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线损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电网经营企业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损耗,线损率是衡量电网电能损耗高低的指标。线损管理是否到位,线损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企业 线损管理 问题 对策
引言
供电企业实行线损管理可以提高对电能的利用率,降低电能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因此,线损管理在电力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供电企业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线损管理以及控制,可以实现电力能源节约的目的。鉴于此,加强对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分析,寻找出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对策,对于实现供电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线损管理概述及重要性
1.1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线路损失率,简称线损率、线损率是衡量线损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线损率的高低与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1.2运行的经济性、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以及管理的科学性等有密切的关系,线损率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线损率是所有供电部门所面对的主要工作和长期任务。这项指标涉及输、变、配、用等各个环节,其水平的高低是对供电企业规划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营业管理、计量管理等诸多方面综合管理水平的考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科学、严密的线损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降低线损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3在电网中产生的线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升压和降压变压器的铁心损耗和在绕组电阻中的损耗,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电阻的损耗,高压线路上的电晕损耗,一般及以上才考虑串联和并联在线路上的电抗器中的损耗,架空线路绝缘子表面泄露损耗和电缆线路和其他电气设备的介质损耗,控制与保护装置、计量仪表以及二次回路中的损耗,用户窃电,其他不明损耗。
2.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比较分析,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2.1对线损管理缺乏综合系统性认识
线损指标完成情况是线损管理水平高低的反应,而将线损指标分解之后,为完成这些指标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提供哪些物质保障及技术支持等却无人问津。将线损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后,线损管理工作几乎渗透到分局及县级供电企业日常工作的每一个角落,线损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而各单位、部门又有自己的主营业务,线损管理成了“副业”,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线损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随着南方电网公司创建“两精两优,国际一流”发展目标的推进,线损管理的职能式组织结构的各种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电网坚强”所要求的“经济高效”被忽略,各职能部门更专注于它自己的日常工作,线损管理工作得不到优先考虑,线损管理中与职能部门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问题可能得到较好的处理,而那些超出其利益范围的问题则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各职能部门参与线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线损管理不被看作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2.3技术线损
电力传输过程中都需要经过导线和变压器等一系列的设备才能完成,而当电流经过每一个设备时,都会存在着一定的电阻,所以电能损耗的发生避不可少,特别是在电压较低时,这种损耗则会更加明显。电能传输过程中需要变压器和电动机,这两项电气设备在工作中需要磁场的支持,而只有电流做功情况下才能产生磁场。所以电流传输过程中电能损耗是无法避免的,线损的发生具有必然性。
3.解决线损管理问题的对策
3.1明确线损管理方向
在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线损率是一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而且线损管理工作中不仅涉及多个部门,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供电企业各部门需要对线损管理给予充分重视,成立专门的线损管理小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降损规划,抓好任何一个环节的线损管理工作,并确保各项线损管理措施都能够落实到位,进一步对线损管理的重点和方向进行明确,全面提升线损管理水平,使供电企业实现节能降损的目标。
3.2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
电网运行电压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系统和用户能否安全经济供用电的大事,它是电能质量优劣的一项重要衡量尺度。电压过低或过高都将给供用电设备带来危害和增大电能损耗。因此,把供电电压控制在规程规定的相应电压等级允许偏移的范围内,是一项技术降损的重点措施。即改善电压水平,就是要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处在一个经济合理水平。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升压,是降低线损很有效的措施。
3.3搞好线损指标管理
公司和基层线损管理部门坚持定期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例会。各级线损管理单位每月及时组织人员对所控制的线损指标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汇总,并逐级上报。职能部门根据基层部门的调查分析,汇总形成全局性线损分析,对线损高、线路波动大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消除线损管理薄弱环节。
对线损指标实行分级管理考核,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做到指标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建立了线损指标的分级控制考核体系,使线损管理涉及的部门和个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提高了各级线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4加强抄核收管理,做好降损工作
完善抄表制度。为了线损统计的准确性,公司专门下达了抄表管理制度,要求抄表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日期完成抄表工作,杜绝抄表不同步、漏抄、估抄或不抄现象。加强抄收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抄收人员的思想素质,坚决禁止在抄收过程中用电能这种特殊商品做人情、拉关系、搞交换。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抄表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相关部门每年都组织装、抄表人员集中学习,极大地减少了抄收过程中由于抄错数、错算倍率、抄错小数点等造成的错计损失,以及由于漏抄电表、漏乘倍率等造成的漏计损失。
3.5提高计量准确性
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客户采用误差小、准确度高、起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防窃电、可实现抄表自动化管理且表损低的全电子电能表。合理设置计量点,逐步更换淘汰型电能表,减少计量损失。对专变用户安装具有失压功能、宽量程、高精度的多功能电子式电子表;定期对台区总表进行巡视维护,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推广应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大用户和居民用户电能量数据实时监控。
3.6加大用电检查力度,遏制偷漏电行为
窃电行为容易导致大面积停电,引发火灾或者各种用电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窃电、偷盗电线电缆等电力设施则会对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损害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失大量的国有资产利益,并干扰正常的供用电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因此,加强用电检查,严厉打击电力违法犯罪行为迫在眉睫。不过,单纯依赖供电方的用电检查很难有效遏制窃电、违约用电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电力企业还应联合公安机关共同展开全面的用电检查、严厉纠正违约用电经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盗窃电力行为,防止窃电以及“漏、冒、跑、滴”现象的发展,提高广大用户对合法用电、安全用电重要性的认识,威慑窃电分子,创造并维护和谐的供用电秩序。其次,重点检查线损异常的区域的用电情况,认真做好反偷查漏宣传,重点检查专变用电客户的计量装置、变压器容量、封印等是否正常,并在检查过程中科学应用各种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反窃电技术手段,尤其是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跟踪,快速处理,提高反窃电的工作效率、针对性和及时性。再次,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举办或制止各种盗窃电力设施、窃电、违约用电等行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同时,应重点并彻底排查各项树障、偷漏电、违章使用电取暖设备、违章用电、私拉乱接等情况,在用电检查过程中及时处理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向产权是客户的安全隐患下发正式的书面整改通知书,并为客户详细讲解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加强系统线损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供电企业应该立足于、当前的建设与发展实际,着眼于电力企业经济建设和系统建设的长远目标,抓住当前社会对电力系统需求,努力做好线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曲冬梅.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9:175.
[2]涂志军.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218.
论文作者:盘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线损论文; 供电企业论文; 电能论文; 电网论文; 指标论文; 电压论文; 窃电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