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有效氯溶液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消毒效果评价论文_郭璨

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有效氯溶液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消毒效果评价论文_郭璨

郭璨

(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内科西藏那曲852000)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继发水电解质紊乱。久病可导致心脏,血管,眼,肾,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障碍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其发病机理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发病过程。

【关键词】糖尿病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362-03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与癌症,心脏病合称人类三大“杀手”。由于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应激反应差的特点;因此,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帮助和支持糖尿病专科医生工作,在指导和帮助患者学会糖尿病相关的技术,能力和技巧方面,在糖尿病护理,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69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Ⅰ型糖尿病25例,Ⅱ型119例,病程半年至20年,106例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视网膜病变,8例出现足部溃疡,其中6例经1~3个月治疗痊愈,4例5个月未痊愈。

2.病因及分类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归为两大发病机制范畴,一类(Ⅰ型)Ⅰ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主要由于免疫介导的胰岛B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所致。另一类(Ⅱ型)的原因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反应不足的联系。

3.临床表现

Ⅰ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较急,多数患者常因感染,情绪激虑或饮食不当而起病,通常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临床上常称“三多一少症”。Ⅱ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起病常隐匿,缓慢,“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在体检,患其他疾病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4.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检和电生理学检查资料,临床表现,物理学检查等才能确诊。

5.治疗

5.1 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对任何一种糖尿病都行之有效。在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律的餐次等要求上,配合药物的治疗,有效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发生,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有利于减轻体重,应长期坚持。

5.2 运动疗法

运动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黏度,减轻体重,有利于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活动强度,自我监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锻炼应在早餐前0.5~1.0小时进行,运动时间为30分钟左右,逐步延长至就小时或更久,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选择合适运动,长期坚持。

5.3 口服药物治疗

有促胰岛素分泌剂的磺酰脲类和胰岛素增敏剂的双胍类,病人选用哪种药物,一定要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病人自己决不可随意滥用,用药后不可突然中断,否则会使接近稳定的病情恶化,甚至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5.4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取得显著疗效,Ⅰ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因Ⅰ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发生酮症,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发病之初,胰岛功能往往已经受损一半以上,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延缓糖尿病发展的进程,所以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是越早越好。

6.护理

6.1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

6.1.1怀疑和否认心理患病早期,患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或怀疑态度,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饮食,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改善患者情绪,对其痛苦体验给予充分理解,给予耐心解释,鼓励,安慰,保护等,加强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改变对疾病的怀疑,拒绝治疗及满不在乎的态度。

6.1.2失望和无助感 一旦被确诊,将终身依赖药物治疗,否则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加之终身控制饮食,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失去信心,情绪低落,帮助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消除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用宣泄法使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发泄掉,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6.1.3焦虑恐惧,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担心影响自己的将来,针对患者产生恐惧的具体原因,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消除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证或解释,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6.1.4自责自罪 让患者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注意有效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合理的应用药物,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调适患者不良情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1.5满不在乎 因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抱有“难治好,死不了”的想法,在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使病情加重。首先应该给予这类患者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取得其信赖,提供治疗的信息,对病情变化,做出科学的选择,树立治疗信心。

6.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尽管营养与进食计划随着个人生活方式及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不同有较大差异,但饮食治疗护理仍是成功管理糖尿病的必由之路,必须各类营养调配合理才能控制好血糖。

6.2.1饮食护理的目标;(1)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2)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3)有效防治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6.2.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1)合理定时定量,早中晚各占三分之一,或早五分之一,中五分之二,晚五分之二,对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且病情有波动的病人,可每天进食5-6餐(总量不变,次数增加),使血糖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2)营养平衡:每天的饮食应能够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必须摄入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应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碳水化合物约占食物总热量的50%-60%.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为防止便秘,每日纤维素含量不宜少于40G..对于病情控制较好者,可指导适量进食水果。(3)低盐饮食,以清淡为原则,避免摄入盐过多,限制在6g/d以内。(4)限制饮酒,及时补充水分

6.2.3血糖监测:监测时间为一天三餐前、餐后2h和睡前,直到血糖得到控制,对血糖控制稳定者,应每周监测1~2d.(2)频率:尝试新的食物后生病或剧烈运动前,出现头晕,心慌时,比平时进食过多的食物,根据患者监测血糖的结果和饮食记录,医护人员能够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饮食分量和种类,使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3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与护理

具有充沛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压和血脂,使血糖得以控制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因此,运动治疗应成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6.3.1强调运动的个体化原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视病人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及病情程度,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帮助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步行:速度应在80~100米/分钟适宜,每天走3000米。如体力不耐受或时间不允许,可走5~10分钟,或放慢速度,循序渐进,慢跑:速度100米/分钟,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走路或跑步可以交替进行。骑自行车:运动强度450~700米,速度以8.5~15公里/h为宜,也可以结合上下班进行骑车锻炼,最好在晨间或运动场.

6.3.2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休息1h左右再进行运动,不要在空腹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时若出现心慌、头晕、出汗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运动应随身携带糖果食品,以便发生低血糖时食用。

6.3.3运动强度:适宜采用中等强度最好,对降血糖和尿糖有明显作用,是糖尿病运动治疗的特点之一,中等强度的最大心率应在60-90%,计算出最大心率后,再乘以60-90%,就是运动中应达到的心率:男子(205-年龄)/2×60;女子(220-年龄)×6%;老年(170-年龄)。

6.3.4运动时衣着宜宽松,舒适,避免衣着束缚肢体使运动不便,或影响血液循环,老年患者应注意安全,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6.4 糖尿病患者降压药的护理

6.4.1口服降糖药的护理。由于饮食和运动干预,患者常难以坚持,所以近来药物干预糖尿病受重视,口服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烷二酮类;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前提是药物本身无毒性,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保护B细胞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不增加体重,不引起低血糖,长期服用安全。

磺脲类: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主要通过刺激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

双胍类: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为减轻药物对胃肠副作用,一般餐后服用。

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所以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

噻唑烷三酮: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一般在餐前30分钟服用,服药需按时,按量,不得随意增减,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肝功能。

6.4.2胰岛素的护理(1)胰岛素常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常用部位有上臂、腹壁、臀部吸收最好(2)胰岛素保存温度不宜高于30℃,或低于20℃及剧烈晃动,如患者需要混合使用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时,在抽吸胰岛素过程中,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期胰岛素,不可相反,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合短效胰岛素而影响其速效性。(3)定期监测血糖,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遵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4)如血糖降低于2.8mol/l或患者有心慌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大汗,甚至意识障碍,应立即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或给予糖果饼干等。(5)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部位相距2cm以上,选择无硬结的部位。

7.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

7.1 积极控制或消除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

(1)控制血糖:利用糖尿病的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空腹血糖<6.0nmol/l,餐后2h血糖<8.0nmol/l,是防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基础,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较好地控制血糖,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血糖明显波动,因血糖波动明显,不仅有低血糖的危险,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有不良影响。(2)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高血压与糖尿病常并发存在,理想控制血压可明显减少或延迟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合并高BP的糖尿病患者,其BP应控制在130/80mmhg左右,甚至更低,有蛋白尿患者BP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3)定期尿蛋白测定和眼科检测:Ⅱ型糖尿病和病程>3年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尿蛋白排泄率检测,增高者(UAER>20ug/min或30mg/24h尿)应在3~6个月内复查,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充分扩瞳后眼底检查,尽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糖尿病足:血管和神经病变是其发病的基础,在外部诱因感染和创伤等情况下发生,每日应足部检查一次,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足部清洁,防止外伤,经常腿部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8.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治疗成败的关键,针对病情及思想情况,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使病人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其危害程度,介绍治疗基础知识,尤其是关于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使病人能够自觉灵活掌握,从而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住院率,减少药物用量,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医院的健康教育和社区的健康教育。

8.1 医院的健康教育

8.1.1糖尿病教育的意义。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糖尿病专家的高度重视,逐步实现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糖尿病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是延缓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8.1.2医院健康教育的实施(1)教育的时间和场合:由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教育,从患者进院到离开医院都是健康教育的时机和场合(2)教育的内容:A糖尿病的基本知识,B糖尿病饮食与运动,C糖尿病药物治疗胰岛素的自我注射,D血糖的自我监测和发生低血糖应对。(3)糖尿病的教育方法工具:A讲座:是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可采用录像多媒体及幻灯等音像制品.B技能培训:尿糖的检测,胰岛素的注射方法,C经验交流,D随访和随诊,E自学:通过阅读糖尿病的书籍、报刊杂志了解糖尿病知识,增强自我保护,F保证教育计划实施,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8.2 社区健康教育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是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政府的领导和健康教育专门机构的业务指导下来开展教育工作,促使社区人群树立健康意识,学会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1)开展糖尿病的专题讲座(2)办黑板报或宣传手册(3)照片图片及幻灯的应用(4)宣传健康饮食结构(5)宣传健康的生活规律,戒烟戒酒,定期随访血糖及全身情况(6)讲究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9.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及日常注意事项

9.1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合理管理膳食的种类和数量,平衡饮食,长期坚持,密切配合专科医务人员,方可获得稳定的疗效。

9.2 运动管理

(1)运动前做全面体检,对自己的身体做到心中有数(2)运动宜餐后30到60分钟,一般10~40分钟为宜,运动后应整理恢复活动,防止突然中止运动发生意外。

9.3 日常生活管理工作

(1)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卫生(2)居住环境要求空气清新,保持室内温度24~27℃(3)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每天午睡30~60分钟(4)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

9.4 检测记录血糖和血压的管理

掌握病情并学会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监测内容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眼底检查、体重、腹围)。还要学会记录监测日记,养成每天记录的好习惯(记录内容:餐前餐后2h血糖,定时定位的血压记录,口服药物的名称,剂量与用法,必须记录清楚胰岛素剂型、剂量,记录一日三餐的饮食量,及每天的运动量。

10.总论

临床实践表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让其对糖尿病的病理及相关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使其能够从心理、运动、饮食治疗、日常监测、并发症控制等方面主动与积极地配合药物治疗,与医务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绍维.卢爱玲.郭俊,等.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l999;l5(11):58.

[2] 王大海.施耀方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1997;32(8):445.

[3] 邵爱仙.陈灿华,俞继英,等 Ⅱ型糖尿病病人单次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0;1 5 (1):60.

论文作者:郭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5

标签:;  ;  ;  ;  ;  ;  ;  ;  

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有效氯溶液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消毒效果评价论文_郭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