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文本解读培养思维品质的案例研究论文_章敏霞

——以阅读课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为例

章敏霞

摘要:文本解读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文本解读深度,教师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科素养,特别是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批判性思维品质。教师可以设计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从记忆、理解、到归纳、推理到评价、创新,从低阶、中阶至高阶进行思维品质培养。读前活动:了解背景,预测大意,探究主题。读中活动:解读大意,解构文本,处理信息;读后活动:创建语境,复述巩固,评价创新。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深度文本解读;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

一、引言

下文以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范碧霞老师的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阅读课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文本解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提升核心素养。

二、深度解读文本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对有效展开阅读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教师要想深入解读文本,可以尝试从主题、内容、文体、语言和作者五个角度进行,以形成深入而独特的见解。(张秋会 王蔷,2006)。

1.单元主题分析

教材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模块三第四单元Astronomy:The Science of Stars。本单元围绕“天文学”这个中心话题,涉及宇宙、太阳星系、地球的起源、月球和重力等内容,向学生科普天文学知识。

2.文本内容分析

阅读课文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说明了宇宙大爆炸和地球的形成,地球上各种生命的演化以及人类遍布地球的过程,是大家普遍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课文含较多的科技词汇,信息量大,内容比较深奥。

3.文本体裁和结构分析

本文是科技说明文,包含五个自然段。前两段是科学家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地球的形成过程,包括大气层和水的出现。从三段到第五段,作者叙述了从水生到陆生的生物种类演化过程,包括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到哺乳动物,直到人类主宰了地球。由于人类向大气层中排放太多二氧化碳导致地球气温过高,环境破坏严重。最后警告说,地球的未来取决于人类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按照作者的写作逻辑,通过深度解读,本文可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1)宇宙大爆炸和地球的形成;(2)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进化过程及人类的崛起。

4.文本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

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地球污染和全球变暖的忧虑,希望人类对地球未来的发展承担责任。这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让读者了解地球漫长的形成历史,和人类和其他动物植物的发展历史,唤醒人类珍惜和保护地球环境和地球物种的意识。

5.文本语言分析

根据本课话题,学生将学习到宇宙、天文地理、环境科学等相关词汇,以及科技说明文的常见句式如主语从句,限制性和非限制定语从句等高中重点语言语法知识。

话题相关词汇:atmosphere, violent, solid, explode, oxygen, surface, planet, harmful, development, spread, presence, the solar system, in time, carbon dioxide, prevent...from, depend on等等。

课文重要句型:(1)What it was to become was uncertain until between 4.5and 3.8billion years ago when the dust settled into a solid globe.(2)This produced a chain reaction, which made it possible for life to develop. (3)They are putting too much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which prevents heat from escaping from the earth into space.

三、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和实施

1.读前活动:了解背景,预测大意,探究主题

(1)观看视频,引入主题

观看一段关于宇宙大爆炸,地球形成,生命起源,物种变迁,人类活动的教学视频。教师提问”What do you see in the video?”,学生小组讨论,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

该视频是课文内容的动态展示,课堂在探索宇宙奥秘的氛围中开始,切入主题。同时,教师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使他们思考人类起源,激发他们对地球上生命进化和人类起源的奥秘的探究兴趣。

(2)观看图片,了解文化

分析两张分别代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对于人类起源传说和宗教信仰的代表性的PPT图片,说明每个文化都有自己对于人类起源的理解。

[设计意图]

基于单元主题,精选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化,留出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在适当语境下了解世界不同文化和信仰,形成跨文化交际理解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培养文化品格。

(3)利用标题,预测内容

读以太阳星系图片为背景的文章标题,猜想并由学生对可能会有的文本内容进行表述。预测活动会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真相的动机下迅速进入课文阅读。

[设计意图]

英语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看的能力。根据标题预测文本大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带着预测阅读能使学生更接近文本主题,能使阅读目的性更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杨芳,2016)

2.读中活动:解读大意,解构文本,处理信息

阅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当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同时,这些教学活动设计能把阅读技能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快速阅读,了解大意

Task:(多选题)What is mentioned(提到) in the text? ___________ (BCD)

A. how human beings built the earth

B. how the earth came into being

C. how life developed on the earth

D. the problem of the earth caused by human being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泛读能力: 学生限时阅读,选编多项选择题,掌握内容要点,感知大意。培养学生浏览大意的阅读习惯,概括和归纳等中阶思维品质。

把原来的单选题改为多选题,降低思考难度,加深对所涉内容的印像。

(2)分析结构,把握文脉

语篇意识是有效解读文本的前提。文本解读要以语篇为单位,语篇分析理念下的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在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分层、分步的细致分析,形成对文章全面的、透彻的、深入本质的认识(徐玲,2015)。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多维度概括段落大意,让学生找到相匹配的段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通过深度解读文本,把文本分成两部分并用两个词概括,使文脉更加清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设计意图]

学生再浏览全文,归纳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如何得以体现,帮助学生养成从文本结构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细节,提升逻辑思维

教师提供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形成的复杂过程。同时通过生词填空,处理重要词汇。

Part 1 (para__1__---__2__) the development of _the earth_

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being(形成)?

Big Bang → a cloud of dust → slowly settled into → a solid _globe → it exploded loudly with fire and rock → produced CO2, N2, H2O →the earth’s atmosphere → the earth cooled down → water

[设计意图]

思维导图可以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陈姣玲,2015)。因而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创设问题链,追踪重点,解析难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将文本整合成层次鲜明、具有一定系统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形成问题链。各个问题之间,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它的每一问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次飞跃(王后雄,2010)。它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梳理更加到位,思维活动更加严密,语言表达更加精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Questions:

1. Is water important?

2. Why did the author say water was fundamental(重要的)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It allowed the earth to __dissolve__ harmful(有害的) gases and acids(酸) into the oceans and seas.

[设计意图]

批判性思维本身是一个高级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问题的铺垫,因此有必要设计问题链(张成年等,2015)。问题链的各个问题间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语篇深层内涵推进。因此,问题链有利于突破文本理解重难点。

(5)编制排序题,梳理细节,理顺逻辑

Part 2 (para_3__---__5__) the development of __life__

What is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following animals' appearance on the earth?___A___

1.shellfish and fishes 2.mammals 3.reptiles 4.insects 5. Dinosaurs

A. 1,4,3,5,2 B. 1,4,2,3,5 C. 4,1,3,5,2 D. 3,4,1,5,2

[设计意图]

排序题与思维导图一样为了理顺信息,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题目编制体现了教师的深度解读后的创新。

(6)创设情境,重新解构,复述巩固

▲ try to retell the procedure by using the discourse markers(衔接词): at the beginning, next, later, after that, finally

[设计意图]

重建语篇,意味着对文本的叙事方式、逻辑结构以及衔接手段进行解构和重建,培养了学生的语篇意识,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既能内化文本内容还提高了语言的组织能力。

(7)编制单选题,找原文出处,突破语言难点

第五段的重点是人类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鉴于此,教师设置单选题:

What problem is caused by human beings? How? __ B

A.They exist everywhere on the earth.

B.They cause global warming.

C.They find new methods of growing crops.

D.They enjoy hunting and fishing.

答案的课文出处:

1.They are putting too much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which prevents heat from escaping from the earth into space.

2.The earth may become too hot to live on .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从上下文寻找答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教师趁机解释语言难点,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8)设计正误判断题,查漏补缺,落实巩固

True or false

1. According to a widely accepted theory,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a “Big Bang”, after which the earth was still a cloud of dust for several billion years.

2. As the earth cooled down, water began to appear on its surface.

3. Water allowed the earth to dissolve harmful gases and acids ,and it only appeared on the earth.

4. As for mammals , they produced young generally by laying eggs.

5. Clever animals with hands and feet, in their turn, are protecting the earth well instead of other less important animals.

[设计意图]

最后,通过是非判断题,帮助学生理解长难句,学习语言,确认学生掌握主要意思。回顾全篇课文内容,检查确认学生对其他细节的掌握情况,达到补充和巩固的目的。

3.读后活动:创建语境,复述巩固,评价创新

读后阶段,是语言运用和输出的阶段,也是体现文本学习成果的阶段。是通过语言运用活动训练高阶思维的阶段。

可以设计开放性和拓展性问题,如口头课文复述,讨论,辩论,续写,概要写作等任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外,还可以积极探索戏剧表演,英语文化节、英语演讲与辩论等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其丰富的情景性,合作性和体验性,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也会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1)评判标题,尝试重拟,创新运用

Evaluating the title

Do you think the title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is suitable for the text?

[设计意图]

通过预测、印证和换标题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的到位的总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了拟定标题的能力(易荣楣,2017)。

(2)角色扮演,深化理解,运用语言

Role-playing:

Work in groups and each group will play one of these roles : the earth/ water/plants/ dinosaurs/mammals/human beings and make a self-introduction(自我介绍) speech.

(Use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to help you. )

The earth:

Water:

Plants:

Dinosaurs:

Mammals:

Human beings:

[设计意图]

角色扮演通过创设新的语言情境,让学生重新表述文本内容,是一种语言的创新运用。符合语言学习的“输入——内化——输出”的最佳模式。考验了学生对内容的整合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课后总结:

以上建立在对文本“深度”解读基础上的设计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批判性地吸收不同思想和观点,形成多维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海县柔石中学 315600)

论文作者:章敏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基于深度文本解读培养思维品质的案例研究论文_章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