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林铮

地方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林铮

林铮(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将地方文化资源应用到《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既有利于实现新课改关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贯彻新课程关于课程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的理念;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课堂形式,增添课堂乐趣。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 文化生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50-01

一、潮州市主要的地方文化资源

潮州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带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点,以潮州功夫茶、潮汕饮食、潮汕商帮文化、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州方言、潮绣、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木雕、潮州大锣鼓、潮汕民居等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香港潮人盂兰胜会、 潮汕英歌舞、潮汕侨批文化等多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潮州传统文化

潮州传统文化种类丰富,包括潮州话、功夫茶、潮剧、潮乐、民谣等。潮州话是闽方言的一个分支,且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是潮州地区人民日常交流所用的方言。功夫茶在潮汕地区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之一,茶余饭后、客人往来,都离不开功夫茶;小小的功夫茶,其茶道却饱含深意,蕴含着谦让、和乐、细腻、知足常乐等茶德。而潮剧、潮乐、民谣则是潮州富有地域特色的娱乐形式,具有大众化、与潮人及其生活环境密切联系、浓厚的地域特色等特点①。

2、潮州民俗风情

在潮州地区,除了与全国其他地区一同庆祝的节日外,还具有本土风俗习惯的独特节日和民俗风情。在潮州地区,对神灵具有特殊的敬畏之情,许多传统习俗、传统节日便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如元宵节前后的“迎老爷”。此外,潮州地区还有做丁桌、开荤礼、出花园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

3、侨胞文化

在国家解放初期,为了寻求发展、谋求生存,许多潮州人偷渡到香港地区,甚至是国外。虽然身在他乡,但是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没有因为距离遥远而减少。他们心系家乡,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在异国他乡也积极弘扬、发展潮州文化,促进了潮州地区的发展。

4、潮州红色文化

潮州人民富有革命传统,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潮州人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为了潮州地区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遗址,如,潮州“七日红”纪念馆——涵碧楼、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等②。

二、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文化生活》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提供具体化、生活化的教学案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化生活》作为我国高中阶段的普适性教材,教材中所举事例具有代表性,但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有些学生难以理解。而教师通过备课,筛选合适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且达到感情升华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运用海外华人尽管背井离乡多年,仍乡音未改、爱喝功夫茶的习惯未改的潮州华侨文化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

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喜爱之情。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运用潮州功夫茶茶道蕴含的谦让、知足常乐等深意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再次,有利于继承、发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通过课堂上向学生传播优秀本土文化,激发学生对学习本土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于优秀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意识,使学生自觉成为本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最后,有利于将新课改中关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的适应性的要求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课程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能够理解、能学以致用的课程。

三、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文化生活》教学的对策建议

1、注重学科内容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联系

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文化生活》的教学中,首先必须满足的前提要求是该地方文化资源与学科内容相适应,运用该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注重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扬弃

地方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难免良莠不齐,将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教学资源融入《文化生活》的课程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地方文化资源,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加以筛选,只有满足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社会文化建设建设要求的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才能够作为教学资源运用于《文化生活》的教学中。

3、增强实践性

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教学资源运用于《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具有生活化、具体化的优势,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更感兴趣。可以充分运用地方文化资源,结合《文化生活》教学目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四、结语

《文化生活》是高中政治的必修课之一,内容丰富但是较为难懂,将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其教学中,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改关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的适应性的理念,丰富课程内容和课堂形式;也有利于继承、弘扬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①.邹旭明.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7.

②.陈泽云.潮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路径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4):20-21.

论文作者:林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地方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林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