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论文_刘松 申敏

中国石拱桥论文_刘松 申敏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中学教师 刘 松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中学教师 申 敏

课标要求及分析:

《中国石拱桥》属于第四学段教学内容,课标要求为: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学习水平是掌握和运用,学习内容是朗读,前提条件是用普通话。

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理解、分析、体味和推敲,学习水平是理解和反应,学习内容是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前提条件是通读课文。

第三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水平是了解,学习内容是表达方式。

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课文以园林建筑、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侧重于说明文。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教学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先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列举赵州桥、卢沟桥两个例子来解释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并着重说明两座桥各自的特点。本文语言以说明为主,又穿插记叙,严谨周密又不失生动形象。茅以升以他专业化的精确介绍,让我们了解到有关中国石拱桥历史、形式、结构等知识,更让我们看到,赵州桥和卢沟桥不为历史风尘湮没的光辉。

学情分析:

优势:说明文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都接触过。

劣势:学生在此之前所学的多为记叙文,因此有必要带领学生做好说明文相关内容的复习。

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教授说明文因为其有别于其他体裁类文章的特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文学性不强,学生的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时有明确的目标,有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教材分析:《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茅以升以他专业化的精确介绍,让我们了解到有关中国石拱桥历史、形式、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根据课标及教材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所学的多为记叙文,因此有必要带领学生做好说明文相关内容的复习。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回顾说明文因为其有别于其他体裁类文章的特点。根据课标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对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学习、分析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理解阅读说明文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并且加以应用。

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预设时间5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都学了什么?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复习知识,明确目的,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直观的告诉学生】

二、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预设时间10分钟)

1、分四人小组,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预设:(1)举例子: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 举例典型,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精确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在说明卢沟桥的特点时也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3)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摹状貌:“有的……有的……有的……”形象地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2、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成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3、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

【点评:复习总结上节课的知识,明确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说明文要掌握的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三、分组合作讨论,品析本文语言的准确性。(预设时间10分钟)

1、说明文语言要求科学而准确,可老师在读课文时却发现本文有许多地方语言很不准确。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这些词,明明都不确切,怎能说准确呢,应该都删掉,这样语言就准确了,你们同意老师的意见吗?

2、本文还有类似的语言情况吗?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用“删除法”试着分析它的准确性。

四人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画出句子,在小组内部交流各自的分析。

四人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

【点评:通过具体的分析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让学生明确我们品味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四、拓展巩固,强化提升(预设时间10分钟)

1、教师分发文字材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思考题目。

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竹。它的躯干又圆又粗,魁梧而高大,可谓这个家族中的“大丈夫”,它生性喜酸,专爱生长在肥沃酸性土壤中。毛竹具有坚韧、富有弹性等优点。因而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现在家庭中的许多竹制家具都是用它做成的。它还可以供建筑之用,甚至可用来代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

(3)文中提到菱角,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目的是什么?

(4)简要分析文中加粗字“在我国”三个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1)说明对象是竹子。

(2)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圆、粗、魁梧、高大。

(3)提到菱角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而说明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4)“在我国”三个字准确地指出“竹子有250个成员”的范围,使句意更明确;去掉后,会使人误认为全世界只有250个品种,与客观事实不符。

【点评:学以致用,巩固提升。使学生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什么是说明文,今后遇到说明文要怎样分析。】

五、课堂小结(预设时间5分钟)

1、总结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 总结说明文语言特点:为了准确说明事物或事理,说明文非常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本文中,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点评:总结课堂,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知识的小结,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总体点评:

一、课堂提问要有梯度,使学生每次回答起来都不觉得太难。

二、及时讲解,有学生不会的知识,及时讲解,有效沟通;有学生遗忘的知识,及时提醒温习路径。如:说明方法,学生不容易明确。教师先提示学生看说明方法列表,等学生用排除法判断准确后,再诠释一下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三、小结得当,注重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照应。如:先分析4-6段,分别总结说明元素,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然后分析1-3段,联系前面的内容总结文章主要部分的思路。归纳9-10段内容后,再联系全篇总结文章内容、构思、以及说明元素在其中的呈现方式。

四、利用好教材配套习题进行拓展延伸。如:重视对练习四提供的材料与课文对应内容进行比较思考。

不足之处是:在整堂课上,意在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故课文的相关拓展没有涉及,课堂师生衔接不够自然。

今后需改进的措施:课文的讲解不能仅限于讲清楚的阶段,可适当给学生相关的拓展,以丰富并运用所学知识。

论文作者:刘松 申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中国石拱桥论文_刘松 申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