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修复拆除后即刻种植与常规种植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子君, 赵海叶(通讯作者)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 目的 了解前后牙永久性修复患者拆除后进行即刻种植牙和常规种植牙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修复后拆除再手术牙齿种植时间和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行上颌前部单牙种植修复的30例患者,根据种植牙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常规种植牙)和实验组(即刻种植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初(0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临床恢复情况(牙龈厚度、颈部骨吸收量、骨密度)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三个时间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牙龈厚度、颈部骨吸收量、骨密度的变化上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牙龈厚度在6个月时、颈部骨吸收量在3个月和6个月时、骨密度在3个月和6个月时,其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后牙永久性修复拆除后患者进行术后即刻种植牙相比传统种植牙的方式,其能明显提高种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在各项指标的恢复和外表美观性上有更为明显的临床优势。

关键词:前后牙;永久性修复;即刻种植牙;常规种植牙

种植牙是指通过一种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为基础,来支持或固位上部牙修复体的缺牙修复方式。它包括下部的支持种植体和上部的牙修复体两个部分。种植牙由于可以使患者重新获得与天然牙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结构以及美观效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缺牙患者首选的修复和临床治疗方式。总体说来,种植修复技术历经了传统种植修复和永久性修复的两个阶段,传统种植牙必须要求患者在患牙拔出超过90天之后方可进行植入手术,并在初次植入手术后150天左右开展二期治疗及牙冠修复,这一技术的明显缺陷就是治疗周期持续过长导致患者治疗意愿性降低。加之拔牙之后牙槽骨被迅速吸收,引发种植区域骨量明显降低或缺失,这个后期种植造成了极大困难。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口腔科门诊上颌前部永久性修复拆除后要求行上颌前部单牙种植修复的30例患者。入选标准:患者年龄35-45岁之间;上颌前牙(单个)无法保留的患者;患者牙槽骨低于邻近牙釉和牙骨质界限下3毫米,并且基底部骨密度大于5毫米,而远近中牙间隙大于5毫米;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口腔卫生状况和生活作息习惯良好。

1.2 分组方法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15例患者,所有对象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进行了为期至少6个月的出院后随访调查。

(1)对照组(常规种植牙):常规消毒、铺巾,局部牙槽嵴顶略偏腭侧做切口。将黏膜切开,用剥离器黏骨瓣翻开,暴露种植区。按韩国DIO种植体系统制备种植窝,植入时扭矩不可小于35Ncm。常规植入Bio-oss骨粉、种植体表面覆盖海奥生物膜,行减张缝合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漱口水,1周后拆线。术后5个月复诊,行种植二期手术,放置DIO种植体配套愈合基台。二期手术后3周左右取模并进行全冠修复。

(2)实验组(即刻拔牙、即刻种植牙):常规消毒和铺巾,进行局部麻醉,做角形的切口。牙周骨壁完整、牙槽骨高度合适者不翻开骨膜瓣拔除患牙,否则设计翻瓣范围做切口,微创拔牙术拔牙。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口腔,搔刮牙槽窝内肉芽组织同时保持骨壁完整性。按韩国DIO种植体系统制备种植窝,选择合适种植体,种植体植入深度需超过牙槽窝底3.0mm左右。冠方低于牙槽嵴顶约0.5mm的位置,唇舌侧保留1.0mm以上骨壁。植入时扭矩不可小于35Ncm,种植体及对侧同名牙的长轴保持一致。于种植体周围间隙植入Bio-oss人工骨粉,种植体表面覆盖海奥生物膜。结合缺牙区位置、邻牙大小上种植基台,用树脂制作临时冠,其颈部进行高度抛光,确保各个方向均无咬合接触后粘固临牙,整个过程需严格消毒。

1.3 临床观察内容:术前观察:年龄、性别、糖尿病发生情况、牙齿根尖区可用骨高度。通过记录患者种植后恢复情况、乳头指数情况、临床疗效量表评分情况、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分析:使用SPSSl8.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F/t检验,同一计量资料观测指标多个时间点检测结果的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0.05,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基本情况的比较

两组对象基本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基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对象不同时点牙龈厚度、颈部骨吸收量、骨密度的比较

三个时间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牙龈厚度、颈部骨吸收量、骨密度的变化上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牙龈厚度在6个月时、颈部骨吸收量在3个月和6个月时、骨密度在3个月和6个月时,其差异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象不同时点牙龈厚度的比较

注:*表示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某组三个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三个时间段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牙龈厚度、颈部骨吸收量、骨密度的变化上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说明无论采取何种种植方式,两组患者种植牙手术前后均能促进牙齿及周边牙组织强度和负重能力的增加。原因在于种植技术有助于保持局部钙、磷等物质和骨组织的亲和性,也有助于促进种植体周边骨组织的生成和钙化过程[9,21]。这种引导骨再生的技术可以加速患者修复种植牙周边的骨缺损,可以避免牙龈萎缩对患者造成长远的不良预后。

两组患者之间比较,牙龈厚度、颈部骨吸收量、骨密度在3个月和6个月时表现出组间的差异,相对而言,即刻种植牙技术明显优于常规种植牙技术,由于拔牙时间过长会导致牙前区唇侧骨板发生失用性的渐进吸收,致使后期种植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量不足[22,23]。这也给种植体颈部(唇侧)发生裂开性骨折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原因也在于侧骨板厚度不够导致强度的明显降低。

本研究还发现,两组对象不同时点种植体乳头指数的比较,0个月、3个月、6个月时其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着时间迁移,对照组和实验组对象等级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实验组下降相比对照组更为明显。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深度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牙槽骨垂直方向缺损的严重程度。研究还发现,两组对象治疗后6个月PES和MBL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象PES和MBL评分均好于对照组。这种评分的差异主要反映出牙槽骨萎缩程度的差别,因为种植时间将导致局部组织退化或萎缩,后期发生裂开性缺损或基桩暴露风险也将进一步凸显[25]。种植位点保持良好的软组织和硬组织解剖学结构、条件和质量是获取理想美学效果的根本,传统种植技术由于种植时间推迟,牙槽骨吸收厚度已经达到3.5毫米左右。

参考文献

[1] Spies BC,Nold J,Vach K,et al. Two-piece zirconia oralimplantswithstand masticatory loads: An investigation in the artificial mouth[J]. J Mech Behav Biomed Mater,2016 ,7(53):1-10.

[2] 张俭,马慕兰,龙文. 锥形束CT引导下腭侧转瓣即刻种植牙的临床效果[J]. 江苏医药,2014,40(15):1798-1800.

[3] 元小平,李立峰. 运用膜引导技术即刻种植牙对骨修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66-168.

论文作者:张子君, 赵海叶(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永久性修复拆除后即刻种植与常规种植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子君, 赵海叶(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