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农业合作前景分析_中日韩论文

中日韩农业合作前景分析_中日韩论文

中日韩农业合作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日韩论文,前景分析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面临新的环境,其农产品贸易在进一步增长的同时,也将出现更多的贸易争端。在农产品生产具有巨大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中国如何主动地与日本、韩国进行农业合作,有意识地促进农业生产流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入世以来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及问题

对入世后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及其问题应作具体分析。

(一)对中日韩三国贸易发展的分析。入世3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也相当关键。而受“泡沫经济”影响长期处于停滞的日本经济更是借助对华出口的迅速增长才逐步走出泥潭。在2002年日本6.39%的出口增长率中,对中国出口的贡献度最大,为2.48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的贡献度只有0.3个百分点,而对欧盟出口的贡献度则为负0.3个百分点[1]。

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中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中日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而言是比较慢的,近3年来都低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003年之前的十几年中,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到2004年9月,欧盟、美国相继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二大贸易伙伴。

相对于中、日贸易的低速增长,中、韩贸易在近几年来一直是快速增长,超过中国进出口贸易平均增长速度,韩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稳步增加,韩国已成为中国第6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在2001年超过日本,2003年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出口市场。

(二)对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与对韩国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相比,其差距不大,如2002年农产品出口额增长30.5%,超过对韩国出口总额增长速度;2003年农产品出口增长26.7%,低于29.7%的对韩国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与中韩农产品贸易的较快增长相比,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则增长缓慢,与中日贸易的较快增长速度也不相适应。2002年中国对日出口增长7.8%,但农产品出口增长仅为1%;2003年对日出口增长22.7%,而农产品出口增长仅为4.8%,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严重滞后于一般贸易的发展速度。

(三)影响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扩大的障碍。政治因素是影响中国对日本、韩国农产品出口扩大的主要因素。在日本和韩国,尤其是在日本,农民组织的政治影响极为巨大,日本自民党的执政基础在于农协,因此,在关系到日本农民利益的政策上,很难做出调整。

中国与韩国农产品贸易在经历过2000年的大蒜贸易战后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与中国贸易发展的总格局密切相关。韩国已成为中国第6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成为韩国最大出口市场,在中国占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贸易中做出一定让步,从而换取对中国工业品更大的出口市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增长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发展速度较慢,保持10年的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在2004年被欧盟、美国相继超过,农产品贸易发展在经历2001年的大葱贸易战后更为缓慢,这与中日在政治领域的争端不无关系。日本农民协会在政治上强势,对日本农业政策影响巨大,而领土之争、能源之争也使中、日政治关系难以发展,经济领域的合作虽然较好,但受政治因素影响不免落后于其他国家。

二、对中日韩三国农业合作的总体构想

对中日韩三国农业合作的总体构想是:推动直接投资,促进贸易自由化。

(一)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到1%,在世界各国排名中列第32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2001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上升到4%,在世界各国出口排名中列第6位;2003年中国排名达到第4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87—2002年,中国进出口年均增长13.8%,而同期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年均增长34.8%。外商投资企业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4%扩大到53%。

(二)日本和韩国对华投资特点。20世纪80年代,日本是中国吸收外国投资的第2大来源国。进入90年代后,日本对华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而中韩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快速增长。到2002年,日本和韩国占中国累计吸收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11%和3.39%,分列中国吸收外资的第3和第7大来源地。2004年1—6月,韩国成为中国最大外资来源国。

日本和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日本企业投资制造业的资金占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76%,韩国企业投资制造业的比例更高,达到了83%。

日韩对华投资和其他国家一样,对农业的直接投资很少。从协议金额的相对比重看,在1983—2001年间,农业利用外资协议金额占全国外商投资协议金额比重最高的也只有4.4%,最低年份仅为0.9%。这与农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形成鲜明的反差。如1998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8%,而该年农业利用外资的协议金额所占比重只有2.3%;2003年农业利用外资协议金额所占比重只有1.97%。另外,在中国利用外商的直接投资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长期徘徊在2%左右(2000年为2.37%),这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约20%的比重有明显的差异。

(三)日本、韩国农民来中国投资农业存在巨大利润空间。中国农业优势就在于生产、加工的低成本,而日韩的农业优势在于创新、研发、物流、行销、服务。如果日韩农民来中国投资农业,可以很好地整合价值链,共享产业繁荣的成果。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近年进口农产品在300亿美元以上;韩国农产品进口排名世界第13位,2002年韩国农产品进口额约96亿美元。中国农产品出口占日本农产品进口额不到20%,而日本进口农产品的最大宗为水产品和蔬菜,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且多不易长途运输。中国作为日本邻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运输时间短、运输费用低的特点,从中国进口农产品有利于降低成本。

还应看到,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农产品市场。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强。与1978年的57.5%相比,2001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下降19.6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时的情况相比,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与美国和日本相当。这种潜力巨大的市场对国外的投资者将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如果日本、韩国的农民到中国投资建立种植、养殖基地,并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然后向其本国销售,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中获取利润,从而可以补偿其减少国内生产所造成的损失。这样中国对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的扩大就不会引起这两个国家农民的过分反应;在产业链上,中日韩三国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分享农产品贸易扩大的利益。

三、从农产品贸易看中日韩贸易自由化的障碍及解决的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自由贸易区,东盟的发展也进展顺利。中日韩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0%,却没有形成自由贸易区,甚至谈判的启动都十分困难,这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相符合,也影响到各国经济的发展。

2003年10月中日韩三国政府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温家宝总理就加强3国合作提出了4点建议。其中包括尽快建立3方委员会,根据联合宣言协调和规划3国合作;继续深入研究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问题等。

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核是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在区域内部实行商品免税流通,但对外部独立关税壁垒保持不变。商品的自由流动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各国出口具有绝对或相对优势的产品,从而使总的贸易量增加,带来交易各方福利的增加。

中国对日本和韩国在初级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出口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工业制成品上有相对劣势,贸易格局表现为农产品顺差和工业制成品逆差。贸易自由化应该是中国扩大对日本和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增加其工业品进口。相对于工业品进口的大幅增加,中国对日韩的农产品出口增长缓慢,近年来不断爆发农产品贸易战,影响双方贸易发展。

日本和韩国在对中国开放农产品市场上必须有政治上的考虑,要在获得工业品贸易顺差的同时,适度开放农产品市场,这样才能出现双赢的局面。至于如何在国内分配这种贸易收益,使得农民的利益损失最小化,也是日本和韩国政府要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受历史及现实原因影响,中日、韩日之间的政治互信比较低,中日之间3年没有首脑会晤,这对于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有不利的影响。没有高层的沟通,贸易冲突的解决就会比较困难,贸易额的增长会受到影响。事实上,2000—2003年的4年中,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年均贸易增长水平分别为:同美国贸易增长20.1%;同韩国增长27.0%;与东盟和欧盟增长分别是31.5%和22.2%;同日本的贸易增长了19.6%。

要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并不容易,而农产品贸易谈判一直是国际贸易谈判中的难题。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对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将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中、日、韩三国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强信任,循序渐进地加强合作。

(一)加强三国政府间的合作。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冲突的解决,不能像以前的大蒜、大葱贸易战一样,在出现问题时相互以制裁威胁,影响双边贸易发展。农产品贸易争端应该在高层来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三方农业部长会议制度,讨论促进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扩大的措施。

(二)促进投资自由化。中日韩应规划区域投资协议,消除投资壁垒,促进区域内投资自由化,建立投资鼓励机制;削减与投资有关的贸易壁垒;构建有效配置和分享生产资源的经济合作的制度框架。

中国农业的显著优势使之有条件与日、韩进行垂直分工,让日、韩农民进入中国从事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分享价值链增值的收益,从而达到中日韩三国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共赢局面。中国向日韩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农产品供应,同时为日韩提供相应的工业品市场。

(三)促进贸易自由化。中日韩应制定关税削减和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时间表,大力推动贸易自由化,鼓励无纸化交易和电子商务。可考虑在中日韩三国间建设电子商务网络,尤其是尽快建成报关、物流、银行、保险以及货物运输的统一网络,促进各国之间的农产品及其他产品贸易。

(四)进行区域内产业的战略性整合,提升经济合作程度。中国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在某些农产品的进口方面,中国与日本、韩国有共同利益,可以相互协调,防止因抢购而使世界市场粮食价格上升,损害双方利益。

中日韩三国能否加强合作的理念,加快合作的制度化建设,以及选择有效合作的共同利益切合点是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中日韩三国会在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中逐渐形成东北亚地区的轴心国,以三国自由贸易区为核心和先导的合作模式将会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

标签:;  ;  ;  ;  

中日韩农业合作前景分析_中日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