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只要能让学生正面发展,我们可以撒谎,那是善意的谎言;只要能维护学生的自尊自强,我们可以选择沉默,那是无声胜有声……

记得那是期中考的最后一科,我发现班上的学生陈佳正四处张望,神情紧张地把一张纸条压在卷子下面。接着她小心翼翼的抄着,脸上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好像胜利正向她招手,直觉告诉我---她在作弊。当我出奇不意地把手按在她卷子上面时,我看到一张因极度恐慌而扭曲变形的脸,她的身体颤抖着,双手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笔,用近乎哀求的目光怔怔地看着我。一刹间,理智告诉我假如按学校的要求将纸条与试卷收起并交与教导处等待广播里点名批评的话,眼前这个胆怯的女生以后就没法在学校抬头做人了。灵机一动,我将卷子和纸条一起拿起来,装着看看她答得如何的样子,并迅速将纸条收走,然后我意味深长的说:“好好检查,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侥幸心理,也许让你懊悔的正是不经意的细节。”听了我的话陈佳慢慢的低下了头。此事不久,我收到了陈佳的一封信:“老师,你的宽容让我明白人要脚踏实地不能存有虚假,让我明白通过自己劳动的果实才能坦然享受……谢谢你给我机会,给我新生的起点……”。

学校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是必要,学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指引,学生的健康向上发展也离不开制度的监督和规范,但允许存在特殊,当制度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和人格时,不利其健康发展时,请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人为本,活用巧用制度,给森严的制度来点人性化,因为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

参考文献

[1]《师道》和《广东教育》.

论文作者:邱璇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  ;  ;  ;  ;  ;  ;  ;  

教育直通车论文_邱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