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变化:基尼系数的计量方法_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中国省际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变化:运用基尼系数的测度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数论文,中国论文,服务水平论文,差异论文,基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09)11-0005-05

沿用经济学对公共物品的定义,本文将公共服务定义为应至少包含以下两个特性之一的服务,即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或受益的非排他性的服务。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公共服务不影响另一个人消费该公共服务获得的效用;而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该公共服务不能排除另一个人对该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如果对按照具体项目加以细分的话,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都可以划为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事实上,中国公共服务的提供是不均等的,更主要的是有些地区连公共服务的最低线都保证不了,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处在一种所谓的公共服务贫困之中,这种公共服务的贫困加剧了社会不稳的可能性。

一、文献综述

对于从技术上如何度量具体公共服务项目的提供程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萨瓦斯(E.S.Savas,1978)的说法。他认为,关于评判公共服务的提供是否均等,可以使用支出均等原则(Equal Payment)、效果均等原则(Equal Output)、投入均等原则(Equal Input)和需求满意程度均等原则(Equal Satisfaction of Demand)来衡量。支出均等原则又分为支出额度与公共服务相匹配原则(Equal Payment for Equal Amount of Service)及支出能力与公共服务相匹配原则(Equal Payment for Equal Ability to Pay)①。从萨瓦斯的研究来看,他对公共服务在空间上的公平配置应当说比较完备,他从多个视角研究了公共服务公平的概念,这实际上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自然或不自然而采取的一些原则的总结。

世界银行(World Bank)一直致力于公平和减贫问题的研究。《2006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利用萨瓦斯的上述指标,在全球的视野上分析了健康、教育、经济、收入/消费、贫困及权利的不平等。对于健康,世界银行使用每1000名出生婴儿中一周岁以下死亡数的指标,通过调查发现,这一数字最高的是莫桑比克(147.4人,1997年数据)、马拉维(136.1人,1992年数据)、尼日尔(135.8人,1998年数据)等。对于教育,世界银行使用受教育年数划分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进行衡量,以1~6年的受教育年限为例,其中比重最低的是布隆迪(0.05,2000年数据)、布基纳法索(0.04,1998/1999年数据)、圭亚那(0.05,2000年数据)等。实际上,世界银行的上述分析利用的是萨瓦斯关于效果均等原则来评判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状况。基于这些不均等的现象,世界银行也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即做好早期儿童开发,因为这是人生的起点;搞好基础教育,因为这可以扩大学习机会;同时要让所有人有更好的健康状况以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世界银行也会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改进向一些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的方式以帮助禀赋的构建。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②的概念。人类发展指数综合了一个国家在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1)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来表示。(2)知识或教育,用成人识字率(占三分之二的权重)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综合毛入学率(占三分之一的权重)来表示。(3)体面的生活水平,用人均GDP(PPP美元)来表示。樊纲、王小鲁(2007)等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程度。他们构建的市场化指数包含五个方面指数,每个方面指数又包含若干分项指标,有的分项指标之下还有二级分项指标。最下一级的分项指标为基础指标,市场化指数体系共有23项基础指标构成。

对于均等程度的研究,现有的文献是不少的。就评价方法来看,有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然而,少有利用这些评价方法来研究公共服务综合提供水平的均等程度。本文试图利用基尼系数来衡量2000年-2006年间中国省际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

二、基本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基础主要有两个,即综合评价理论和基尼系数。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CE”),是指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理论有几个要点:1.评价指标及体系。指标是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能够确定地反映研究对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特征依据。而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总体。它能够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综合反映出对象各方面的情况。一般来说,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层次性要分明。即应当根据系统的分层结构,将指标进行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晰,从不同角度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判。(2)指标要充分。指标体系的构架应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所选取指标以及相关指标特定方式的结合从不同方面反映被评价对象。(3)指标要独立。为了降低信息的重复和冗余,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应当力求保持相对独立,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不大,从不同角度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测度。在具体指标取舍的时候,还应注意:(1)数据要公开。为便于第三方独立机构根据指标对评价对象进行复核,同时也避免版权、保密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纠纷。(2)概念要清晰。指标概念界定应当准确无歧义,并且方便进行量化,便于计算。(3)获取要经济。数据的获取最好要能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2.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在进行综合评价时,指标体系中所包括的各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在构建综合指数时,首先应统一这些指标的量纲,所谓无量纲化,也叫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是通过数学的变换来消除原始指标量纲影响的方法。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很多,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合。这些无量纲化的方法有统计标准化(也称Z-score法)方法、极值标准化方法(也称线性功效函数法)、对数功效函数法及幂函数型功效函数法等。3.权重系数。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因此,应当对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简称“权重”),进而反映评价的内容。关于权重的构造方法有多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主观构权法,一类是客观构权法。主观构权法是研究者根据其主观价值判断来制定各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专家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构权法是相对主观构权法而言的,它是直接根据指标的原始信息,通过统计方法处理后得到权重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法、回归法等。4.合成方法。即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可用于合成的数学方法很多,要根据评价目的即被评价对象特点来选择较为合适的合成方法。5.评价结果。得到评价结果并解释其具体含义,并且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决策。评价结果仅仅具有相对意义,即只能用于性质相同的对象之间的比较和排序。

基尼系数的测算是建立在洛伦茨曲线基础上的。洛伦兹曲线广泛应用于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为洛伦兹曲线。

图1 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等于A除以(A+B)的商,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当然,可以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公共服务的地区差异状况。

三、中国省际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差异的评价

下文构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

1.反映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体指标的选择原则

除了上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选取指标的若干原则之外,针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体指标的选择,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公共性”的特征。(2)侧重于评价地区之间的不平等。(3)侧重于公共服务投入的评价③。

2.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本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角度出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为核心,构建了1个一级指标,即“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1个二级指标,即“地区公共服务指数”,7个“方面指标”,同时在每一个方面指标下面设有两个或以上共16个“单项指标”,如表1所示。④

3.各单项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或计算各单项指标标准得分的方法)

本文采取极值标准化方法(或线性功效函数法)来对各单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就是因为:(1)采取这种方法将各单项指标转化后的数据都在0-1之间,便于进行下一步的数学处理。(2)转化后的数据相对数性质较为明显。(3)就每个单项指标具体数值的转化而言,这种无量纲化所依据的原始数据信息较少,如数据单项指标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各单项指标的具体取值。

由于代表公共服务的各单项指标中还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正指标即所谓越大越好的指标,而逆指标即所谓指标越小越好的指标。因此,对于正指标和逆指标无量纲化的具体方法还稍有区别。对于正指标,本文采取的无量纲化方法如公式(1)所示:

4.方面指标的合成方法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形成方法

在对各单项指标无量纲化的基础上,再将各单项指标合成方面指标。本文拟对单项指标的合成采取加权算术平均法。对于加权算术平均法的权重,本文拟对不同的单项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在由方面指标合成各个地区公共服务指数时,同样采取上述办法。

由于本文的重点是衡量某年度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以及均等化程度在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因此,最终还需通过一定的统计指标来反映均等化程度,本文采用的是基尼系数的测度方法。⑤

5.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运用:基于2000-2006年的地区数据,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要搜集数据的时段。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Availability)和连续性(Continuity),本文拟将考察时段定在2000年至2006年。

第二步:搜集从2000-2006年全国不同地区衡量公共服务水平单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并进行整理。其中,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7)》。限于篇幅,本文将这一步骤得出的相关数据没有列出。

第三步:从极值标准化方法(或线性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出发,确定各单项指标在不同年度及不同地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四步:在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将16个单项指标在不同年度不同地区的具体取值予以无量纲化,得出转化后的数值。

第五步:采用算术加权平均法将同一年度不同地区的无量纲化的单项指标合成方面指标,并进一步采用算术加权平均法将方面指标合成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指数。

第六步:运用基尼系数的相关原理,求出各年度各公共服务具体项目及公共服务指数的基尼系数。

第七步:将得出的不同年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予以比较,得出2000-2006年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四、结论

图2 2000年-2006年基尼系数的变化的情况

通过测算,我们发现,尽管政策出台当局一直希望缩小省际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然而,事实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省际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没有缩小(见图2)。应当说,这种差距不利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理念的贯彻。当务之急是政策当局应当借积极财政政策之机,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将财政支出用于真正解决民生的项目,在此基础上,优化财政体制,平衡省际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

注释:

①因为单身女士住的是大房子,三口之家住的是小房子,因此,单身女士比三口之家更富有(这里用占有房产的面积大小来衡量富有程度)。“富人多纳税,穷人少纳税”根据的就是支出能力与公共服务相匹配原则。很显然,采用“支出能力与公共服务相匹配原则”与“支出额度与公共服务相匹配原则”带有价值评判的色彩。

②指数的取值在0和1之间,取值越高,人类发展水平越高;取值越低,人类发展水平越低。

③这里的投入按照萨瓦斯的说法,是指使用价值形式的投入,而不是货币形式的投入。

④其中个别指标限于数据的可得性用效果类数据来代替,如火灾发生数与人口数之比;另外,还有个别指标具有“准公共性”的特点,如每万人技术市场成交额。

⑤通过下文的计算,读者可能会发现,中国省际公共服务水平的基尼系数基本上是在0.1左右。然而,根据联合国相关组织的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这样推理的话,中国省际公共服务的水平差距是不大的。关于这个问题,应当这样理解:即省际公共服务的差距抹煞掉了更基层区域公共服务的差距;另外,本文的研究目的只是测算差距的变化情况,还没有研究省际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多少是合适的问题。

标签:;  ;  ;  

中国各省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变化:基尼系数的计量方法_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