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论文_徐卫兰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 510507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其中A组40例应用丁苯酞治疗,B组40例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C组40例则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并且C组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A、B组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丁苯酞均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结局,但而这联合应用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致死率不高,但致残率极高,患者经急救治疗后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这对患者远期预后结局以及生活质量均有着不良的影响[1]。而针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发现,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结局的主要手段[2],本组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其中A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6.2±4.8)岁,病程时间30min~6小时,平均病程(1.6±0.5)h;B组40例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6.9±4.5)岁,病程时间30min~6小时,平均病程(1.4±0.6)h;C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6.5±4.2)岁,病程时间30min~6小时,平均病程(1.5±0.1)h。三组基础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抗血小板、控制血压等治疗,其中A组应用丁苯酞治疗,选用湖北石药集团恩比普制药生产的丁苯酞胶囊,国药准字20050299,每次2例,每日2次,共治疗5周;B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选用国药集团国瑞药液生产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056,30mg依达拉奉混合100ml 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C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方法同上。所有患者共治疗5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并比较,基于患者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中显效为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80%以上,有效为NIHSS评分降低35%~80%,无效则为降低小于35%。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并且C组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A、B组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转变,我国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患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而药物治疗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以及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不同种类的药物应用效果与安全性往往存在较大差异[3]。而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依达拉奉或丁苯酞,疗效提升更为显著,并且三组均为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通过进一步回顾分析可知,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有效抑制脑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作用,能够直接通过血脑屏障提升局部血药浓度,从而提升治疗效果[4-5];而丁苯酚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改善局部脑水肿、缺血脑组织微循环与血流量的作用,并可有效抗自由基氧化、缓解脑血管痉挛并改善能量代谢,对患者神经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能够修复患者神经功能[6]。通过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与丁苯酞均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结局,但而这联合应用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忠宁,罗桂金,陈远博.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6):611-614.

[2]秦丽红,王国辉,白禹,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4):95-96.

[3]梁海山,肖承年,奚振华,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2):133-135.

[4]伊恋,李星达,王建秀,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9):4130-4132.

[5]张艳霞,刘玉清,张娟,等.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9):67-70.

[6]秋超,戚观树,邓玉,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235-236.

作者简介:徐卫兰,女,本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268号

论文作者:徐卫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论文_徐卫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