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铁路图书馆与日本对东北的文化侵略_图书馆论文

满洲铁路图书馆与日本对东北的文化侵略_图书馆论文

满铁图书馆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中国论文,图书馆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2-0105-04

一、满铁图书馆的设立及其职能

1906年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了满铁国策会社。为统治东北人民的思想和为侵略战争提供资料信息,1907年,日本政府立即调任满铁理事、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冈松参太郎筹建满铁图书室。该室隶属南满铁路调查部,地址设在原大连玉町满洲资源馆三楼,1908年随着满铁办公地点的转移迁到大连东公园町(现世纪街)。这就是后来满铁大连图书馆的雏形,也是满铁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最早图书馆。随着对文献资料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日本政府决定“要在满铁附属下,建设一个东亚一流的、具有近代建筑美的理想图书馆”。自1911年8月至1928年12月,新馆舍分三期工程先后完成。1918年1月15日,将隶属于调查部的图书室改为由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直接领导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图书馆”,并于191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从1907年满铁调查部的图书资料室到1919年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图书馆的十几年及其后的若干年,根据日本侵略的需要,满铁所建图书馆数量逐年增多。1917年17个,1919年20个,到1930年,满铁在东北铁路沿线共建立了24个图书馆,分别是瓦房店、大石桥、营口、鞍山、辽阳、苏家屯、奉天、奉天八幡、铁岭、开源、四平、公主岭、长春、本溪、抚顺、安东(丹东)等16个馆,大连市内有满铁大连图书馆、日出町分馆和日本桥、伏见台、近江町、埠头、沙河口、南沙河口8个图书馆。此外,还对边远地区划分了12个流动区,150个阅览点。至此,日本已在满铁沿线各主要城市和区域建立起了纵横交错的文献网络。①九一八事变后,满铁图书馆也随之获得“大发展”,到了1937年,数量已经增加到31座。但也就在这一年,日本宣布撤消对满洲国的“治外法权”,满铁图书馆仅保留大连、奉天、哈尔滨三处,其他全部移交伪满洲国。这当然是日本政府的遮眼法,为了蒙骗国际舆论和殖民地民众,但其中也包含着关东军和满铁的利益冲突,是前者为了削弱、限制后者权益的举措之一。

满铁创建图书馆的目的,正如关东厅所言,“投入巨资经营图书馆或学校,是对东三省文化侵略的一个方法,同时提高了日本人进行各种侵略所需要的能力”。②因此,满铁图书馆是殖民图书馆,是为满铁国策会社业务提供参考的图书馆,是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统治服务的图书馆。正所谓“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就是用所藏图书,配合当时的形势发挥其作用”。因此,为实现长期霸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野心,日本政府根据时局变化而不断强化满铁图书馆的职能,规定各个图书馆的藏书有所侧重,而且可随时调拨,做到资源共享。

满洲图书馆业务研究发行会编撰刊行的《满铁图书馆概况》明确说,满铁系统的图书馆兼具市民(非城市的一般居民,而是专指满铁的职员及其家属)图书馆和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图书馆双重性质。另外,根据满铁图书馆的本质和机能,可将其分为参考图书馆和通俗图书馆。参考图书馆又称专用图书馆,主要是为会社业务提供参考,兼供一般读者查阅。参考图书馆图书分为日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内容涉及铁道、矿山、港湾、产业、教育、卫生、工学及文学、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满铁的各图书馆根据职能不同分工也不同,如满铁大连图书馆的任务是收集普通图书,同时收集官方的档案以及军事机密材料,“供给会社业务参考”,是为满铁提供文献服务的“参考图书馆”;奉天图书馆主要收集古籍珍、善本图书和中国各地的重要方志;长春图书馆以收集东北地方文献为主;哈尔滨图书馆重点收集有关满蒙的俄文文献资料以及有关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文献,特别是关于远东地区的文献。

二、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是以满铁为中心进行的,而对中国人民实施的文化奴役则是以满铁图书馆为中心展开的。自满铁打算建立图书馆之日起,他们就不失时机地抢夺中国的图书。满铁图书馆在东北经营了近40年,图书馆以购买、转抄、没收、巧取豪夺等手段广收文献,不断扩充馆藏,使馆藏总数达到70余万册。

1922年1月,满铁拨专款派专人购入哈尔滨俄国后黑龙军管图书馆所藏有关东北、蒙古、西伯利亚的俄文图书3万册。1923年2月,拨专款有计划地购入东北地区文献,尤其注重收集政府、学会等非公开发售的调查资料及县、村志的油印本和公文档案。1925年,购入苏联驻长春领事拉布罗夫所收藏的有关中国边疆问题的西文图书500册,北京意大利公使馆馆员洛斯收藏的中国舆图600余幅,西域地方文献40余种,伊斯兰教图书360余册。③1929年,拨专款10万日元派专人到京、津、沪一带搜买中文古籍,其中宋版8种,元版10余种,中文医学古籍4000余册。④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所需研究资料也不断增多。满铁便制定各种方策,抢夺中国学术研究资料中的非卖品刊行物。截至1936年共抢夺中国非卖品刊行物7479件,21 395册,计约33 471日元。⑤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将藏于沈阳故宫中的文渊阁正本《四库全书》1万多卷(《四库全书》仅存的三部正本之一)掠走,存于其控制的“满铁”办公处中,预备掠往日本(抗战胜利后回归中国)。1931年末,关东军没收了奉天城内大南门里的张学良官邸,于1932年4月以此为馆舍,成立伪满洲国立奉天图书馆。满铁也参与了抢夺张学良官邸所藏书籍。此外,满铁还抢夺了我国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两册,当时满铁此举遭到了国立北京图书馆的严重抗议。目前我国残存的《永乐大典》不足全书的4%,1万多册的《永乐大典》流散在世界各地,日本即是幕后黑手之一。

满铁抢夺中国书籍的目的就是研究中国的地理、历史、民族等详细情况,以便为其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提供翔实的参考资料。由于满铁的抢夺,使中国很多珍贵的书籍甚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籍都落入了日本强盗之手,最终造成丢失和流散。

满铁通过普及图书,频繁开展各种活动,出版各种书刊杂志等方法,加强奴化东北人民思想,宣传日本侵略功绩,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服务。

第一,普及图书。1910年9月,满铁会社制定了“巡回书库”制度,以满铁大连图书馆和奉天图书馆为中心,按照满铁沿线其他图书馆的需要,把这两个书馆的图书编成一定的小书库(每个小书库20册至100册)发放到满铁各图书馆,由各图书馆负责把图书送到图书馆以外的场所供市民参考和阅读。大连图书馆和各地图书馆就是“中央和地方,干和枝的关系密切配合”。⑥此外,还设立“列车文库”制度。1915年5月以后,满铁为大量普及图书,竟在铁道列车内配置了书库,强迫乘客阅读。1926年满铁配备“列车文库”的列车多达15趟。满铁在每趟列车上设立“列车文库”的同时,为给参观调查的旅客提供便利,还在各停车场准备很多适用的资料。同时满铁还根据季节在人群集中的场所如树林、浴池等地开设简易图书馆,甚至在职工宿舍开设家庭文库,在学生宿舍开设团体文库。因此满铁也自称“满铁的图书馆是运动的图书馆”。

第二,频繁开展各种活动。满铁图书馆所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都是围绕着日本的政治利益进行的。为加强满铁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向读者普及日本的文化,麻痹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宣传满铁图书馆,除设立各种学术性组织如“业务研究会”、“满洲国图书馆协会”外,满铁随时在各馆举办文艺研究会、专题座谈会、展览会、辩论会、演讲会等,还多次组织读者到满铁沿线参观旅行。在每年11月设定“图书馆周”,期间除召开各种会议外,还举办全国性的读者奖励宣传活动,并将活动内容印成小册子,免费发放给未参加活动的市民。

第三,出版各种书刊杂志。满铁图书馆出版的图书分为三种:一是有关中国历史和地理的书籍,例如《满洲地方志考》、《从盖平到桦太(库页岛)》、奉天图书馆业刊第一编《关于乾隆御制成京赋》(卫藤利夫著)、奉天图书馆业刊第二编《鞑靼漂流记》(园田一龟著)等;二是目录图书,如与中国东北有关的图书目录;三是满铁图书馆馆刊,如满铁大连图书馆出版的《书香》、满铁哈尔滨图书馆出版的《北窗》、鞍山图书馆出版的《芦芽》馆刊。满铁图书馆出版图书的目的就是便于人们查阅满铁图书,使侵略者更便捷地查阅中国东北历史和地理的情况,为侵略战争提供最佳的服务。

三、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服务

满铁图书馆是日本的殖民地图书馆,是为其侵略扩张政策服务的,因此,其卷入战争的漩涡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政策所决定的。

九一八事变前,满铁图书馆向满铁提供了从中国抢夺的中国陆军测量局制作的五万分之一乃至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满铁将其复印2000份,分发到各省。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正是运用了此地图。事变期间,满铁图书馆以奉天图书馆为中心,捐赠2万册图书。⑦奉天图书馆内设置了“满蒙时局文库”,把有关中国东北、蒙古的文献汇集一室,目的是向国际社会传送关于满蒙与日本特殊关系的“正确”认识。另外,满铁各图书馆共同编成阵容庞大的“阵中文库”,号召、组织日本殖民占领的满洲、朝鲜和日本本土的图书馆和一般民众捐赠图书,送给在前线作战的日本军队、警察和满铁社员。《阵中文库宗旨》鼓动说:这是对前线战士最好的“精神慰安”。从1931年12月开始,到1932年6月,不到半年时间,“阵中文库”收到捐赠图书近12万册,经过军部审定,选定内容适宜者109 800多册,送往前线。奉天图书馆承担了图书的征集、分类以及与军部联络、运送等工作,根据《阵中文库宗旨》,送往前线的图书,都要标明赠送者的名字。这些人的名字和住址以及捐赠的书名、册数,也都分期刊载在《书香》杂志上,人数数万,一般百姓居多,由此确实可以看到日本所谓“总体战”举国动员的广泛程度。满铁会社派遣员将这些书籍发放到南起山海关北到齐齐哈尔的各驻屯军队、警察官手中。事变后,很多满铁社员被派到社线外。于是,满铁图书馆为慰问这些社员,又捐赠了6000本杂志,编成“慰问文库”,分发给各地派遣员,致力于战场上将士的慰问。满铁图书馆编成的这些文库大多都是适合当地侵略需要的参考书籍。另外,满铁图书馆还搜集适合侵略需要的图书。奉天图书馆主要搜集商工业图书、运动图书、满蒙风俗图书和资料,安东图书馆主要搜集港湾、关税、刀剑、军犬等资料,瓦房店图书馆重点搜集土地、产业方面尤其是园艺方面的书籍,辽阳图书馆注重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及名胜古迹等照片的搜集。

为更好地管理图书,使其全面、周到、快捷地为日本侵略服务,满铁想尽各种办法加强对图书的管理,以便于读者使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所建的24个图书馆(包括旅顺关东厅图书馆)立即参与战争。各图书馆首先从本馆藏书中选出与事变有关图书,组成“时局文库”。位于事变爆发地的满铁奉天图书馆按关东军司令部第四课(调查、情报、宣传机构)所需,设特别阅览室,以1500册日、汉、西文图书组成“时局文库”,为关东军提供特殊服务。事变第二天,满铁奉天图书馆即由馆长带队亲赴现场“搜集”资料。各馆亦纷纷效仿,在大连、鞍山、辽阳、长春等地召开时局资料展览会。经满铁总裁批准,以满铁图书馆为中心,从大连到哈尔滨,24个日系图书馆第一次连锁作业,编制了《全满二十四图书馆共通满洲关系和汉书件名目录》,免费赠送关东军、满洲国政府、关东厅及其他机构,为关东军、满铁等机构查阅提供了方便。⑧为将日本扩大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所急需的调查研究资料整理得更好,给调查研究的人提供便利,各图书馆都将图书分为参考图书和通俗图书两种,由满铁有关专家鉴定,将常用的有关调查研究的资料放在一起,之后将这些书籍进行排序。首先进行分类排序,之后是名称排序、概念排序等。满铁图书馆这种图书管理方法使查阅资料的人很快就能查到想要的资料。此外,只要查阅资料的人指定资料的题目,满铁图书馆就会有求必应,如若满铁各图书馆没有,就会将该资料列入日后抢夺的名单。

综上所述,日本殖民地图书馆馆藏的充实,是以掠夺中国文化财产为手段,以破坏中国图书馆事业为前提的。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后,原有的图书馆事业被摧残殆尽。辽东半岛除了日本殖民统治机构关东州厅在官方博物馆内附设阅览场外,只有满铁图书馆在运营,而这些图书馆不对普通中国人开放。据统计,1936年至1947年间,黑龙江地区的中国图书馆已由原来的27所降为零,大连、哈尔滨、沈阳等地的中国图书馆事业为空白。⑨后来由于殖民统治的需要,日本侵略者逐渐恢复了一些民教馆、图书馆以装点门面,但馆务内容已根本改变,多成为殖民统治者进行奴化教育的机构和场所。而且,纵观满铁图书馆在东北存在的40余年,日本劫掠中国古籍文献文物的行径,也绝不是一些人的个人行为,而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文化侵略战。

注释:

①李晓菲:《“满铁图书馆”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图书馆建设》1998年第1期。

②《满铁图书馆的情况调查及印刷品的发放》,载关东厅《本邦图书馆关系杂件》,1929年10月18日,B04012256600,(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藏。

③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附属地的学校、图书馆及社会公共设施的发展》,昭和十四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藏,第492页。

④李晓菲:《满铁图书馆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图书馆建设》1998年第1期。

⑤满铁总裁室、地方部残务整理委员会:《(极秘)满铁附属地沿革全史》中,1939年 9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藏,第735页。

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地方部学务课:《满铁教育回顾三十年》,1937年11月20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藏,第359页。

⑦满铁地方部庶务课:《地方经营梗概》,1933年12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藏,第113页。

⑧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洲事变与满铁》,昭和九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藏,第449页。

⑨严文郁:《中国图书馆发展史》,台北:台湾枫城出版社,1983年,第164-166页。

标签:;  ;  ;  ;  ;  ;  

满洲铁路图书馆与日本对东北的文化侵略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