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预后价值分析论文_朱立志1,李祖文1,周晓慧1,刘卓华2

1.湖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2.湖南省娄底市骨伤医院 417000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案以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3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案,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内,有2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到E级,且B级患者在术前有15例,术后降低为7例;A级患者术前有16例,术后降低为7例。且,就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实施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活动功能,且辅以有效地预后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预后

脊柱创伤多是因为外界因素所致,例如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空坠落、施工事故等,从而使得患者脊柱受到强力的作用,所导致的骨科损伤[1]。且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脊柱创伤患者都存在脊髓损伤并发症。该病发作的人是受到外力影响后所发生的脊髓横贯性损伤。该种并发症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脊髓功能,从而使得患者正常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肌肉功能等受到影响[2]。在临床统计中,脊柱创伤患者中,有40%都发生了脊髓损伤[3]。而在临床治疗中,多是针对脊柱创伤,忽略了脊髓损伤的医治。这就使得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差,严重影响其日后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在近几年来,临床发现骨及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数量较多,且影响较广,因此,在治疗方案的选取上,也注重对患者脊髓损伤的治疗。但是,这种创伤严重,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我院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合理的手术方案加优质的术后护理,以期望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3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3.2±7.3)岁。按照受创原因分类:砸伤12例、坠落伤10例、车祸伤21例。按照受伤部位分类:T107例、T119例、T1217例、T145例、L2 2例。骨折类型:16例压缩型、17例爆裂型、5例骨折脱位、其他5例。脊髓受损程度:9例完全截瘫患者、34例不完全截瘫患者。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所制定的脊髓损伤分类[4]:A级患者16例、B级15例、C级患者7例、D级5例。本次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经过ct扫描、MRI扫描、以及X线平片检查确诊。所以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患者,其主要以后路减压治疗和哈氏棒固定治疗,两种方案进行手术。(1)对腰胸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其俯卧位,从患者脊柱后正中做一切口,并逐渐对其表皮组织加以剥离,直至正常椎体显露,将患者上下椎体均暴露出来后,小心剥离显露椎板。在整个操作中,必须要保证其精确性,避免操作不慎对患者脊髓造成的二次损伤。以骨折椎体上关节突项背部与其相对应的横突点,作为进针点。用定位针确认患者骨折处,然后植入相应的椎弓根螺丝钉。在整个操作中,必须要防止进入椎管造成脊髓损伤,同时置入的棒体,必须要符合预期的长度。如果患者伴椎体存在脱落现象,则需要适当的增加椎体的固定节数。(2)对其他患者选用哈氏棒固定。其基本与上述相同。

1.2.2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必须要实施对症治疗,尤其是部分患者存在脱水现象,必须要及时加以处理;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是否进行高压氧治疗。(2)心理护理。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会使得患者的下肢功能严重受损,从而造成截瘫的现象。这都会使得患者的负性心理相对严重,术后可能会存在不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情绪低迷等多种现象。护理人员必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对其心理因素加以了解,采取有效的沟通策略,来缓解其心理负担,提高其对治疗的积极性,保证术后护理措施的配合。(3)功能锻炼。通常来说,经过该类手术后,患者需要多休息。但是长期的卧床会使得其肢体相对僵硬,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运动,以促进其康复进度。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后缘压缩高度进行比较;同时,以ASIA损伤的等级,对患者进行评估。A级:完全性损伤,无任何感觉以及运动功能保留;B级:部分损伤,无任何运动功能;C级:部分损伤,患者功能均部分存在;D级:部分损伤,功能50%以上存在,肌力≥3级;E级:患者的运动与感觉均正常化。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1个月内,有22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到E级,且B级患者在术前有15例,术后降低为7例;A级患者术前有16例,术后降低为7例。且,就患者的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椎体后缘压缩高度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受创的可能性相对提高。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其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且其会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死亡[5]。尤其是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在该段的脊柱活动中,患者躯干的压力相对集中,且脊柱能够发生生理弯曲移行,自然更容易引发脊髓损伤[6]。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多余脊柱创伤作为治疗目标,这就使得患者脊髓损伤,没有及时得到控制与治疗,治疗效果受制。切脊髓损伤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多数患者脊髓损伤没有及时得到控制,都会使得脊柱损伤手术后,存在瘫痪或者下肢运动功能、感官功能受损。故而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研究,提高其治疗效果。

在我院的临床工作中,以患者受创的实际状况作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从对患者脊柱的位置与稳定性加以恢复,来达到解除脊髓压迫的效果[7]。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为神经组织的恢复提供理想环境,以达到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正常化的促进作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当然,单纯的手术治疗无法达到效果最佳化。我院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此类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训练护理等多个方面来保证手术效果,使得患者骨折脊柱的稳定性尽快恢复,解除血肿或者骨块,对脊髓产生压迫作用,使得脊髓状况逐渐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所好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在本次研究中,43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有22例患者神经功能达到E级,也就意味着此类患者的脊髓损伤完全好转,不会对其日后的生活造成过大的影响;同时,a级与b级患者术前术后的例数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可以看出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针对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实施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活动功能,且辅以有效地预后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何正兵.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145-147.

[2]姜棚菲.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D].延安大学,2013.

[3]陈红桃,杨柯,曹新生,彭凤娥. 脊柱创伤的低场MRI诊断[J]. 包头医学,2009,33(04):206-208.

[4]王鸿丽. 急性脊髓损伤及电针治疗大鼠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5]陈金勇. 急性脊柱创伤的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

[6]刘思海. 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附55例报告)[D].第三军医大学,2007.

[7]王贵良,刘晓明,范友兵. 脊柱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J]. 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01):24-27.

论文作者:朱立志1,李祖文1,周晓慧1,刘卓华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预后价值分析论文_朱立志1,李祖文1,周晓慧1,刘卓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