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创新使用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探讨论文_李焕侠

理解并创新使用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探讨论文_李焕侠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街初级中学 李焕侠

【摘要】部编版是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已成为全国通用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需要对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对学生们的实际认知能力及知识结构进行了解,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延伸与创新的应用,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详细对理解并创新使用七年级语文教材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语文教材;部编版;理解;创新使用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我国各阶段的教学都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七年级语文教材既是老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发展个性的重要内容。所以,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需要在意识到此点的同时,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全面把握与个性处理,根据学生们的实情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教材重难点,将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跳板作用发挥出来,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

一、深入理解,全面把握

1、吃透教材,共同设计教学方案

教材是老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只有对教材进行透彻理解时,老师才能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传统的七年级语文教学中,较多老师都会采取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根据教材把握准课程标准的落脚点,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同时了解清楚学生的学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教材内容的变化性较小,教学方法也可以模仿,唯独每时每刻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所以,老师必须要针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情,来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从传统的设计方式中走出来,可以进行学科组备课,相信通过共同分析、研究教材、制定方案之后,必然能够集思广益,提高备课的质量及效率,使课堂教学活动更为顺利的推进。

2、合理取舍,深入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课程,不需要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所以备课时制定学习目标时,不需要将教材中所有内容都考虑在内,而是要合理筛选、取舍,以此来深入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学科组老师制定完精美的学案之后,可以在课前将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与效果性。此外,发给学生的学案中一般都会配以针对性的平行训练、提升训练内容,有益于学生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与内化,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合理转换,灵活呈现

七年级部编版教材中有些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比较抽象,学生们难以理解,此时老师不妨对之进行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处理,使知识从书本上“走”出来,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课文时,老师就可以采取编排课本剧的方式,对之进行拓展延伸,自编自导自演自己身边的生活,学生们表演的都非常投入,真实再现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对真话的好奇,以此引出的烦恼和处理事情的想法,能够发现此节课老师可以意外解决学生较为棘手的“说假话”的问题,收获到超越文本之外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是生活中或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都需要互相学习与共同成长。

二、灵活重组,个性教学

七年级部编版教材中较多文本都是较为简练与概括的,所存在的“空隙”与“短路”较多,总给人留下“言虽尽,意未犹”之感,能引导学生进入到自由想象与推理思维的空间,这正是开展个性教育的最佳契机,所以老师需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扩展、猜测、想象、填补与描述之中。同时,老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改编与改组处理,即课文重组。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课文时,学生对之解读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不妨将作者老舍的其他作品进行展示,如“春华秋实”、“归去来兮”等,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的同时,对文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此方法是体会文章主题的重要辅助线,学生们会收获到不同的感悟。这样的方式能引导学生扩展、猜测、想象、填补与描述,改变学生的单一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更好的理解课文情感,并将之与自身联系起来,获得更多感悟。

三、创新超越,发挥跳板作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要促使学生们得以全面性的发展,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结构、文字、观点等进行质疑,更好的完善教学过程。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时,学生对“光滑的石井栏”这句话进行了质疑,石井栏并不是很光滑啊,这应该如何解释呢?此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对之进行描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作者简介描写错误等。因此,老师必须要借助教材这块跳板,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七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为关键时期,老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灵活重组与创新超越,这样才能够将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思维及发展的作用发挥出来,促使学生更具针对性、全面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汉玉.在正确解读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实现三者对话的策略[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8):221-222..

[2]郭贞林.活用语文教材,把学生教活[J].华夏教师. 2016(04):63-64.

论文作者:李焕侠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理解并创新使用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探讨论文_李焕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