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_传染病论文

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_传染病论文

牛的常见病及其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口蹄疫

又称:“五号病”。这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一)症状:口腔粘膜(即内壁)、蹄部发生水泡、烂斑,严重时蹄壳脱落。病牛体温升高时水泡未破裂,而水泡破裂后体温便降至常温。

(二)防治:海南是此病的常发地区,为此应用口蹄疫病毒灭活菌进行免疫注射,免疫期半年。发现病牛时,应即采取隔离及其栏圈消毒措施。对病死牛尸体要进行深埋处理。对病牛要加强护理,喂给易消化的粥料和嫩的牧草,多饮水。并用0.1%高猛酸钾或1%~5%硼酸部洗口腔及蹄壳。

二、炭疽病

这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夏季。

(一)症状:发病初期,病牛体温升高到42℃,食欲和反刍停止,呼吸极度困难,粘膜发紫,有出血点。初期便秘,后期腹泻带血,有的发病数小时即死亡。亚急性型的病情缓和,症状在体表各部,如喉部、颈部、胸前、腹下、肩甲等部皮肤,以及直肠、口腔粘膜等处出现肿胀、甚至坏死。死后瘤胃胀气,口、鼻、耳、眼、肛门等孔窍有红色泡沫流出,粘膜、皮下有出血点。

(二)防治:每年要给牛注射一次无毒炭疽芽孢苗或二号炭疽芽孢苗进行预防。对于病牛,早期用抗菌素以及磺胺类药有效。成年牛每次可肌肉注射青霉素100~300万单位,每日4次。后期治疗效果不大。

三、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

这种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新生牛犊急性腹泻综合症。它常感染一周左右的初生牛犊。它可通过病牛的粪便及呼吸道传播。本病一旦流行,常成群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初乳不足、气候寒冷、卫生不良等因素可诱发该病,并增高病死率,此病多发生于冬季。

(一)症状:病犊牛精神不振,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厌食。排黄色或淡黄色液状稀粪,有时带有粘液或血液,严重时,呈喷射状排出水样粪便,有轻度腹泻。腹泻时间长了,会造成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二)防治:

1、治疗:内服高猛酸钾水即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每次4~8克,配成0.5%的水溶液灌服,每天2~3次,或者内服磺胺咪(每次10~20克,每天2~3次)、痢特灵(5~10毫克/公斤体重,分2~3次内服)等药物。下痢不止时,应内服次硝酸铋(5~10克)或活性炭(10~20克),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有条件的,最好同时进行静脉内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

2、预防:于母牛临产前喂足优质的饲料,让犊牛吃足初乳,同时可内服促菌生或乳康生,并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保暖防寒。

四、牛出血性败血病

牛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牛出败),亦称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生高热和肺炎、咽喉高度水肿,有时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性出血。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是海南省主要的牛传染病之一。

流行环节:健牛带菌是本病的特点。在气候突变、长途运输,过度劳役等紧迫因素影响下,机体抵抗力降低,机体内常在菌毒力增强,并侵入血流,迅速繁殖,产生毒素,使牛发病,形成内源性感染。此外,病牛机体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存在病原菌。此处理不当,便造成环境污染,促使本病传播蔓延。

临床特点: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肺炎型、水肿型。

1、急性败血型:体温高达40℃左右,呼吸急迫,不食,反刍停止,下痢,粪便有时混有血液。常于24小时内死亡。本型常出现在疫情初期。

2、肺炎型:呈现胸膜肺炎症状,体温升高,呼吸急迫,咳嗽干而痛,流粘性鼻液,呼吸声响亮,喘鸣。眼结膜潮红,流泪。本病型最为常见,病程3~4天。

3、水肿型:特征症状是颌下,喉部肿胀,本地称为“箭喉”、“蟾蜍痣”。有时水肿蔓延到垂肉、胸腹部、四肢等处。眼有急情结膜炎。皮肤和粘膜发绀,呈紫色至青紫色。本病型常在水牛病例中出现。

防治:1、预防为主,每年要进行防疫注射。

2、一旦出现疫情,一般都对疫点的其他健牛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可有效地控制疫情。

3、病牛可采用抗菌药物和对症疗法,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标签:;  ;  ;  ;  

牛常见疾病及其防治_传染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