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瑚云,代朝刚

浅析“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瑚云,代朝刚

人们常说:做人难,做一个好人更难。同样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做教师难,做一名好教师更是难。“教师”是什么?“教师”就意味着一种承担,一份责任,一份义务。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读懂教材。读懂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读懂教材渗透的学习方式,读懂它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教材渗透了诸多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益的学习方式,像自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实都在清楚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学习。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执行教材文本的过程。教师应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教材整合、创造性的开发,用好、用活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你找出下面圆的圆心和直径。

我认为它除了找圆心和直径以外,还向我们渗透了一个知识:正方形内画最大的圆圆的直径就是正方形的边长;而圆内画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圆的直径。这个结论对于后边有关圆、正方形面积计算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的渗透非常重要。可见统领教材的整个体系,会做到把握每一个知识的实质、内涵和外延。

二、读懂学生,用心去读懂学生。我们平时要说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教材是静态的,容易读懂的。而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读懂学生,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读懂学生:一是读懂学生的情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二是读懂学生的错误。学生课堂上的错误,往往可以成就课堂的精彩,教师要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弄清错误原因,引导学生发现错误、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修正错误,在修改错误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读懂学生的困惑。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难度是卡在了那一块,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四是读懂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数学学习经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读懂学生的经验,才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三、读懂课堂。这是最难的,因为它具有生成性,不可预知性。

首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如何去处理我们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全面有效地落实基础性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的差异,努力贯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基础进行学习。如在教学二年级《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欣赏生活中的“旋转图案”等基础性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努力达到。与此同时,对于“能想像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后的结果,初步尝试运用旋转的概念去寻找图形的变化规律”以及“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目标要求,只是让一部分优等生能够完成任务就可以了。想象出拼成后的图形会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也应当做为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要求——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有机培养。

“教学相长”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引下,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不断进步;学生的进步,反过来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论文作者:瑚云,代朝刚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瑚云,代朝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