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和2010年出版和出版业发展计划_北京印刷论文

2000年和2010年出版和出版业发展计划_北京印刷论文

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发展规划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跨世纪的全面部署,提出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对新闻出版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为实现十五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把新闻出版工作放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加以部署和推进,指导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制订《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

一、制定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新闻出版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定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新闻出版工作必须把宣传贯彻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

2.“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规划要根据这个指导原则,进一步推进阶段性转移,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

3.我国的新闻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要始终把握好舆论导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大局服务,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深化新闻出版改革总的要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新闻出版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事业的繁荣发展,有利于调动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增强新闻出版业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5.发展才是硬道理。新闻出版业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要与经济和社会的阶段性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进程相适应,要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要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思想保障。

二、确定新闻出版业发展指标的主要依据

从当前到今后的十几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五大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要以此作为根本依据。为此:

1.《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要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政策措施为依据,确定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指标。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对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将产生重大影响。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要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

3.出版物实物总量的增长要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相适应。全国人均占有出版物实物量水平,是评价出版物社会满足率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出版物实物总量要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对出版物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4.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指标,是在总结新闻出版业阶段性转移工作取得明显成果的基础上,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出版业前几个五年计划年均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性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要求,计划指标的预测性、指导性原则制定的,努力做到既要从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出发,又要有前瞻性。

三、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目标

2000年前,新闻出版业经过阶段性转移和治理工作,要基本解决散滥问题。要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到2000年,全国书报刊年人均用纸量要比“八五”期末增长50%,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的年人均数量要比“八五”期末翻一番。新闻出版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有明显增强,为下世纪初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出版业2010年的发展目标是:经过10年的努力,全国书报刊年人均用纸量和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的年人均数量要比2000年翻一番。通过深化改革,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反映新闻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在条件成熟时改变行政划定一般图书出版范围的管理办法,使大多数出版社通过市场和读者的选择,逐步形成自己的出书特色。要逐步改变出版单位依附于行政管理部门的状况。通过深化阶段性转移,优化结构,新闻出版业的整体素质要有明显的提高。要保持新闻出版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相适应。

(一)图书、报纸、期刊及音像电子出版

为实现新闻出版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积极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新闻出版行业集约化经营能力。要推进组建出版、发行、印刷集团和报业集团的工作,鼓励并扶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是跨国经营的大型出版集团。在2010年以前,在全国要建设5~10 个销售码洋达几十亿、上百亿元的出版集团,20~30个销售码洋上10亿元的出版社。要扶持有影响的党报实施兼并、重组,建立起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到2000年,报业集团要扩大到5~10家,到2010年, 报业集团要有较大的发展,经济规模上亿元的报社要达到总数的10%;到2000年,报纸广告收入占报社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要由1996年的60%,提高到70%,到2010年要达到80%。要抓好重点期刊建设,期刊期发行量上100 万册的,在2000年要达到期刊种数的2‰,在2010年要达到4‰;期刊期发行量上50万册的,在2000年要达到期刊种数的6‰,在2010年要达到7‰。

要抓好重点出版工程建设。如图书出版“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1200工程)、少儿动画的“5155”工程、经国务院批准的《1988~2000年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计划》;已启动的“百刊工程”、“社刊工程”和“署刊工程”;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九五”重点出版规划和“9518”工程等。重点出版工程是实施精品战略的具体措施,要做到领导落实,编辑落实,作者落实,资金落实和完成时间落实。

图书。“九五”计划后三年,种数、总印张和总印数的年均增长分别为3%、7%和5%,到2000年用纸量达到112万吨,再版率要达到50%;在2000年至2010年间,种数、总印张和总印数的年均增长分别为5 %、7%和5%,到2010年用纸量达到219万吨,再版率达到60%。 优秀图书占出版品种的比重,2000年要达到25%,2010年要达到35%。

报纸。“九五”计划的后三年,总印张和总印数的年均增长分别为10%和5%,到2000年用纸量达到132万吨;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印张和总印数的年均增长分别为8%和5%,到2010年用纸量达到343 万吨。

期刊。“九五”计划的后三年,总印张和总印数的年均增长分别为7%和5%,到2000年用纸量达到21万吨;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印张和总印数的年均增长分别为7%和5%,到2010年用纸量达到41万吨。

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要发挥后发优势,根据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优先发展新的出版媒体。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的发展还要考虑我国的国情,在新媒体发展的同时,一些已取得一定市场占有量,已为广大消费者广泛接受的传统媒体,在2000年前还会保持快速增长,在2010年前还将维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在“九五”后三年,录音带、激光视盘、录像带出版种数年均增长为10%,CD为20%,VCD为80%; 出版数量也应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 在2000 年至2010年间,出版种数年均增长,激光视盘为5%,录音带、VCD、录像带为10%,CD为20%;出版数量的年均增长,激光视盘为1%,录音带、VCD为3%,录像带为5%,CD为10%。

(二)发行

搞好书报刊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发行,搞活流通,是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关键,要加大改革力度。图书发行要以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为发展目标。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教材发行与一般图书发行分开运行的新机制。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5~10 个以资产为纽带,跨地区、全方位、功能强,在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大型物流中心和发行集团。

要采取各种措施扩大一般图书发行,到2000年,县一级书店的可供品种要达到5000种以上,地市一级的书店要达到2万种以上, 省会城市店要达到4万种以上;到2010年各级书店的可供品种要比2000 年增长80%,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杭州、沈阳、长沙、成都、济南、郑州和西安等城市要有可供品种达到10万种以上的门市部。“九五”计划后三年,一般图书发行册数的年均增长要达到3~5%,图书销售流转额年均增长8%,净销售额年均增长6%;2000年至2010年间,一般图书发行册数的年均增长要达到6%, 图书销售流转额年均增长10%,净销售额年均增长8%。要加强农村图书发行, 农村与城市发行量之比,2000年要由现在的25∶75提高到35∶65,2010年要提高到40∶60。

要加强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到2000年,图书发行网点要比“八五”期末增长20%;到2010年要比2000年增长35%。

积极推进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发行,要利用已有的国有图书发行优势,通过适当的形式,建立全国性的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发行的主渠道,开展连锁经营。

要在总结报刊自办发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报刊发行改革,形成几家具有竞争实力的报刊发行渠道。要积极推广报纸、期刊零售;发展无人售报、售刊,在机场、车站、商场和影剧院等场所,做好无人售报、售刊的布点工作。

(三)书刊印刷

要继续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解决低水平的印刷能力过剩,高水平印刷能力不足的问题。“九五”计划后三年,书报刊激光照排、胶印印刷、零件印刷年均增长为10%,书刊装订为8%。2000年至2010年间,书刊激光照排、书报刊印刷、 零件印刷年均增长为10%,书刊装订为8%。到2000年, 书刊平均印刷周期要由“八五”期末的100天缩短为70天,到2010年缩短为50天。

要提高书报刊印刷优质品率,到2000年要达到35%,2010年达到50%。印刷成品合格率,到2000年要达到95%,2010年要达到98%。

(四)科技进步

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到2000年科技进步对新闻出版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力争达到45%,2010年要达到55%。

“金版工程”是新闻出版业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要尽快落实规划方案,并完成分阶段目标。在2002年前“金版工程”的各项任务要全面完成。

出版社书刊出版编辑工作自动化、出版事务管理计算机化的比重,到2000年要达到出版社总数的30%;到2010年要达到出版社总数的80%。

要积极开发新的出版媒体,并尽快实现商品化。到2000年,DVD 和DVD—ROM要具备出版和复制的能力;2000年到2010年间,DVD和 DVD —ROM出版品种和数量的年均增长要达到50%。 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研制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和电子期刊。

报社采编、稿件传送计算机网络化的比重,中央级报社2000年要达到100%,地市级报社2000年要达到30%,2010年要达到70%; 报纸卫星传版的网络化比重,省级以上的报社2000年要达到100%; 印刷胶印化比重,县级以上报社2000年要达到100%。

书刊印刷品图文制版电脑化的比重,2000年要达到90%,2010年要达到100%;印刷胶印化2000年要基本实现; 装订机械联动化的比重,2000年要达到70%,2010年要达到90%。

新华书店整体业务管理计算机化的比重,到2000年,省会城市店及所属门市部要达到90%,地市级店要达到60%,县级店要达到30%;到2010年,省会城市店及所属门市部和地市店要达到100%, 县级店要达到80%。

四、实现2000年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

1.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要同阶段性转移和治理工作结合起来。 到2000年,要全面完成治理任务,解决散滥问题。到2010年要实现新闻出版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要建立健全新闻出版宏观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预报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机制,提高在导向、总量、结构、效益上的宏观调控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年检制度。

“扫黄”、“打非”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贯彻“追根究底,穷追猛打”的方针,要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集中治理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堵源与截流相结合;建立专职队伍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有关部门负责与部门间相互配合相结合。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扫黄”、“打非”的有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管理体制,规范市场行为。

2.优化结构。新闻出版业的优化结构工作要同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要优化产业结构,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新闻出版业的集约化经营能力。优化结构还要同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在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股份制,并积极支持出版股份公司上市。同时要放活小的,对小印刷厂和小书店及农村的图书发行网点,允许采用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通过放开机制搞活。要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出版物内容丰富多彩、服务对象多层次、品种多样化的新格局。要优化地区结构,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打破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在全国逐步形成若干个能够辐射区域市场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中心。要调整所有制结构,根据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则,提高新闻出版业公有制经济的控制能力,指导个体、私营经济在图书发行和书刊印刷业的发展。

3.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最终要落实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在抓出版物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要实施精品战略,组织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五个一工程”中的“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的出版工作;要抓好重点出版工程建设;搞好“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等评奖活动。要加强全行业技术监督,强化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全面贯彻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和出版物印刷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项监督管理措施。书报刊的审读工作要制度化。要提高优秀出版物的市场占有量。

4.积极推进新闻出版的法制建设,要加快立法工作,加强依法管理,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到2010年新闻出版法制建设要建立以《出版法》、《新闻法》和《著作权法》为主体及与其配套的新闻出版法规体系。当前要认真贯彻《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和《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制定《新闻记者条例》、《书报刊发行管理条例》、《出版企业组织条例》等行政管理法规。

5.重视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好纸介质出版物的同时,要积极发展磁、光、电等媒体的出版物,这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闻出版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发展磁、光、电等媒体的出版物,要与培育大型和超大型出版集团结合起来。要做好新媒体出版物的研制开发和商品化的引导工作,在管理上和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注意增强出版单位多种出版媒体的综合经营能力,使出版资源得到多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要鼓励新闻出版单位开展多种经营。

6.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新闻出版业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要坚持利用高新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全行业的装备及管理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研制开发新的出版媒体;要实现书报刊出版编辑工作自动化,图书发行信息网络化,出版事务管理计算机化。要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重视制定新媒体出版物的质量标准,到2010年要在全行业消除无标准生产的现象。要增加科技投入,做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7.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新闻出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重视新闻出版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工作,实施旨在造就一批高层次的行政管理干部、业务带头人、经营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的“211工程”。 要继续实施出版行业管理干部和业务干部持证上岗制度。要把北京印刷学院改建为出版学院,继续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编辑学和图书出版发行学专业。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是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评聘制度,建立具有竞争激励机制、科学的职称管理制度。

8.运用党和国家的优惠文化经济政策,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和发展环境。十五大报告再次提出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当前,要落实好所得税返还和增值税先征后退等项优惠政策。要用好出版专项资金、科学技术出版基金和少数民族出版基金,支持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图书发行网点建设。要扶持老少边穷地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组织对口支援,促进这些地区新闻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

9.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要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出版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出版科技运用水平;要积极开展平等互利的项目合作,促进版权贸易;要加强书报刊进出口的管理工作,引进国外优秀科技出版物,以满足国内市场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出版单位走向国际市场。

10.加强党的领导。 新闻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和驾驭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闻出版工作者一定要讲政治,必须牢固地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繁荣意识、把关意识和群众意识。

标签:;  ;  ;  ;  ;  ;  

2000年和2010年出版和出版业发展计划_北京印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