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邓小平的德育理论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新时期邓小平的德育理论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新时期邓小平德育理论形成的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新时期论文,理论论文,基础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理论,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新时期德育工作现实问题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一、邓小平新时期德育理论,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新时期德育现实问题的典范

理论上的继承与创新,必然会使其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邓小平新时期德育理论是在新的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解决德育工作领域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到新高度。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和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影响下,党的传统德育工作遭到严重破坏后展开的。针对这一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反复强调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从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使我们党从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想路线下彻底摆脱出来,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这同样也是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起点。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先后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内容方法,尤其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关论及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部分,充分体现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他实事求是解决新时期德育工作新问题的新思路,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进行德育工作的问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新时期德育工作现实问题的光辉典范。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邓小平同志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认为:“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邓小平同志总是把生产力决定论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论统一起来。在他的著作中,凡讲到了生产问题时,必然要讲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凡是讲到生产力标准时,他必然要强调人民群众利益的标准。他成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解决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这一新问题。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德育工作不但要依靠群众做,而且还要十分关心群众,不要忽略有利于群众的“小事”,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邓小平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新时期德育工作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基本原则。

邓小平“两手抓”的德育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更具有特殊的哲学指导意义。“两手抓”德育思想的提出实现了“两点论”从认识论和思想领域向新的实践领域的飞跃,使新时期德育工作与经济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是中心,是重点,德育工作起到保驾护航作用,这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创造性地处理好了新时期德育工作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发展关系。

二、邓小平新时期德育理论是对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

一种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毛泽东的德育思想,是邓小平德育理论形成的基础与历史前提。

毛泽东的德育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的德育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党的中心任务,为党的总路线服务的思想;人是要一点精神的,精神可以转变为物质的思想;德育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的思想;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思想;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注重教育党员和青年的思想;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革命接班人的思想;全党动员做德育工作,坚持党对德育工作领导的思想等等,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德育思想,并从新时期的实际出发,对德育工作作出了许多新的论述。他认为:德育工作要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先进的德育工作经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工作要为经济工作服务;政治问题要善于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要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好我们的青年和人民;坚持“四有”教育和培育“四有”新人;必须把讲革命精神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坚持群众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靠教育,二靠法制;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改善新时期德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等,都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提出的一整套德育工作理论与方法,都是对毛泽东德育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是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直接继承者。为加强改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党的德育工作理论更加完备成熟。

三、邓小平新时期德育理论是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任何理论都是具体的历史思维。邓小平同志准确切实地把握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以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的历史观和总揽全局的气魄从思想上、理论上端正了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使德育工作从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转入到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这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战略性根本转变。从这样一个客观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内容方法等,这是他在新时期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统一的产物,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贴近群众的思想实际与德育工作的实际,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时代特征。

发扬革命精神与坚持物质利益相结合,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邓小平同志在强调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时,十分重视革命精神、先进思想的作用。他时时处处都着眼于经济的发展,但他时时处处又强调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把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根植于改革开放的现实的土壤。在他的德育思想中,坚持了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反对空头政治的有力武器。

注重事实,讲求实效,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德育工作主要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邓小平同志的德育理论特别强调一个“实”字,把德育工作落实到经济建设上来,把德育理论同解决实际问题,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结合起来。他认为德育工作特别注重以事实来说话,要做实事,说实话,解决现实问题,取得实际效果。邓小平同志德育理论中的务实求效的工作作风和理论特色,把新时期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价值高度——讲求实效。

注重正面引导,以说服教育为主,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民主性。邓小平同志针对民主建设的实情指出:“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也常常以‘党的指示’的面貌出现,这不是真正的民主”。“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邓小平同志还强调,在解决思想上不正确倾向时要坚持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以及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民主的方式方法,这一切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以及民主建设融会于德育工作的改革思路。

注重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邓小平同志认为,德育工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要想取得与资本主义国家同类活动中相比较的优势,也应该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我所用。但是邓小平同志认为在吸收借鉴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我所用,不能盲目吸收,更不能搞精神污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德育的开放性理论,指导并大大推动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开创了德育工作和德育理论研究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标签:;  ;  ;  ;  ;  ;  

论新时期邓小平的德育理论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