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变革模型分析:一个基于知识的结构化框架_组织设计论文

公司战略变革模式分析——基于知识的结构化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化论文,框架论文,战略论文,模式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知识角度而言,企业是通过获取(产生)、存储、传递、共享、应用、更新知识而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知识一体化组织。这个理论情境就要求以获取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终极目标的战略过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战略变革,必须按照知识、尤其是企业知识的特性和要求展开。

在动态竞争环境中,企业成长过程就是战略不断变革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伊丹敬之提出,成功战略的本质是动态的战略适应性[1]。D'Aveni认为,在变革迅速的环境中,有效的战略必须要有更加动态的关注点[2]。Porter的观点更加鲜明,他指出,战略的本质是选择和转换[3]。既然战略变革如此重要,那么基于知识的学理透视就尤为必要。

从战略变革层次来看,由于公司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所以公司战略变革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最大,有必要从知识角度展开分析。公司战略变革的权变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则要求对公司战略变革模式予以特别关注。本文将从知识角度,运用结构化分析,系统透视公司的战略变革模式。当前,知识正在成为企业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这使本文的分析视角和理论内涵更具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战略变革和知识管理的理论融合。

1 公司战略变革的知识内涵和公司战略知识维度的结构

1.1 公司战略变革的知识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战略变革做出了各自界定[4-10],但对公司战略变革的界定却不多见[11]。公司战略变革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根据外部环境或内部情况已经发生、预测会发生或想要使其发生的变化,遵循环境—战略—组织三者之间的动态协调原则,改变公司战略内容的系统过程。

公司战略变革的知识内涵体现在它是一种组织学习行为。组织学习的中心内涵是指企业为了改善组织绩效,在和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并表现为对新知识的获取(产生)、存储、传递、共享、应用的知识创新过程。比较公司战略变革和组织学习这两个概念,可以发现: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是为了改善组织绩效;公司战略变革需要企业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吸收、利用新知识的基础性支撑;公司战略变革过程和组织学习过程能够比较贴切地对应。所以,公司战略变革就是一种组织学习行为。

也有学者认为,企业战略变革是组织学习的结果[12]。这两种理解的分歧在于是否把具有商业性意义的改善企业绩效的内容纳入组织学习内涵之中。组织学习的真正价值是改善具有商业性意义的企业绩效,但只有通过应用所获取的新知识才能实现这种价值。战略变革最终表现为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变,而这恰恰是具有商业性意义的应用新知识的体现途径。所以,公司战略变革不是组织学习的结果,而是组织学习本身。培育学习型组织是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是“成为”和“就是”的关系,所以企业要设计各种发起组织学习的方法。组织公司战略变革就是方法之一。同时,企业知识创新是组织学习的结果和过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见,知识是公司战略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从知识角度切入,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和企业知识创新理论分析公司战略变革,能够内源性地为公司战略变革提供理论解读和行为预测,有利于更加彻底地实现公司战略变革的目的。

1.2 公司战略知识维度的结构

公司战略是由资源、组织、业务、环境、愿景、战略形成方式等六个战略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系统,根据知识、尤其是企业知识和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构建了公司战略知识维度的结构(图1)[13]。

图1 公司战略知识维度的结构

图1的虚线框代表具有指导方向与提供内容作用的公司战略要素,实线框代表具备协调与整合作用的公司战略要素,两者的组合构成了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公司战略,并显示了它的知识内涵。从战略要素角度而言,公司战略变革的动因是公司战略内部不一致性和公司战略外部不一致性所引发的公司战略的结构性失衡。公司战略内部不一致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单个公司战略要素的内容发生变化;二是由部分公司战略要素组成的战略子系统发生结构性变化。公司战略外部不一致性是指作为整体系统的公司战略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不适应性。因此,图1能够为基于知识的公司战略变革模式分析提供结构化框架。

2 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划分标准及其知识内涵

公司战略变革是一项历时长、障碍多、难度大的复杂过程,充满权变性。因此,很有必要按照逻辑标准,划分公司战略变革模式,为公司战略变革实践提供管理工具。现有的战略变革研究,对于不同层次的战略变革和富有权变性的战略变革模式研究不多见。有学者从变革程度、规模和时间跨度,把企业战略变革方式分成战略渐变式、战略突变式、战略连变式、战略跳变式[10]。这种分类虽有创意,但划分标准比较单一,因而需要加强体现战略变革的系统标准。

划分公司战略变革模式有三个标准。第一,公司战略变革原因,说明“为什么变革”。第二,公司战略弹性,它从能力方面保证公司战略“能否变革”。第三,公司战略变革目的,它从主观愿望方面表示公司战略“如何变革”。核心标准是公司战略弹性[14]。公司战略弹性是协调企业和客观环境的能力。公司战略弹性由组织学习能力和战略管理机制整合而成,并以公司战略学习机制为源泉。可用图2表示公司战略弹性的形成机理。

图2 公司战略弹性形成机理

因为对企业柔性(弹性)研究做出创造性贡献而于1993年荣获“伊戈·安索夫战略管理奖”的荷兰著名战略学者Volberda,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根据管理任务、组织设计任务和环境动荡性程度两两匹配的理论假设关系,划分了最优企业类型及其相应的主导柔性[15]。借鉴其结构化分析逻辑,确立了图2所示的模型。根据这种理论分析逻辑,公司战略弹性源于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公司战略学习机制以三者为依托,所以在环境、组织设计和资源配置与利用之间两两匹配的理论假设关系下,会产生三种组合和三种公司战略弹性。

当环境是静态、简单、可以预测的,组织设计表现为常规的技术、机械的结构、保守的文化,企业能力种类不多且发挥作用的速度缓慢的时候,公司战略学习机制活性不足,形成初级公司战略弹性。当环境是较动态、较复杂、大致可预测的,组织设计表现为较高级的技术、较有机的结构、较创新的文化,企业能力种类较多且发挥作用的速度较快的时候,公司战略学习机制活性较足,形成中级公司战略弹性。当环境是动态、复杂、难以预测的,组织设计表现为非常规的技术、有机的结构、创新的文化,企业能力种类丰富且发挥作用的速度快捷的时候,公司战略学习机制活性充足,形成高级公司战略弹性。在图2中,支持实线箭头形成作用路径的是初级公司战略弹性,支持虚线箭头形成作用路径的是中级公司战略弹性和高级公司战略弹性。

公司战略弹性的本质是通过战略管理机制整合代表公司战略变革诱因的企业内部情况或外部环境变化的新知识,获得变革与保守、灵活与稳定的动态平衡。公司战略弹性是一个有机的企业知识系统。根据知识的实体性和过程性相统一的“波粒两相性”,可以把它分成四个维度:战略行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技术系统、战略管理系统和愿景。

3 四种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知识内涵

3.1 反应性公司战略变革模式

它是指环境变化或企业经营危机所引发的并意在跟随竞争规则的公司战略变革,可谓“后知后觉型”战略变革。可用图3表示其知识维度的结构。

图3 反应性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知识维度结构

就适应情形而言,分析逻辑同于上文分析公司战略弹性的分析逻辑。“公司战略变革目的”需要公司战略弹性的相应支撑,所以这里的环境、组织设计和公司战略变革目的的两两匹配关系统一于公司战略弹性中的环境、组织设计和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两两匹配关系,从而保持论证逻辑的统一。

这种模式有三种适应情形。第一,环境是静态、简单、可预测的,组织设计呈现出常规的技术、机械的结构、保守的文化,公司战略变革目的是跟随竞争规则;第二,环境是较动态、较复杂、大致可预测的,组织设计表现出较高级的技术、较有机的结构、较创新的文化,公司战略变革目的是做跟随竞争规则;第三,环境是动态、复杂、难以预测的,组织设计表现为非常规的技术、有机的结构、创新的文化,公司战略变革目的是跟随竞争规则。

这种模式的知识特性是单循环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发挥制导性调节作用。它不改变原有公司战略赖以存在的假设、价值观、基本原理,仅仅对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战略失衡做出微调。

3.2 预测性公司战略变革模式

它是指企业愿景变化所导致的并意在预测竞争规则的公司战略变革,可谓“似知似觉型”战略变革。可用图4表示其知识维度的结构。

图4 预测性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知识维度结构

这种模式有两种适应情形。第一,环境是较动态、较复杂、大致可预测的,组织设计表现出较高级的技术、较有机的结构和较创新的文化,公司战略变革目的是预测竞争规则;第二,环境是动态、复杂、难以预测的,组织设计呈现出非常规的技术、有机的结构和创新的文化,公司战略变革目的是预测竞争规则。

这种模式的知识特性是双循环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发挥主导性调节作用。这种模式中的组织设计有利于开展双循环学习所需的企业知识创新。它不仅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公司战略,而且挑战原有公司战略所赖以确立的假设、价值观、基本规范和操作程序。

3.3 能动性公司战略变革模式

它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所诱致的并意在制定新的竞争规则的公司战略变革,可谓“先知先觉型”战略变革。可用图5表示其知识维度的结构。

这种模式也有两种适应情形。第一,环境是较动态、较复杂、大致可预测的,组织设计显示出非常规的技术、有机的结构、较创新的文化,公司战略变革目的是制定竞争规则;第二,环境是动态、复杂、难以预测的,组织设计显现非常规的技术、有机的结构、创新的文化,公司战略变革的目的是制定竞争规则。

图5 能动性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知识维度结构

这种模式的知识特性是再学习Ⅰ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发挥方向性调节作用①。该模式的组织设计能够为开展再学习所需的企业知识创新提供条件。它开始质疑原有公司战略赖以建立的基本原理,从而开展比较彻底的变革。

3.4 超越性公司战略变革模式

它是指在企业绩效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发起的并意在制定新的竞争规则的公司战略变革,可谓“后知先觉型”战略变革。可用图6表示其知识维度的结构。

图6 超越性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知识维度结构

这种模式的适应情形是:企业绩效严重恶化,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复杂、难以预测的,却能把企业组织调整为规则制定型企业所具备的非常规的技术、有机的结构、创新的文化。如果要实现这点,企业应该具备纠偏式利用已用资源、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和创造与积累潜在资源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知识特性是再学习Ⅱ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发挥着方向性调节作用。选择这种模式的企业具有很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对原有公司战略所赖以建立的基本原理的质疑和变革更加彻底。

除了这四种具有明显结构化特征的公司战略变革模式之外,还有一种介于反应性模式和能动性模式之间的“摇摆型”公司战略变革模式。采取这种变革模式的企业虽然有公司战略变革的迫切愿望,但是在公司战略学习机制的变革力度上却犹豫不决:既不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获得“症状解”的单循环学习,也对执行“整体辩证施治”而求得“根本解”的再学习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Porter提出的“夹在中间”的竞争战略及Miles和Snow提出的介于防御型组织与开拓型组织之间的分析型组织[16-17],能够为这种模式的深入分析提供理论启示。

4 四种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知识关联

如图7所示,反应性模式转向预测性模式是基于专业管理的“专业化复兴”;预测性模式转向能动性、超越性模式是基于创新的“企业家复兴”;能动性、超越性模式转向预测性模式是基于控制风险的“战略漂移”;预测性模式转向反应性模式是基于组织惯例的“路径依赖”而生的“战略固化”。

注:实线箭头路径代表公司战略柔性化,虚线箭头路径代表公司战略刚性化

图7 四种公司战略变革模式之间的知识关联

四种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知识关联是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公司战略学习机制要以知识存量为基础,通过对新知识的获取(产生)和整合,才能发挥公司战略的动态协调作用。如果要促使公司战略学习机制从单循环学习上升为双循环学习、直至再学习,就需要越来越强的组织学习能力的支撑。在公司战略变革的分析情境下,组织学习能力表现为公司战略弹性。所以,选择合适的公司战略变革模式是公司战略弹性的函数。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富有公司战略弹性的企业,能够游刃有余地选择公司战略变革模式。

为了增强公司战略弹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创造和积累知识性资源以增强资源弹性。知识性资源不仅正成为企业资源中最具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资源,而且是作为资源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的弹性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第二,各级管理者要及时学习新知识,增加知识容量,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转换能力,增强能力弹性。能力是对企业知识的整合,而且管理者是这种整合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所以管理者的知识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高层管理者要增强基于企业家制度知识和战略知识的战略企业家能力[18]。第三,构造有机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增强结构弹性。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促进金字塔型的垂直官僚式组织向扁平型的水平网络式组织转型。第四,建设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以增强文化弹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员的一种知识共享体系,具有自觉的调节群体行为的内源性作用。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培育鼓励尝试、容忍失败的氛围,而且确立了在企业知识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核心价值观。第五,做好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使技术和公司战略高度整合,增强技术弹性。秉承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知识源泉的原则,选择市场主导型的技术创新路径。第六,提高制造系统、服务系统和协作系统的各自弹性和改善相互间协调,增强生产弹性。

5 结论和意义

综观全文,依据贯穿始终的结构化分析逻辑,研究结论可以归纳为“一个框架、三项标准、四种模式和一个关联”。分析目的是从理论上获得公司战略变革模式的内在逻辑自洽性,为战略变革实践提供具有理论深度的管理工具。基于知识的分析价值在于展开富有学理意义的内源性探讨,融合企业战略变革和知识管理,推进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理论。

我国企业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公司战略变革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正在经受着公司战略变革的严峻考验。选择合适的公司战略变革模式是企业成功管理公司战略变革的基础。本文能够为现实企业选择合适的公司战略变革模式提供管理工具和内源性理论解释。

注释:

①为了区别再学习型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对原有公司战略的变革程度,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再学习Ⅰ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和再学习Ⅱ公司战略学习机制。前者对原有公司战略的反思和变革程度低于后者。

标签:;  ;  ;  ;  ;  ;  ;  ;  ;  

企业战略变革模型分析:一个基于知识的结构化框架_组织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