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特点、问题与展望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特点、问题与展望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特点、问题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冷战论文,中国论文,前景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开始从这一地区适当收缩军事力量,同时积极谋求主导冷战后东南亚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东盟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东盟各国面临的内部动乱和外部军事威胁的减少,使东盟对美国军事存在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并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接近中国,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以保持美、日、中三国在东南亚的力量平衡。东盟还积极倡导、主持亚太地区集体安全对话,推行大东盟计划,把印支三国纳入东盟体系,以确保它在构筑东南亚新国际关系体系中能发挥更大的独立性。

与此同时,中国也把改善与周边国家(包括东盟各国)的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课题。因此,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本文拟揭示这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特点

1、东盟对中国的看法有了明显的转变。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战略均势的不稳定,国际媒体广泛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政府为捍卫其对南中国海的主权而采取了一些举措,使东盟一些国家领导人一度对中国的对外战略意图疑虑重重,担心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会对外进行扩张,在南沙群岛问题上推行强硬的单边武力政策。

但是,90年代初,美、欧、日经济持续不景气;东盟与韩国、香港和台湾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香港和台湾开始对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投资;中国政府坚持睦邻友好政策,支持东盟努力建立东南亚和平、中立区,并一再重申愿意根据“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原则和平解决南中国海问题等,促使东盟逐步打消了对中国的疑虑,开始从政治上重新看待与中国的关系。

近年来,李光耀、马哈蒂尔、拉莫斯和吴作栋等一些东盟国家领导人多次公开表示,他们认为中国正在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国在亚太地区地缘政治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个强大的、致力于国内经济进步和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中国“有助于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因此,东盟应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通过与中国建立日益密切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从中国经济起飞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他们还判定,东盟帮助中国获得与其幅员和重要性相称的影响力不仅不会威胁东盟的安全,而且有利于保持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力量均势;不存在中国填补力量真空问题,中国也不是东盟潜在的敌国,因为中国要实现军事力量现代化,特别是使其海军力量对东盟构成战略性威胁尚有一个相当长时期的艰难的过程。去年8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接受《亚洲周刊》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中国还没有起到东盟希望它起到的作用。他还指出,美国认为东盟受到中国的威胁,但他看不出中国在哪方面比美国对东盟的威胁更大。

2、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经济、政治基础扩大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增加。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也在进一步走向成熟。

战略上,中国与东盟都认为对方在保持亚太地区长期稳定与繁荣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都期待对方在构筑未来东南亚国际新秩序中发挥更大的独立的积极作用。中国与东盟还都对美国想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机构化、集团化和扩大其政治功能来掌握亚太地区未来经济、政治发展的主导权抱有警惕,并对日本重新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抱有共同的担忧。

对东盟倡导的亚太地区集体安全磋商,中国的态度是积极的。中国不反对东盟谋求加强军事装备的自给自足和来源多样化,以改变长期以来东盟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过份依赖的局面和探索建立一个新的不依赖西方大国的亚太集体安全框架。

政治上,东盟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东盟认为,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改革推动了印支三国和缅甸相继效仿中国,推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从而使一些东盟国家可以捷足先登到这些国家进行投资。东盟还认识到,其“大东盟”计划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也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变革使以往阻碍东南亚各国之间关系发展的政治意识形态障碍迅速地倒塌。

经济上,东盟各国放宽了对中国进行投资、贸易的各种限制,并鼓励工商企业进入中国。这些国家的华人资本集团已紧步香港、台湾之后开始到中国进行大规模地不动产投资。他们还都在利用各种宗亲和人事关系谋求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事实上,东南亚华人资本集团一度热衷于“中国公共汽车”。李光耀曾就此感叹地说,就机会的规模之大和数量之多而言,你是打不败中国的。

人权问题上,中国与东盟的立场和利益越来越趋于一致。中国与东盟都强调应把经济发展置于政府议事日程的最优先的地位,强调个人权利不能损害集体的福利和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去年7月下旬,东盟外长会议正式接受了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就人权问题展开的争执中所持的立场。马哈蒂尔最近公开表示,他厌恶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并认为美国对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做得过份了。

二、中国与东盟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

1、东盟各国华人资本对中国大陆投资增加。

1992年后,东盟一些国家华人资本集团开始增加对中国大陆的投资。虽说这种投资主要是以获利为目的,其收益也是双向的,而且实际上起到了一种为东盟各国政府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进行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的作用。但是,随着这些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东盟一些国家中很快有人提出“华侨对所在国是否忠诚”的问题。在这些国家,如何评价华侨经济的跨国界经营活动已成为一个潜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些国家领导人知道经济上是无法阻止这些投资活动的,因此没有表示反对。不过,他们从国内政治稳定方面考虑,正不无忧虑地密切关注这一进程的发展。他们担心,华人资本的任何举措不当都可能会被某些反政府势力用来制造政治动乱。因此,他们警告华人资本集团不要试图使他们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变成政治和文化上的亲密关系,而是要严格遵守政经分离的原则。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领导人受到华人资本到中国大陆投资的影响较大,因此,他们在这一问题上也特别敏感。他们曾公开希望华人到中国投资不要影响和破坏马来西亚和印尼国内微妙的经济、政治、种族和文化上的力量平衡。

此外,东盟一些国家还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发展和华人经济势力增强会导致出现华人沙文主义,尤其是在中国已不被看成是实现地区繁荣的伙伴,而是投资竞争者的时候。李光耀还认为,东盟一些国家资本外流达到损害其国内经济发展的程度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一些敏感国家的华人应当小心从事。这一忠告理当受到中国政府和华人资本集团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东南亚华人资本已成为所在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对中国的投资虽增加较快,但实际投资数额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大。而且,这些投资者多属中、小资本,大的华侨跨国企业集团在大陆的长期投资还刚刚起步,事实上,由于上述一些政治因素的干扰,东盟各国华人民营资本对中国投资的发展势头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所减缓。

2、东盟一些国家伊斯兰宗教势力上升。

80年代后期以来,东盟一些国家伊斯兰宗教势力越来越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已发展成为这些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印尼,其强有力的学生运动正在迅速伊斯兰化。印尼要求实行政治变革的学生正在以农村穆斯林为对象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们利用广大穆斯林普通民众从近一、二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获利甚少的事实,煽动宗教情绪,反对信奉基督教并控制印尼私营经济的华侨。

面对日益壮大的伊斯兰势力,马来西亚和印尼政府主要采取了安抚政策。马哈蒂尔和苏哈托都支持一些同政府关系密切,且在伊斯兰教徒中有很大影响的政界人士出面建立穆斯林组织,使伊斯兰势力走向合法化和官方化。这些国家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他们担心,政府插手,扶植伊斯兰宗教势力的结果可能会是养虎遗患。因为这将更有利于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在出现经济、政治危机时为转移政治视线而掀起新的反华浪潮。他们还指出,印尼是世界穆斯林第一大国,如果印尼解决不好苏哈托的政治继承问题,或出现其他政治动乱,印尼大多数信奉基督教和掌握民营资本的华裔与伊斯兰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激化,中国与印尼的关系也因此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3、东盟内聚力有所削弱。

随着冷战后亚太地区各种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东盟各国之间对如何保持美、日、中三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和怎样对待马来西亚倡导的东亚经济会议以及何时、怎样实现既定的东南亚自由贸易区计划等一些问题上的政策分歧与差异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谋求大国势力平衡方面,新加坡、印尼和菲律宾主张更多地借重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力量。特别是印尼,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想借助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力量保持它在东盟内的某些领导权。印尼还因为不愿得罪美国,对召开东亚经济会议持消极态度。而马来西亚则打定主意不买美国的帐,坚持主张召开排斥美国参加的东亚经济会议。马来西亚还同泰国一样,主张更多地借重日本的经济力量和中国的政治影响来保持东南亚地区的大国力量均势。印尼虽不反对借助日本的力量,但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影响的扩大抱有较大的戒心。

在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方面,泰国在新加坡的推动下开始表现出更大的热情,而印尼因国内国营大工矿企业反对,对早日实现完全的自由贸易不感兴趣。此外,国际上一些东南亚问题观察家认为,越南加入东盟虽将使东盟的整体政治实力有所增加,但这无助于增强东盟的内聚力。因为越南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在整个印支半岛建立以它为核心的“大越南”计划。只是由于目前经济上暂时落后,越南才在推进这一计划方面有所收敛,将来越南经济发展强大之后,它与泰国在印支半岛的矛盾,冲突必将增加,届时其他东盟国家将会被迫在越南和泰国之间作出选择,从而影响到东盟内部的团结。

4、台湾加快推行“南进政策”。

近年来,台湾当局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为减少经济上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和获得更多的国际生存空间,而积极地发展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关系。今年1月,台湾通过一项内容广泛的“南进投资政府计划”,拟重点加强与印尼、菲律宾和越南的经济、技术和政治联系。继3月台湾经济部长江丙坤率大型经济代表团访问越南,推动台湾在越南的投资之后,台湾又在计划大规模地介入东盟“成长三角”的发展,以绕过中国政府的反对,增进与东盟之间的实质性关系。如果这一计划进展顺利,台湾与东盟的关系必将有一个质的提高。在这样一个涉及到中国主权的重大敏感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因此,东盟应当小心行事,不能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破坏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微妙的政治心理平衡,从而迫使中国政府重新考虑与东盟的关系,给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

5、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的增加。

目前,中国在东盟国家的企业已达数百家。今后几年,随着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东盟国家有利的市场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寻求到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去投资。而东盟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抱有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从经济上考虑,这些国家不反对中国的投资,但在政治上,它们又担心中资企业将会同本国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从而增加这些华人的经济、政治力量,影响一些地区各个种族之间的政治势力平衡。因此,它们希望中国政府有关机构能够统一管理这些投资活动,并使这些中资企业的业务联系尽可能的广泛化,同时敦促这些企业严格遵守政经分离的原则,以免给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造成不利的影响。 6、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

目前,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已成为一个可能会给正在走向成熟的中国与东盟之间微妙的政治关系带来破坏性影响的重大问题。今年7月,在曼谷召开的东盟安全论坛已正式将这一问题列入会议议程。可以认为,尽管中国一贯反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已经实际上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国际化。而且可以预见,东盟和美国今后将会更加公开地插手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也将会在幕后越来越多地利用其在东南亚的经济、政治影响干扰中国完全确立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地位。美国已多次声明,它不会坐视任何试图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其目标显然是对着中国。美国还敦促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加强海、空军力量,以保持南中国海地区的军事力量的平衡。因此,中国外交今后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既能捍卫自己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地位,又能使之不会给中国与东盟、美国和其它一些有关国家的政治关系造成重大的破坏性影响。

当然,在曼谷会议上,东盟对这个问题的立场和态度还是相当谨慎的,并尽可能地避免卷入有关具体的争端。印尼政府也在酝酿和推动有关各方达成一项妥协方案。特别是马来西亚已公开表示,任何有关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视中国的政治意愿都将是徒劳的。这就有利于使这一问题最终朝着中国提出的“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前景

在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仍然处于变动之中,美、日、中三国之间关系尚未明确定位和三国都根据自己的全球和地区战略的需要而致力于加强与东盟关系的情势下,东盟各国,特别是东盟大国,印尼和泰国以及将来的越南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战略角逐的中心。日本正寻求与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结成紧密的同盟关系。美国也在加强与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的战略合作。但由于日本国内政局不稳,经济持续萧条限制了日本对东盟各国投资的增加,美国则在人权问题上同新加坡、印尼等国发生了冲突,美国与泰国的关系也因为柬埔寨红色高棉问题而有所疏远,从目前来看,中国在同美国、日本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中国应当充分利用当前东盟各国内部主要政治势力支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的有利时机,不引人注目地提高自己对东盟各国的影响,并争取在东南亚形成一个美、日、中和东盟三国四方繁荣共存的局面。为此,中国应坚持自我克制和不奉行大国霸权主义政策。中国在这方面任何不适当的表现都会损害正在形成之中的中国与东盟良好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消除东盟一些国家对中国霸权主义的担忧,首先,中国应当解决好东盟国家华人对中国投资的回报问题。中国要同东盟各国政府和华人共同努力,使华人对中国的投资真正做到不仅不会损害,而且还会促进华人所在国经济的发展;其次,中国在发展与东盟国家华人的政治、文化联系方面要特别地小心行事;第三,中国应当早日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对建立东南亚自由贸易区持积极的立场;第四,中国要继续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安全磋商,并在人权问题上采取与东盟更加协调一致的立场;第五,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权威的,跨地区、跨部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华侨在中国的投资,并防止各地方政府不顾一切地吸收侨资,从而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即使东盟各国的经济政策坐标进一步向中国倾斜。

此外,我们想指出,未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东盟各国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而且它也将受到美、日、中三国关系的相互定位以及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亚太政策走向的重大影响。虽然美国在亚太的地位将会继续相对下降,但美国仍将长期对亚太事务发挥重要的影响。日本的经济、政治影响将会上升,俄罗斯对东盟各国的武器销售在逐年增加,俄罗斯与台湾的关系发展也很快,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东南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些都将会给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标签:;  ;  ;  ;  ;  

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特点、问题与展望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