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苏胜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中心卫生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8例中老年慢性腹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湿热蕴结型和脾肾两虚型、脾虚湿盛型慢性腹泻通过中医辨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91.67%、88.4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7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慢性腹泻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腹泻;治疗效果

腹泻主要为排便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的频率,粪质比较稀薄,同时存在没有消化的食物,或是出现脓血情况[1]。慢性腹泻为病程高于60d的腹泻患者,或是间歇为1个月复发性的腹泻患者。慢性腹泻产生的原因较多,其与肠道方面的炎症有关,同时所造成的危害也较大。这类病症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可能仅为慢性腹泻症状[2]。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收治的148例慢性腹泻患者,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8例中老年慢性腹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 27例,最小年龄 23 岁,最大年龄 66 岁,平均年龄 44 岁。2 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异常表现,2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包括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为32~64岁,平均年龄为(48.5±5.4)岁。对照组包括男性41例,女性33例;年龄为30~62岁,平均年龄为(46.7±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通过西医治疗,结合患者体质、病情状况给药。若患者存在严重的腹泻情况,或是其体质比较虚弱,存在非感染性的腹泻,一般通过止泻剂进行治疗,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尽可能不选择成瘾性的药物进行治疗,保证确诊后给药即可。给予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42020809),每次0.5g,柳氮磺砒啶4s/次,结合患者腹泻的程度,适当的调整药物的剂量。对于腹痛严重的患者,采取阿托品(国药准字:H20053529)进行止痛。保证在西药服用30min后进行服用,同时结合患者临床中医辨证证型,适当的加减中药的剂量,两组患者治疗的时间均为1个月,且1个月为1个疗程,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给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慢热蕴结型慢性腹泻患者给予白头翁、扁豆和白芍、苦参,以及葛根和白术各15g,秦皮和连翘、黄岑均为10g,甘草和黄连各为6g和3g。每日一剂,分三次于餐后1h服用,每次取汁300ml,治疗的时间为4个疗程,且1w为1疗程。脾肾两虚型慢性腹泻患者通过白术、鹿角胶均为15g,补骨脂和肉豆蔻、山楂均为12g,五味子和干姜均为8g,吴萸3g,每日一剂,分三次于餐后1h服用,每次取汁300ml,治疗的时间为4个疗程,且1w为1疗程。脾虚湿盛型慢性腹泻患者采取炒薏苡仁30g,党参、葛根和白术均为15g,茯苓、甘草、木香、砂仁各12g、10g、6g、5g,每日一剂,分三次于餐后1h服用,每次取汁300ml,治疗的时间为4个疗程,且1w为1疗程。

1.3治疗效果的评判

治愈: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排便的性状均达到正常标准。

好转:患者排便的次数,得以显著的好转,或是其排便的性质改善、排便不适感得以缓解。

无效:通过治疗,患者的排便次数和排便性状没有任何改善,或是病情更加严重。显改变。

1.4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3.0,实行统计学方面的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标准差应用 代表,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湿热蕴结型、脾肾两虚型、脾虚湿盛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91.67%、88.4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7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腹泻,属于临床方面比较多见的病症,其临床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腹泻、腹部隐痛、腹泻剧烈,其主要因为进食不易于消化的食物,或是食用过凉的食物有关[3]。同时,存在食欲下降、气短乏力、面色泛黄等症状,使得其营养物质产生大量的丢失情况,进而使得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本次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西医方面的治疗方法为:病症、病因、解痉止痛和神经性止泻等药物进行治疗,经肠道平滑肌张力作用,对肠过度蠕动情况进行抑制,进而发挥止泻的效果,将交感神经兴奋状况进行有效的抑制,并发挥止泻的效果。中医方面认为脾虚就会生湿,而湿重就会产生泄泻的症状,所以健脾益气化湿为治疗慢性腹泻之根本。与此同时,对于存在脾胃虚寒的患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部怕冷,同时其粪便稀溏。对于禁食冷食的患者,应给予香砂养胃丸进行治疗。存在久泻伤肾的患者,会发生畏寒肢冷的状况,同时其腰膝部位会呈现腰膝酸软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需给予温肾健脾的治疗[4]。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情况。此外,慢性腹泻患者还应该做好饮食方面的补充,如多食用新鲜的果汁,补充维生素,以便减少腹泻的次数。禁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因为这类病症的病程比较长,同时病情易于反复发作,对于食物的吸收情况、消化情况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高蛋白、高热能食物的补充,并做好食物的消毒工作。同时还需做好保暖工作,以防止腰腹受寒。

综上所述,中老年腹泻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并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万卷,宗湘裕,杜长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62例[J].吉林中医药,2015,35(2).

[2]谭赛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J].延边医学,2015,(6):29—30.

[3]曾连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8).

[4]吴金莲.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腹泻[J].家庭医药,2014(11):50.

论文作者:苏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苏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