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做好脱贫攻坚宣传的策略及对策论文

地市报做好脱贫攻坚宣传的策略及对策论文

地市报做好脱贫攻坚宣传的策略及对策

熊之鹂 临沧传媒集团

摘要 :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地市报采编工作者如何积极作为?笔者认为,要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无论是采访还是编辑都把脱贫攻坚的宣传报道作为工作重点,坚定不移地做好做到位;要深人基层进行采访报道,把各地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介。

关键词 :脱贫攻坚;责任担当;“走转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对此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通过采取超常规举措,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坚实步伐,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新闻媒体应牢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和使命,通过对脱贫攻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发挥“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为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供舆论支持。

做好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在北京召开。提出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劲号角。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全面部署。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党中央的指向,就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媒体从业人员应将做好脱贫攻坚采编工作作为自觉行动。

云南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边疆民族省份,而集“边山少穷”为一体的临沧市具有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特点,有佤族、拉祜族等民族“直过区”。

临沧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群策群力落实好“27241”工程,集中所有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鼓在临沧大地擂响。

在SPSS中,经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测定检验偏相关性,以确定样品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数据KMO检验为0.779大于0.600,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0.001小于0.050,做因子分析适合。

曾记否,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就明确而清晰地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支撑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

脱贫攻坚宣传报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7年9月,我了解到临沧市临翔区在抓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民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这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契合中央“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精神吗?于是,我立即深入基层采访,最后写成《产业扶贫托起临翔群众致富梦》一文,积极推介临翔区的做法。此文见报后获得人们的好评,被不少网站转发,临翔区的经验及时得到推广。

这些想法还不成熟,有待于在实践中摸索、完善。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秉持创新精神,大胆尝试,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可以使语文教学走出一个崭新天地。

《临沧日报》是一家采用采编合一运作方式的地市报,在做好编辑工作之余,我经常抽空深入基层进行采访报道。近几年,我将脱贫攻坚稿件采写作为一个重点,并不断总结各地脱贫攻坚宣传工作的经验做法,从中总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媒体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宣传报道只是浮光掠影、应付性的。二是各媒体报道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媒体连续开展动态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理论评论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动态报道有广度,而且系列报道还具有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实效;而有的媒体则只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三是存在只注重报道的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现象。有的媒体会出现常识性错误,表述上不够准确;有的稿件不用事实说话,整篇罗列数字;有的只是将材料进行粘贴、复制,更有甚者就是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总结。

作为临沧市主流媒体的《临沧日报》,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工作,加强策划,长期进行跟踪、持续报道。

提高报道质量的举措

在此背景下,积极挖掘各地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做好宣传报道可以发挥鼓舞士气的重要的作用,引领人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首先,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做好脱贫攻坚采编工作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各级出台与脱贫攻坚相关的政策措施,最终的目的是指导新闻实践。通过边学习边思考,准确把握“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等的含义和准确表述,既为编辑工作减少差错奠定基础,也可以及时抓住采访报道的重点。

针对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

其次,加强思考,学以致用。

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或相关的会议,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部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虽然数量与过去相比不大,但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这些人大多生活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基础条件薄弱、公共服务不足,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严重滞后、脱贫难度更大。可以说,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我们还要面对工作中的急躁和厌战情绪,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难和挑战清醒应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力量攻克坚中之坚,贫困的难中之难、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为了营造全社会支持、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的舆论氛围,各级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策划、设置相关栏目,派出记者深入基层进行采访报道。但是,在日常的采编工作中,笔者却从中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

最后,深入扶贫攻坚一线进行采访,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贯穿始终。

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国家广电总局五部门于2011 年8 月召开视频会议,拉开了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序幕。

六十七师和十六师一部已经死守南门三天三夜。三天里,鬼子三次突入城门,三次被打出城去。仅这三天三夜,六十七师伤亡六百多人,十六师伤亡一百多,整个八十六86军累计伤亡二千二百多人。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使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同时也催生出许多复制、粘贴型记者,他(她)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拼凑出稿件,许多记者热衷于跑会议、抄材料,要写出好的脱贫攻坚稿件,必须将“走转改”践行到底。

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广大农村,很多地方甚至在边远的山区,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要抓到活鱼,记者必须得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扑下身子,到现场认真采访。

首先,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进行周密计划,正常的准备时间至少6个月,甚至是12个月至18个月的时间。周密的计划可以极大降低创新的风险。制定计划时可以从设计预期结果入手,有一个预期的具体目标,如就业率从70%增长至90%、考证率由20%增长至50%等;根据预期目标和结果,制定假设条件检查表,在表中列出为实现最大预期结果的所有假设,并根据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实施计划,并检验前面所述假设是否成立。

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与临翔区结成帮扶对子,学校从技术、人才优势出发,组建、派出专家团队,在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精准扶贫,学校领导多次深入医院、学校、农户家中了解情况,访贫问苦,制定帮扶措施,形成党政领导主抓、专家团队支撑的扶贫格局。面对帮扶范围广、时间跨度大的实情,如采访不深入,就不会挖到有价值的东西。于是,我和同事头顶骄阳,深入医院、县乡村各级学校、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产业发展现场进行采访,甚至徒步到位于原始森林的金线莲种植基地了解情况。经过一周的采访,获取了大量鲜活的材料。6、7年的时间里,华中科技大学做了不少实事,分批次派出几十名扶贫工作队员,但是学校及媒体从来没有对扶贫工作进行总结,在不断挖掘采访的同时,我认真对相关事实及数据进行核实。

生态安全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土地健康及土地功能评价,近年来其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2]。而草原生态安全关乎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草原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生态和生产功能[4-6]。我国草原面积广阔,且主要分布在北方,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7-8]。草原生态系统是牧区的主体生态系统,其生态安全状况必将影响到整个牧区的生态安全[9-10]。

我深知: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报道最终发挥怎样的社会作用,起到何种舆论引导效果,直接与报道的文风相关。一路采访我一路构思,力求在提升报道深度的同时,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于是,我决定摒弃典型报道罗列经验+数字的套数,而是采用点面结合,同时糅合见闻式的写作方法。采访结束,我写出《精准施策拔穷根》一文,全面反映华中科技大学在帮助临翔区实施精准脱贫,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的积极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经验。稿件刊发后,不仅各大网站积极转发,而且《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多家媒体也先后派出记者对这一扶贫典型进行采访报道。

参考文献:

[1]201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2]徐体义.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J].中国记者,2016(04).

标签:;  ;  ;  ;  

地市报做好脱贫攻坚宣传的策略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