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_刘才

中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_刘才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临泉 236400)

摘要:随着全球都在积极倡导对新能源的开发,然而就当前的发展形势而言,主要能源供给仍然是石油煤炭。石油、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此,须充分利用这些不可再生资源,那么对煤化工技术就需要进行深入性研究,中国也在提高对煤化工技术的重视。本文对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阐述,并提出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现状分析;完善策略

一、引言

我国的人口居于世界之最,而且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生活工作中愈来愈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中国的石油主要依靠从别的国家采购,因为我国的石油产量不高,致使石油进口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储备的煤炭量相对较多,为了减少石油进口的依赖性,亟需不断提升煤化工技术,摆脱制约煤化工技术发展的现况,进而缓解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

二、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情况

(一)焦化技术

煤炭行业应用焦化技术已有较长的时间,焦化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下对煤炭进行加热,随后会产生焦炭、煤气等半成品,再精密性加工上述半成品,从而甲醇这种被广泛使用的产品就形成了。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生产焦炭的国家,当前,我们国家使用的有分捣固焦炉、顶装焦炉形式。目前,煤炭焦化技术研究中对自动化、大容量的研究比较关注,以提高生产效率与焦炭的质量。

(二)气化技术

气化技术会深度转化煤炭,因此,在煤化工技术中气化技术的地位很重要。通过气化技术,煤炭会产生含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等有效组分的粗煤气,当前世界上对鲁奇、德士古等气化炉型的使用比较广泛,中国使用的航天炉、壳牌炉,航天炉、壳牌炉均是很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气化炉型,如固定床气化炉、干粉气化炉等。气化炉的的技术、设备不断的被我国引进,然而,与世界水平依旧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中国的技术人员须不断增强对气化技术的研究,确保气化技术能够在中国获得规模性使用。

(三)液化技术

由于液化方式的差异性,因此分成间接技术与直接技术。在一定环境煤炭直接被催化成液态产品的技术也就是直接液化,而煤炭先转变成合成气,之后,在特有的环境下合成气催化为液态产品也就是间接液化。液化技术需要催化剂才能够工作,而中国的技术人员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相继研究出不同类型的催化剂,且已获得了充分的使用。

(四)甲醇技术

甲醇技术是把煤炭加工成甲醇,其生产流程:①煤炭气化成含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②在一定的环境下使含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催化剂的作用,生产成甲醇。各个国家制造甲醇的方式不一,中国是利用煤炭,而部分国家是应用天然气、石油等。中国的甲醇技术已获得了较大的改善,且朝规模大、效率高的方向发展。

前面的4项煤化工技术研究已逐步成熟,因此,在将来的发展中,需充分注重降低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规模、环境保护等。

三、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把政府政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强煤化工企业的多联产系统的发展力度

为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我们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出了不少有关煤化工规划与发展的政策,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重视和支持煤化工产业,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优势,转变传统不先进的经营模式,加大煤化工企业的多联产系统的发展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讲,在政府条件允许的情形下,在一定的区域内,对煤化工企业和钢铁厂、发电厂、石油化工企业等联产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以煤化工企业为核心的数个项目共同发展的目的。在中国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各个企业的技术基本趋于完善化,呈现出规模化生产经营,多项目的共同发展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期待。当然了,此种多项目的共同发展是以企业的技术完善为根本的,通过煤化工产品的加工、生产,同时促进供热与发电等企业的发展,使产品结构的优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采取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不但提升了中国能源的使用率,减少了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而且提高了煤化工企业生产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增强煤化工企业的技术发展

增强煤化工企业的技术发展。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得到支持资金与对煤化工的有关技术人才的培养,煤化工企业是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高规划的建设项目。目前中国的主要发展与投资的煤化工建设项目就是规模型的煤化工工厂,这同时需要综合素质高与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量的人才引进,比如讲,百万吨级别的煤炭液化项目,30万吨级别的甲醇等。需要的都是很专业的人才,因此,当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另外,为了加快煤化工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建设相应的煤矿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等大型的煤化工产业基地。这些新建成的大型工厂与产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先进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力度,积极的完善现有的技术并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发展自主研发技术、设备,从而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当地政府给予产业集群以及项目建设提供充分保障

针对一些发展较好的煤化工企业而言,当地政府部门需要给予煤炭、水电等资源的扶持,在加大循环利用能源体系建立的前提下,为具有标志性的产业集群与项目建设提供充分保障。比如,醋酞、甲醇等作为煤化工产业的附属产业,在煤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的形势下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应当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煤炭资源的质量结合起来,研发出新型的煤化工技术工艺。另外,在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还要建设煤制甲醇与冶金焦等规模型的煤化工企业。

参考文献

[1]李建梅.浅谈我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7(22):185-186.

[2]杨卫兰.煤制产业发展将扭转聚烯烃供应格局[J].中国化工信息周刊,2013,8(39):6.

[3]刘立麟.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2,5(8):34-38.

[4]姬飞燕,谢浪.浅析我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化工贸易,2013,26(03):421-422.

[5]吴治国.煤气化原理及其技术发展方向[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5(04)

[6]常鸿雁,舒成,王国栋.神华煤直接液化技术研发进展[J].洁净煤技术,2015(01)

[7]何川.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2)

[8]唐宏青.我国现代煤化工能否再现辉煌[J].中氮肥,2015(01)

[9]李红星.国内新型煤化工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现代化工,2014(08)

[10]陈鹏翔.煤液化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7)

[11]李克健,吴秀章,舒歌平.煤直接液化技术在中国的发展[J].洁净煤技术,2014(02)

[12]唐宏青.正确处理煤化工与水的关系[J].化工设计通讯,2014(01)

[13]李珊.煤催化气化催化剂发展现状及研究展望[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3(05)

[14]祁新萍.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前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01)

[15]李柏春,巢飞,徐敬瑞.甲缩醛催化精馏过程宏观动力学研究[J].化学工程,2016(06)

[16]王彦彪,郭晓静.煤化工项目实施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2016(05)

[17]魏红珍,向艳红.我国煤化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新疆化工,2015(03)

[18]崔宏宾.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

[19]马朝梅.利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做强做大柳化煤化工产业[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7(12)

[20]刘敬荣.煤化工工艺中二氧化碳减排技术[J].当代化工研究,2017(03)

作者简介:刘才(1987——),男,安徽阜阳人,助理工程师,在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气化车间工作。

论文作者:刘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中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_刘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