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的诊断观察论文_余芳

早期复极综合征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的诊断观察论文_余芳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425006)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经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测阳性率。结果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上的特点:①患者在安静以及中午或夜间睡眠时段,其心电图显示有明显的ST段抬高、T波高耸以及J波抬高;②患者在日间运动过程中其J波减少或无法寻及,而ST段岁心率增加出现回落甚至回归基线。运动平板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其临床主诉均未再次出现,而且运动后其原有临床主诉也得到明显缓解,甚至消失。结论 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早期复极综合征;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exercise plate for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0 patients with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exercise plate test and dynamic ecg test,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detected by two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electrocardiogram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 during quiet and noon or night sleep,and their electrocardiogram showed significant ST segment elevation,T wave height and J wave elev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 wave decreased or could not be found during daytime exercise,while heart rate increased in the ST segment decreased or even returned to the baseline. Results of exercise plate examination:none of the patients presented the chief clinical complaints during exercise,and the original chief clinical complai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lieved or even disappeared after exercise. Conclusion: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exercise plate have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and clinical evaluation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words]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Moving plate;Diagnostic value

早期复极综合征也被称为“提早复极综合征”,属于心电复极异常类型之一,但多为生理性的心电图变异,因此临床上大多将其视为良性过程[1]。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改变机制的与病理性Brugadar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及急性心肌缺血相互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容易导致临床诊断出现误诊,因此加强对其鉴别诊断对治疗方案的设定以及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2]。本研究试就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展开观察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经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头晕胸闷、心悸心慌、心前区不适等原因而前来我院就诊,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并确诊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其中男66例,女24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58.32±10.77)岁;头晕16例、胸痛52例,心悸心慌46例,胸闷39例,无明显表现者2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诊断标准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确诊需要满足下列条件:①患者基本节律为窦性心动过缓,也可表现为正常窦性心律,部分患者表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纤颤;②T波变化:T波在相应导联中出现高耸或双肢对称形改变;③出现J波:能够在相关导联中寻及J波;④ST段改变: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的位于J点的ST段其凹面向上抬高0.2~0.6mv;⑤患者在过度换气或运动时其ST段能够暂时性回归基线;⑥必须要有特发性室颤发作且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

1.3方法

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首先给予运动平板检测:应用美国Marquette平板运动检测系统,方案选择为Bruce,运动前要求患者保持安静状态至少15min以上并测量和记录其12导联立位和卧位的心电图作为比照。运动过程中每3min、运动终止即刻以及运动后每2min均测量1次即时心电图以及血压,运动后测3次即可。患者休息15min后再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

动态心电图:对所有患者应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动态心电图系统,嘱患者正常活动,记录24的12导联心电波形,邀请2名副主任医师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鉴别和确定。

2 结果

2.1 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结果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上的特点:①患者在安静以及中午或夜间睡眠时段,其心电图显示有明显的ST段抬高、T波高耸以及J波抬高;②患者在日间运动过程中其J波减少或无法寻及,而ST段岁心率增加出现回落甚至回归基线。

运动平板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其临床主诉均未再次出现,而且运动后其原有临床主诉也得到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心电图设备的更新和应用,使得临床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和报道屡见报端,目前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增强而导致,更多学者都认同此类改变应属于正常变异。其常见因素有以下原因:①心肌改变[3]:由于部分心肌,多见于前壁心外膜下心肌,存在心电复极变异,使得心室在除极尚未结束之间便出现提早复极,故ST段移位以V2~V4为显著;②交感神经兴奋性[4]: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大多存在较为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绝大多数患者在平静状态下都存在心动过缓,以青壮年运动员表现最为明显尤其睡眠时ST段升高更为明显。此类改变不会因为使用阿托品而消失,但是患者在进行运动或体力应激时,一旦心率增快其ST段可暂时性回归基线,而且同时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征也消失殆尽。因此目前多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由于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而迷走神经抑制有关。此外在李俊强[5]等的研究中也将先天性因素纳入其中,这有待于更多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来进一步确定。

虽然早期复极综合征多认为属于生理性变异,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大多是以缓解症状作为对症处理的首选方式,如胸痛给予止痛药,严重时给予硝酸甘油制剂;心律失常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但由于患者的心电图与临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特征极为相似,因此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为此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有效鉴别[6-7]:①变异型心绞痛:由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同时多伴有胸痛,因此临床极易将其误诊为变异型心绞痛。但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其ST段抬高随胸痛发作而出现,多为一过性ST段凸面向上抬高,胸痛缓解后便可消失;此外在胸痛发作时患者心率增加,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运动试验ST段改变不明显,甚至还会诱发ST段抬高。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出现明显胸痛,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大幅度抬高,存在典型ST-T演变过程,存在病理性Q波和血清酶学曲线改变。③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发作时有弥漫性损伤电流,其中ST段抬高与早期复极综合征较为相似,但前者ST段抬高在2~7d左右便可恢复正常,而且在ST段回落基线时还可能出现T波倒置常伴有心率增快和低电压,此外前者在临床听诊时可闻心包摩擦音。④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Brugada综合征在V1-V2导联可见类右束支阻滞样心电图表现以及J波抬高,但主要表现为特征性下斜性抬高或马鞍样抬高;而特发性室颤患者多见于下壁导联出现J波抬高,患者平日有晕厥或室速、室颤病史,部分患者有明确家族史。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徐明.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114-114.

[2] 吴巧云,覃华玲.早期复极综合征与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对比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6,37(4):223-225.

[3] 孙丽. 早复极现象及早复极综合征的认识[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0):7-7.

[4] 张海英. 早期复极综合征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的诊断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7,24(3):293-294.

[5] 李俊强,王国林,宁金民. 早期复极综合征研究进展[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3(2):59-65.

[6] 戴鹏.心电图ST段抬高及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患者临床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9):83-84.

[7] 王炳银,刘峰. 早期复极综合征研究若干进展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价值[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6,20(2):177-179.

论文作者:余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早期复极综合征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的诊断观察论文_余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