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解读论文

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解读论文

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解读

唐建福

(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要: 本文以斯珀伯(Sperber)与威尔逊(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为视角,对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深入分析。说话者与听者共有的认知环境是言语幽默产生的前提条件。关联理论将人类交际视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言语幽默的产生在本质上也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者产生使说话者与观众都明白的言语刺激,通过这种刺激,说话者意欲使观众明示或更明白他的一套设想。观众的推理能够填补话语语义陈述与话语实际传达意思之间的缺口,一旦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被观众确认,幽默便得以产生。

关键词: 关联理论;单口相声;言语幽默

一、关联理论

斯珀伯与威尔逊所提出的关联理论被视为是研究人类交际的认知方法。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人类交际被视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定义如下:明示—推理交际,说话者产生使说话者与观众都明白的言语刺激,通过这种刺激,说话者意欲使观众明示或更明白他的一套设想。斯珀伯与威尔逊指出,产生明示刺激的说话者想尽办法完成两大意图:第一,富含信息的意图是为了使观众明示或更明白一套设想;第二,交际意图是为了使说话者与观众互相明白说话者怀有富含信息的意图。观众要对这种明示刺激有所反应,即对其进行推理。观众的推理能够填补“话语语义陈述与话语实际传达意思之间的缺口”。一旦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被观众确认,交际便成功。

二、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诱发机制

(一)马三立言语幽默成功实现的先决条件:共同的认知环境

在马三立的表演中,双方(马三立与观众)构成一个交际圈。马三立为了传达某种幽默意义的意图而提供一定的证据,观众根据所提供的证据进行推理。不过,不依赖语境信息,观众是无法对幽默语言大师的话语进行加工处理和理解的。换句话说,在这些情形之下,观众是无法理解和解释马三立大师的交际意图的。他们之间的交际会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因为“有且仅有实际的语境与说话者设想的语境相吻合,才能成功地实现交际”。

斯珀伯与威尔逊提出了更为动态化的语境构造概念,这种动态的语境需要对话者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构建与发展,以便挑选最为适合的解释:“语境是属于心理上的构建,是听者关于这个世界设想的子集”。斯珀伯与威尔逊并没有过分地突出强调对话者的外部环境,不过,他们非常看重“对这个世界的设想”或认知环境。斯珀伯与威尔逊认为任何明显的人们共有的认知环境,我们将之称为共同的认知环境。

共有的认知环境是说话者言语幽默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在马三立的单口相声中,需要在话语中有意设计一些让观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笑点。在这层意义上,意味着在他的认知环境上,幽默大师已经发现并将其自己所设计的言语认为是可以与观众的认知环境相吻合的笑点。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共同的认知环境是言语幽默成功实现的先决条件,共同的认知环境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幽默的产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者共同的认知语境。仅有当幽默大师意识到了这种先决条件而有意设计笑点时,才有可能实现他们渴望创造的幽默效果。

(二)最大关联预期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偏差

斯珀伯与威尔逊提出了两大原则:首先,关联的认知原则,其次,关联的交际原则。关联的认知原则是指人类的认知倾向于适应关联最大化。关联的交际原则是指每个话语(或每个明示交际行为)表示它自身最佳关联的预设。

在大多数情况下,听话者的最大关联预期与他们通常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因为通过他们百科知识中的日常认知已形成了某种设想图式。在观众的预期中,他们认为马三立应该会说“一斤”。如果马三立那么说的话,就不会有幽默效果。他通过搜寻最佳关联句来传达他的幽默信息。因此,(在听者方面)最大关联预期与(在说者方面)最佳关联之间的偏差就形成了,就是这种偏差产生了幽默,所以听众被逗乐了。为什么在最大关联预期与最佳关联之间存在的偏差会导致幽默的产生呢?关联中体现了两大因素:认知效应(语境效果)与处理效果。第一大因素是新近冲击刺激与认知体系中已经确立的设想的子集之间互动的结果,而第二大因素是认知体系必须付出的努力,其目的是为了给任何加工处理信息的注入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听者获取与检测不同的理解时沿用最为省力的路径,这就意味着听者力图将语境效果最大化,而处理努力最小化。不过,有时候在最大关联预期与最佳关联之间存在偏差。这就需要听者处理输入信息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额外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是有助于听者获得幽默效果而得到回报。现在再回到上面这个例子。

但很可惜,那时我太少不更事了,童年时期竟然没有想到为韭菜写一首歌。不过这也没什么,谁还没有点儿失误呢?再说人生不就是在一连串的失误中走过的吗?再再说我现在不正在弥补吗?再再再说那时我也不会写歌呀!

在斯珀伯与威尔逊视为明示—推理过程的言语交际中,最大关联是指当观众尽可能付出最小的努力以获取最大语境效果时所做出的推断。通常会存在明示刺激,这种刺激的运用会导致人们对某一特定关联的期望,斯珀伯与威尔逊将此称作最佳关联。在马三立的单口相声中,观众对他所设定的笑点怀有最大关联预期,换言之,观众期望付出最小的努力以实现最大的幽默语境效果而被逗乐。不过,如果笑点确实是观众最大期望的实现,那么对他们的心理刺激就是最小的,这样就不会产生幽默语境效果。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最大关联预期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偏差在言语幽默成功实现中的重要作用。请看以下例句:例2:“你叫嘛?”“王、王富利。”“几岁了?”“七岁。”“赶明儿上三年级你几岁?”“九岁。”“呦,行啊,你妈妈是当会计的是吗?”“卖鱼的。”“你爸爸是数学老师?”“也是卖鱼的。”“哦,一百斤鱼卖九十九斤还剩多少?”“十斤。”“听明白了吗?一百斤鱼卖九十九斤还剩多少?”“十斤。”“剩得了那么多吗?”“剩得了,要是我爸爸看摊儿剩的还得多。(留给人间都是笑——马三立单口相声集·考学)

顶板封盖性能主要受岩性及厚度影响,岩性越致密、厚度越大封盖性能越好,越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一般情况下,砂岩的封存能力不及泥岩、粉砂岩,但若成岩作用强、孔隙较小、节理不发育,排驱压力较高,也可阻止煤层气的散失[15]。通过对五轮山井田99个钻孔统计分析,8号煤层顶板以致密细粒碎屑岩为主,泥岩次之,盖层厚度一般大于5 m,煤层含气量与顶板岩性及厚度的相关性均较差(图4),与延川南区块具有高度相似的统计规律[19];井田中部8号煤层一般发育0.5~2.5 m的泥岩伪顶或炭质泥岩伪顶,刚好与井田中部条带型高含气量区域重合,故可推测泥岩伪顶的发育更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1)为什么会是十斤?

(3)王富利是不是很傻?

马三立通过说“十斤”间接地传达了他富含信息的交际意图。这个回答并没有增强与前面句子的关联,这致使听众付出额外的努力对此回答进行处理,因而找到了意外非关联的原因。观众认为马三立的言语必定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最佳关联,值得付出努力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他们做出了一系列的设想:

(2)为什么不是一斤?

低情绪稳定性消费者容易冲动购买,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容易受到促销等营销策略的影响。她们使用化妆品的频率较高、品牌忠诚度较低。因此,企业应该采用顾客导向定价法,并结合促销手段。

(4)如此回答会有其他原因吗?

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承担首要责任。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自1990年派遣第一批军事观察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本着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积极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彰显了全球化的大局观和执行力,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经过以上的理解之后,观众意识到马三立巧妙地将按常理回答的答案与异乎寻常回答的答案联系起来。所以,当观众听到“剩得了,要是我爸爸看摊儿剩的还得多。”这个回答时便心领神会地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在付出了额外努力之后,观众解决了马三立的回答与提问之间的不一致与乖厄性,获取了其交际意图。这样因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的实现和观众被逗乐导致了观众的加工努力得到了回报。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最大关联预期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偏差给观众心理造成了极强的心理刺激,他们由此而感觉到了马三立话语中的幽默效果。

三、结语

幽默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说话者与听者共有的认知环境为其幽默意图的成功实现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言语幽默成功实现的背后存在某种认知机制。最大关联预期与最佳关联之间存在的偏差在听者的心理构成了心理刺激,这致使他们为了更好地理解说者的话语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听者付出的加工处理努力越大,所获得的语境效果就越好。当听者的理解得当而关联时,他们就找到了笑点,从而自得其乐,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也因此得以实现。该研究也证实了关联理论的某些理论设想适合对言语幽默的产生过程做出合适的解释。

参考文献:

[1]Yus Ramos,Francisco.(1998).A Decade of Relevance Theory.Journal of Pragmatics,(30),305-345.

[2]Sperber,Dan,&Deirdre Wilson.(1987).Précis of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0),697-754.

[3]Blakemore,D.(1987).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Oxford:Basil Blackwell.

[4]Weber,David.(2005).A Tale of Two Translation Theories.Journal of Translation,(1),35-74.

A Study on the Verbal Humor of Ma Sanli's Stand-up Comedy

TANG Jian-f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ongzhou,Hunan 42519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verbal humor of Ma Sanli's stand-up comedy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 put forward by Sperber and Wilson.that the cognitive environment shared by addressers and addressees is the precondition forthe realization of verbalhumor.Relevancetheory regardshuman communication asan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So is verbal humor communication in nature.The addresser produces a stimulus which makes it mutually manifest to him and audience that the addresser intends,by means of this stimulus,to make manifest or more manifest to the audience a set of assumptions.The audience's inference can fill the gap between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of an utterance and what this utterance actually communicates.Based on the humorous utterances of Master Ma Sanli's monologue cross talk,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essence and evoking mechanism of verbal humor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levance theory.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stand-up comedy;verbal humor

中图分类号: I239.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26-0075-02

收稿日期: 2019-04-15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心智哲学视域下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研究”(编号:15C058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唐建福(1971-),男,湖南东安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

标签:;  ;  ;  ;  

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解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