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的几点再思考论文_韩瑞仁

课程评价的几点再思考论文_韩瑞仁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洋河小学 266000

摘 要:新一轮课改已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课改学习使人仿佛登高望远,辽阔明晰。谨就课改评价再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评价 现状 操作

一、评价是一种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意义,一切计划和愿望任它完美无缺,若不付诸实施都是空话一句

几点突出的问题:过去的评价对象基本是对立的、排斥的、拒绝的,内容基本是单一的、确定的、标准的,所以现在倡导灵活多元化。但我们必须注意——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进新课程》191页提到:“……升学考试中命题内容的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什么叫“有待于”?怎么算“进一步”?从什么程度进到什么程度?这些决不是可以随意拖延的问题!诸多的评价可以在本校操作,但升学选拔怎么操作?全面评价学生的常规指标,不改不行了,而且要快改,改得到位,改得适宜。主观和模糊的量化要多少,怎么操作?课改中强调考试方式要多样,在非毕业、升学中鼓励采取开卷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那升学怎么办?这分门别类的考卷得多少?——我们不能再流于形式了,课改中几位主讲的博士、教授也由衷地提到过:“毫不夸张地说,以前我们的教育是摧残的教育!”“我们的培养对象是有知识没有能力、有能力没有思想、有思想没有个性。”什么原因?都是评价惹的祸!除去感情因素外,评价的不当和局限是导致这些的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既要改进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又要改进各种选拔性的评价,更要解决好两者之间的转折,考试绝不能代替评价!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的确是重中之重,以部分骨干教师为先导,以点带面,从而较快地实现转变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次课改评价的重点,应该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向“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但我们千万不能犯一个新的错误,那就是过分强调过程而忽略了目标,过分关注过程而忽略了知识本身。

三、评价类型及原则性问题

评价的类型根据划分的角度不同而不同:可有师评、自评、互评;可有发展性、水平性、选拔性、阶段性、形成性、终结性等等评价。

评价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评价的成效。特别是要极其注意评价的定性和定量的协调。《走进新课程》157页,“标准化考试,以成绩为基础的评价”,就是强调二者的有机结合。

还有就是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问题。一个学生上次得了97分,这次得了98分,发展了,进步了;另一个由8分考到了10分,这也的确是进步。这两者是不是一样呢?后者的进步到底有多大的本质意义呢?的确令人深思。这样的例子不能说没有吧。当然,这儿的几十几分绝不是“老分”,分数还是要的。学了不就是致用吗?解决了问题的总不能比解决不了的“分数”低吧。像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力、探究精神等无法用客观的能量化的指标去描述或衡量,而若是“考试”中不能明确地“占”到“分数”的话,势必会有拴着猫去捉老鼠之嫌。因此,处理好评价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四、评价具体操作的几点建议

1.评价的内容,一包括平时,二包括终结检测或选拔考试。检测选拔类的评价,应抓紧转型,近阶段可以将考题多设置几个梯次,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像理化的实验考试、信息技术考试等),也考察基础知识(像语文中的字词),设置适宜的分数。还要有与平时相关联的题目,另外是否还可以考虑将平时的评价结果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其中,或者可以说是将“考试”分解到学习过程中;除此之外还要多设置评价情境,将评价对象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让其实地解决,比如英语中的口语考试等。

2.结果的呈现方式应该很好地考虑。过去提的优、良、中、差等评价等级,优的和优的一样吗?主观的评价毕竟缺乏说服力,要想办法转换成客观的数据信息。这当然有极大的困难,只是区别开来更能“人尽其能、人尽其用”。还要坚持一些原则:公平、公正、公开。不重形式,重内容,重实施,切实把对学生的评价具体合理化,而且决不能像很多学校那样,把学生的所谓成长记录档案装在袋子里,应付检查,尽管项目不少,但毫无实效。

探究、创新不只适用于学生学习,同样也适用于课改评价的探索。“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我们不能再自我欺骗了,只要我们高度负责、通力合作,完全可以再创佳绩,以期达到课改之涵义。我们坚信,任何事物绝非一蹴而就,愿春风化雨,让课改的鲜花换来丰硕的果实!

参考材料

[1]吴刚平 华东师大。

[2]芦咏莉 北京师大。

[3]各科课程读本。

[4]走进新课程。

论文作者:韩瑞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0

标签:;  ;  ;  ;  ;  ;  ;  ;  

课程评价的几点再思考论文_韩瑞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