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国有商业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商业管理论文

县级国有商业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商业管理论文

县级国有商业企业管理的问题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县级论文,企业管理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县级国有商业企业亏损面很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不善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县级国有商业企业管理问题、原因及对策谈些看法。

一、企业管理中的失控

1.商品购进管理失控。商业企业商品购进管理是关键环节。目前,在一些实施大而统的经营管理方式的国有商业企业中,商品购进管理失控是个久治不愈的顽症。虽有所谓柜台起报的层层制约制度,但市场经济意识无孔不入,得回扣的不只是柜台人员,还有包括企业经理在内的各个层次经营管理负责人。人情货、高价货、倒流货、水货流进的事屡见不鲜。冷、背、呆、滞商品量超常规上升。既造成经营下降,又造成残损变质和资金占压。有的市县,一个国有商业企业中千万元商品库存中冷、背、呆滞及残损商品就近50%。

2.服务质量管理失控。所谓服务质量管理失控。是指一些企业经营环境不好,店容店貌差,消费者不满意,不愿光顾;商品质次价高,假冒伪劣商品充斥柜台,消费者屡屡上当受骗,不敢光顾;营业员服务态度低劣,接待艺术差,劳动纪律差,柜台上经常无人接待顾客,消费者不满意,厌烦光顾。结果企业销售上不去,当然亏损。

3.费用开支管理失控。一些企业的费用开支直线上升。企业业务招待费用开支名目繁多,泡卡拉OK舞厅、酒楼的不只是企业领导干部,还有各层次经营管理干部及其家属,大礼拜的休闲费用更是公费开支,尽情潇洒一番,签个字就行。不论是否经营需要,只要是企业干部就要公费安装电话,公费购置BP机,公费购置大哥大。不然就闹情绪撂挑子。

4.经营网点增设失控。有的人认为只要能增设经营网点就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因而狂热投资铺新摊子,有的县级国有商业企业一年之中新铺摊子、增设网点仅建筑装璜费等无效投资就达百万元,不仅造成新的设施投资沉淀,而且为撑门面不顾新增网点效益如何又投入巨额商品资金,资本营运效益低下。

5.存量资本挖潜失控。国有商业企业经营几十年,一般都有较雄厚的存量资本。为着扩大经营规模,一些企业努力盘活存量资本,并取得较好效果,但也有些县级国有商业企业存量资本挖潜失控。三年前,本市一家国有商业企业为盘活近30万元存量资本而新注入近76万元新增资本,三年后不仅存量资本没盘活,而且新增资本也搭进去了。

6.资金营运管理失控。举本市国有商业为例,1994年有问题商品资金达5.531万元,比上年增加2526万元,其中结算资金呆死帐增加1284万元,存货中的资金包袱增加787万元。1994年在全系统商品销售收入下降8.5%的情况下,流动资金中应收帐款仍达22.12%,存货占33.61%,上升1.88%,“两待”资金达21.5%,上升7.3%,全系统平均流动资金占用上升8.61%,销售资金利用率上升13%,增大了销售资金成本,增大了企业的保本销售额。而全系统1994年销售收入只占保本销售额的73%,如何不亏损?

7.国有资产管理失控。有的企业经营困难,要靠变卖国有资产度日,有些资产承包企业将企业商品大幅度砍价处理给承包体,有的承包体拒绝归还企业货款;有的承包体以假冒伪劣商品或抬高价格商品抵交所欠企业资金;有些企业廉价转让边小微亏门店;店工堂而皇之截留私分销货款,截留差价;挪占公款长期据为己有;有的企业中干部职工低价赊进水货或处理商品高价卖给企业,既套取企业现金,又获暴利。如此种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8.企业组织管理失控。有些纯国有商业企业中,党政工三驾马车各拉各的套。三个一把手各吹各的号;有的企业中则以政代党,以政代工,党组织工作、工青妇工作陷入瘫焕状态。有些财产混合所有的企业中,“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更为复杂,相互扯皮。

9.职能部门管理失控。企业管理离不开职能部门管理,现在有些企业职能部门管理失控。管理网络破裂,反映为有的撤消了业务、物价、统计、审计及政工等部门,精简了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使经营组织与财计物等工作陷入混乱,一些管理信息资料散失,加上有的职能部门兼职过多,人员少,或职能交叉,经常发生不必要的内耗,成为一盘散沙,跑冒、滴漏无法控制。

10.人才管理失控。市场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企业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有些企业中能者不能上,平者不能让,庸者不能下,有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在专业技术岗位,而无专业技术的人却占据着专业技术岗位。人才不能到位,不能人尽其才,何谈企业管理。

二、管理失控的原因

目前,县级国有商业企业管理失控,主要有十个方面原因。

1.产权关系不明,责权利不清。非公有经济成份企业产权属非公有经济成分业主或股东所有,投资者以自己的投资额享有一定的权益,同样要以自己的投资额承担有限责任。而目前公有制经济成分企业还未确定明晰的产权关系。在理论上,人人是主人翁,企业干部、职工的责权利具有一致性。但在实际上,人人有责,人人又都负不了责,企业亏损了、破产了,追过那个人的责任?既然无责,又怎能尽职尽责抓管理。2.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健全的企业管理体制应当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立企业管理组织,其相互之间具有科学的有序的协调关系。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对企业管理体制的调整有些滞后,另一方面企业对国家有关企业管理体制调整的举措也有一个理解和适应的过程,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企业管理组织的设立不尽科学、各组织之间不尽协调,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在某些方面的失控。

3.干部制度改革不彻底。一些市县,企业干部仍然是终身制。不论绩效如何差,企业干部的身份不变,照样易企任职,甚至升迁。还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干预,使企业干部制度改革不能彻底,干部责任心淡化,管理意识淡化。

4.社会风气不正,法制不严。企业管理与社会风气,与法制建设是有密切联系的。目前,受市场经济意识影响,社会上有股不正之风,有一些人法制观念不严,致使企业内不服管理,谩骂殴打管理者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敢管事的企业干部在管理中身心受到伤害的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安慰。违法乱纪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约,造成一些企业干部不敢管理。再就是有些管理严的企业,或许因方法不当反映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问题多些,结果印象不好。使一些本来尽心尽力,精心管理企业的干部两头受气,不得不管事。

5.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不彻底。主要是企业干部的待遇不落实不能工效挂勾。甚至有的企业干部不泡舞厅、酒楼,不置小车,不请客送礼,被讥讽为不识时务,也受到不公正对待,个人的价值难以实现。挫伤了一些干部的管理积极性。

6.企业自主权不落实。目前一些企业管理不善,根本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自主权,尤其是缺乏用工自主权。诸如:有的地方企业领导班子所有成员至今仍然全由上级主管部门钦定,而不论是否优化配置;职能部门设立虽不强调与上级主管部门对口,但又强调某项工作要有专人抓,并作为工作评比标准;不论企业效益如何都要硬向企业安排新职工;违纪违规职工企业难以处理,等等。

7.企业干部管理知识缺乏。严格的企业管理,需要既有专业管理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干部。但目前社会上对此重视的人不多。有的地方对企业干部的素质要求不严,不大重视。一方面委派企业干部不注重经营管理素质要求;另一方面又不注重对企业干部的专业管理知识培训,致使现在有些企业干部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如扩大经营规模,不懂可行性研究;建筑投资,不懂工程预算审计,更不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

8.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稳定性。企业管理工作是一项连续性、有序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稳定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对企业过去与现在的信息有连续性,有序性了解。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一是企业领导班子稳定性差,有的企业主职干部象走马灯似更换,企业主职干部对企业情况一知半解;还有对企业领导班子“大换防,大换血”的作法,更造成企业管理信息的断层。二是有些企业领导喜欢“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作法,到一个企业就随意更换职能部门干部或负责人,企业管理中的活资料、流动信息也就随这些更换人员而流失了。由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因而具有不稳定感,也影响企业管理的连续性、有序性和稳定性。

9.对企业管理的偏见。长期以来有些人都重经营不重管理,把必要的企业管理视为“管、卡、压”;有的把经营与管理割裂开,说什么,“会赚钱的人要会花钱,只有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为挥霍浪费和管理不善开脱,有的企业干部也只愿抓经营,不愿抓管理,认为管理工作吃力不讨好。

10.有些企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薄弱。一个企业干部虽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如果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仍然抓不好管理。现在确有一些企业干部受市场经济功利意识的影响,在管理中拿原则做交易,只要对个人有利,不惜损害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有的企业干部从根本上讲是为个人谋私利,因而根本上不抓管理,有的企业干部自己不过硬也不敢抓管理。

三、改进企业管理的对策

1.健全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健全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首要保证。前提是按照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按照产权关系调整的需要确定企业组织的设立,明确规范各企业组织关系。避免按国家政体模式设计企业管理体制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才能理顺企业组织关系,才能促进企业管理合力的形成。

2.认真执行《企业法》。最根本的一条是把属于企业经理(厂长)的权利给他们,尤其是对人的管理权。可以制订具体办法,监督执行。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企业家的重要性,如果确有真才实学的企业家,又确有履职尽责的权力,强化企业管理就有保证。现在要切实解决一些地方落实《企业法》难的问题。

3.抓紧政府机构改革。十几年来,自下而上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政府机构改革滞后,政企不分的难题就难解决,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就难解除。对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就始终存在。因而必须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减少对企业管理权利的剥夺,减少政府机构臃肿、权力交叉、效率低下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4.强化法制建设。当今社会,如果真正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不严,违法必究”。强化企业管理就有保证。对企业管理主体而言要坚持法治,坚持依法管理,对企业管理客体而言,要能够依法接受管理,企业内就有较好的法制氛围。现在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在,除宣传法制观念,宣传法律法规,就是要严格执法。

5.强化企业管理的舆论导向。首先,要依据现实修订与宣传企业管理规范,包括各个组织管理规范和职能部门管理规范;其次要及时总结宣传、表彰敢抓企业管理的先进典型;其三,要重赏敢于狠抓企业管理的干部和敢于维护企业管理的职工,反之则予以批评处罚。

6.提高企业管理干部整体素质。一要大胆提拔德才兼备的职工充实企业管理队伍使之朝气蓬勃;二要善于及时调整企业管理队伍组成结构,形成具有各方面专业技术知识人才的有机配合;三要加强企业干部的管理知识培训,尤其要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知识培训,学会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四要加强企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仅懂得管理善于管理而且敢于管理不徇私情。

7.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职工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管理水平高低,决定企业管理效应。职工队伍素质提高,目前尚是件难事,尤其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企业,统一组织职工培训难,但难也要办,要采取适应产权关系调整的办法组织职工培训。职工队伍素质高,懂得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企业管理行为,能够自觉服从和参与企业管理。

8.重塑企业管理模式。要根据产权关系调整的需要形成不同经济成分企业的管理模式。改革中,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一定要有模式。不论何种管理模式,都要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要有健全的职能部门管理,有健全的职能管理制度,包括财会、审计、业务、统计、物计、政工、后勤等职能部门,而且相互配合。

9.稳定企业管理队伍。当然稳定是相对的。强调稳定是希望不要有大的震动。包括企业领导班子和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因为,企业管理是有分工的层次性管理,一竿子到底的管理不是好管理。所以,企业各层次管理队伍都要相对稳定,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大调整。调整也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即为稳定中求调整。企业管理既包括经营性管理,又包括非经营性管理,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党、团、工、青、妇管理及民主管理等。所以,讲稳定,也包括稳定非经营性管理者队伍。

10.注重企业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储存。企业管理主要是依据信息管理。由于企业管理是一种连续性、有序性管理,因而要注重信息收集与储存的连续性。由于企业管理还是一种联系性管理,各种信息的处理都具有联系性,因而要注意各种关联信息收集与储存。信息收集与储存要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要做到迅速、准确及时。

标签:;  ;  ;  ;  

县级国有商业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_商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