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规范化研究论文_胡德宁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规范化研究论文_胡德宁

广西云龙招标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是项目业主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工程项目承包商的最有效方式,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降低项目工程成本、促进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制约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高其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一些基本措施,以推进建设项目招标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规范化

0 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工程建设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对于建设工程而言,如何对其进行项目招标管理显得极为重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是指招标人在发包建设项目之前,依据法定程序,以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鼓励潜在的投标人依据招标文件参与竞争,通过评定以便从中择优选定中标人的一种经济活动[1]。通过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招标方既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又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的支出,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建设项目招标管理也不够规范,导致我国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本文在介绍了建设项目招标的基本概况基础上,分析了规范化建设项目招标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推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发展。

1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概述

1.1 招标的种类和方式

我国现阶段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的种类包括: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招标、建设工程勘察招标、建设工程设计招标、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建设工程监理招标、建设工程材料设备招标。建设工程的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2]虽然建设工程的招标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招标的整个过程都必须按照国家建设工程招标条例进行招标,以保证招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满足建设工程的需求。

1.2 招标的基本流程

建设工程招标的基本流程如下:

(1) 招标活动的准备工作。招标人需要在项目招标之前,办理有关的审批手续、确定招标方式和划分标段等工作。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在国家指定的报刊、网络页面等媒介发布招标公告。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需要向3家以上满足资质要求、信誉良好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发出邀请。招标人应根据招标项目的规模,将招标项目划分合理的标段,以吸引更多满足资质、信誉良好的潜在投标人。

(2) 资格审查。招标人可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要求投标人提供能满足其资质要求的相关文件,并对投标人进行资质审查,以确定投标人是否具备承担此项目的能力。

(3) 发放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由招标单位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编制,对承发包双方都具有约束力。招标文件内容应当包括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投标人资质要求、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的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合同的主要条款。

(4) 现场考察。在投标前,由招标人组织潜在的投标人到工程项目现场考察,以让投标人对工程项目周边环境有所了解和分析。

(5) 标前会议。标前会议是招标过程中必须的答疑程序,招标人以函件回复的形式回答投标人的疑问。现场考察和标前会议后,投标人开始编写投标文件。

2 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章制度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了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其招标活动不受地区和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能违法地阻止和限制外地区或外系统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结构参与投标。但目前很多地方的招投标文件的限制条件都有侧重的偏袒保护本地投标单位,限制、排挤外地的投标单位,破坏了招标的公平性。

行政干预,政企不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地方主管部门以行政权利干预招投标活动,甚至有的政策制定者就是企业的经理,具有双重身份,造成政企不分的现象。这种现象由于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导致建筑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招标活动缺乏公平性、公正性,从而使招标工作难以开展。

2.2 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资质预审方式是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建设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对投标人的资质审查缺乏有效的审查手段、评价方法,会使不达到资质要求的投标人骗取中标,给后续的项目开展埋下隐患,损害业主利益。

招标文件不规范是技术层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整个招标活动中,招标文件是应遵循的基础性文件,是投标文件编写的依据,也是评标的基础,还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招标文件的完整、严谨、规范化,对招标质量和招标工作的顺利完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3.1 推广实施“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中标评标法”

在招标管理中,标底的保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小集体利益,有部分招标工作人员把标底泄露给投标人,从而破坏招标活动的公平性,使招标活动失去实际意义。

“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中标评标法”没有标底,也就不存在泄露标底的问题,是消除暗箱操作、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方法,也有利于打破地区或系统保护行为。采用“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中标评标法”[3],投标人可根据当时、当地建设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投标人自身的综合水平,在不低于成本价和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投标。采用该方法,招标人在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下,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3.2 规范工程项目招标代理行为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大多数招标人不具备招标的条件,所以,招标人需要委托招标机构代理招标的相关事宜。因此,招标代理是我国招标组织的发展取向。然而,招标代理机构是否能发挥功效,关系到招标活动的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所以,必须规范招标代理行为。

规范招标代理行为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 建立与完善招标代理职业道德标准和信誉评价体系。

(2) 加强对招标代理市场行为的监管,取消违法犯纪招标代理的资质,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

(3) 深化招标代理市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提高招标代理的综合能力。

(4) 加强对招标代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代理机构的整体水平。

3.3 加强评标专家库的建设

由于在各个行业中都广泛地运用招投标模式,因此专家库的专家应来自不同的行业,并且统一划分评标专家的专业。评标专家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对专家进行再教育和培训,提高专家的道德水准和专业素质。在实际评标操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法定的专家抽取流程,确保参与评标人的保密性。同一个招标项目,业主只能抽取一次评标人,不能二次抽取。因为进行二次抽取时,业主就有可能创造条件选择指定的专家进行评标。不进行二次抽取,能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从根本上确保招标的公平、公正、公开。

4 结语

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可通过推广实施“无标底招标、合理低价中标评标法”,规范工程项目招标代理行为,加强评标专家库的建设这些手段,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从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促进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郭艳丽.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3):373+390.

[3]徐伟等.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1996.

论文作者:胡德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规范化研究论文_胡德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